“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大纲(非计算机专业)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大纲(非计算机专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ee3991652d380eb62946d8b

《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电子信息、通信工程 课程编号:Z 开课单位:信息学科部计算机系

一、课程学分、总课时数、理论与实践课时、授课学期

总学时数 学 分 60 3.5 授课学时 40 实践学时 实验学时 课程20 设计学时 授课学期 3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及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属于非计算机本科专业学习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的综合性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特别是信息电子类本科专业学习和了解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知识的重要平台课程。课程覆盖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和数据库等方向的计算机软件知识,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计算机相关课程,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工作和科研,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是“计算机应用基础”和“C/C++语言程序设计”,其后续课程可以是“嵌入式Linux开发技术”和“操作系统原理”等专业课。

三、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软件技术发展概述;软件工程基本思想;数据结构及算法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CPU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等;数据库系统基本知识。

课程的重点内容含:软件工程方法;线性与非线性数据结构及其查找与排序算法;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等;关系数据库理论。其中:数据结构及其查找与排序算法;操作系统中处理器管理与存储器管理是本课程的难点。

1

四、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第三版),沈被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主要参考书:1、《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汤小丹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

2、《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郁红英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五、课程实践、实习要求

本课程有20学时的实验学时,安排6次实验(每次2-4学时)。为了实验室安排工作方便,放在4周后(每周课时4学时,每周的后2学时或隔1周安排实验)。6次实验项目内容如下,其中加*号的是规定学生要做实验报告的项目。

实验1:线性数据结构(2学时) 实验2:非线性数据结构(2学时)* 实验3:vi与gcc编辑器的使用(4学时)* 实验4:Linux的进程管理(4学时)* 实验5:Linux的存储管理(4学时)* 实验6:关系数据库(4学时)

六、课程的授课方式与考核方法

本课程的40学时在多媒体教室上课,20学时上机。周学时定为4学时,在有实验课时的6周教学中,前2周的前2学时在教室上课,后2学时上机,后4周为隔1周安排4学时上机,也就是前1周在教室上理论课后1周上机实验。

本课程对学生的考核方法采用闭卷考试和实验考核相结合。闭卷考试:70分,实验考核和平时成绩:30分

七、课程教学进程表

2

章 目 教 学 内 容 授 课 课 时 教学时数 习讨实题论验课课课时 时 时 实践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重 点 难 点 第一章 计算机软件技术概论 1.计算机系统 2.软件系统 3.软件开发技术 2 了解计算机系统结构,掌握计算机中软件与硬件的等价关系;了解、识记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概念及其分类;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了解、识记目前主要的软件开发技术以及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方向。 了解软件危机的含义、软件生存周期模型;了解软件分析(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软件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软件实现(程序设计与程序编码)、软件测试(单元测试、组装测试、验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管理(包括成本估算、风险分析、进度安排、人员组织、软件质量保证)的具体内容;掌握、运用软件工程方法。 3

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中软件与硬件的等价关系,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主要的软件开发技术以及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方向。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虚拟机的概念,软件开发技术。 第二章 软件工程 1.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 2.软件开发过程 3.系统定义 4.软件实现 5.软件维护 6.软件开发管理 4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软件工程的基本内容。软件工程工具、软件开发方法。软件系统需求分析。软件测试的内容。面向对象方法。 软件系统需求分析。软件工程面向对象方法。 章 目 教 学 内 容 授 课 课 时 教学时数 习讨实题论验课课课时 时 时 实践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重 点 难 点 第三章 数据结构 1.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2.线性数据结构 3.数组 4.树 5.图 6.查找 7.排序 6 4 掌握、识记数据结构及算法的基本概念;了解、识记线性数据结构(包括线性表、栈、队列)、数组、非线性数据结构(树、图)的逻辑结构与物理存储;掌握、运用各种数据结构的查找与排序算法。 了解、运用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运用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的基本功能;掌握、运用Linux操作系统编程原理。 数据结构及算法的基本概念。线性表、栈、队列性等数据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实现算法。多维数组的物理存储。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各种数据结构的查找与排序算法。 操作系统的功能。进程调度与并发程序设计。虚拟存储管理。文件结构组织与文件目录组织。Linux操作系统编程原理。 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存储。数据结构的查找与排序算法。 第四章 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概述 2.处理器管理 3.存储管理 20 4.设备管理 5.文件管理 12 进程调度与并发程序设计。虚拟存储管理。Linux操作系统编程原理。 1.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 第五章 2.关系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 3.关系数据语言 4.数据库技术进展 8 4 掌握、掌握、识记数据库的基本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数概念;了解、识记数据模型、实据库。关系数据库语言。 体联系方法、数据库组织等内容;掌握、运用关系数据库理论。 关系数据模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