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份)高中地理选修6(全册)教案打印版 教学设计打包下载(WORD)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17份)高中地理选修6(全册)教案打印版 教学设计打包下载(WORD)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ee1cf6dec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d0

(17份)高中地理选修6(全册)教案打印版 教学设计打包下载(WORD)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案例①“周口店这方水土”的分析, 准确地理解“环境”的概念和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培养学生在分析事实资料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概括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具准备: 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 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环境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21世纪人类最大的困扰不仅是战争和经济问题, 而且还有日趋严重并难以摆脱的环境问题. 因此, 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关心我们周围的环境以及它们的变化, 行动起来, 保护环境, 保护我们的家园. 人类要在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 就要对我们周围的环境有所了解, 了解它的发展规律, 正确处理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 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如图1.1).

说明:

⑴本书所说的“环境”与地理课经常讲到的“地理环境”是同一概念, 又称自然环境. ⑵中心事物的选取不同, 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不同. 如, 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 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 以生物为中心事物, 其他非生命物质就是生物界的环境.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看作人类的环境.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

天然环境: 受人类影响较轻微, 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 例如原始森林、高山

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①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 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 人工环境: 维持的环境. 如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

②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 如, 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 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

二、人类与环境

1.关系: 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 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 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回顾必修II第五单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读右图试说明图中①②③④这些箭头所代表的含义? ①表示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③④②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 境 环 生活消费)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

物质 ③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 (①、②过程都会对环境

人类社会 废弃物 能量 产生影响)

①②④表示环境把它受的影响, 反作用于人类本身

说出人类的下列行为分属于图中哪一箭头代表的过程? 境 环 ③④开采煤田、工业“三废”、酸雨、平整土地 (答案①②④③)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

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 与环境是互相协调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直至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 案例1周口店这一方水土

通过这个案例, 应掌握以下问题

这则案例集中展示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变迁, 反映了从采猎社会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后工业社会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过程.

思考 1.在旧石器时代, 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点拨: 古人类与环境处于原始的平衡状态, 具有低水平协调的特点. 原因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 对环境影响微弱.

2.农业文明以来, 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又是什么?

点拨: 农业文明以来, 周口店居民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原因是人口过度增长、只顾短期经济效益. 3.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关系的?

点拨: 人类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 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 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人们必须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 遵循自然环境, 顺应自然环境, 使二者真正达到协调.

4.进入21世纪, 周口店乡是如何对待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的?

点拨: 人们对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终于有了正确的认识. 进入21世纪, 周口店乡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 关停污染企业, 处理石化区废水, 治理周口河, 造林绿化, 保护“北京人”遗址, 发展旅游业.

板书设计

§1.1我们周围的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 2.分类

天然环境: 人工环境 二、人类与环境

1.关系: 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使用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

2.学习通过分析现象、事实, 概括事物本质, 通过比较确定事物特点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

3.通过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研讨活动和对于保护环境知行差距的调查活动,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环境问题的表现、特点、成因 难点: 环境问题的成因

教具准备: 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 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概念(补充)

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 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 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 甚至威胁人类生存, 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2.表现 (1)资源短缺

人口的数量 大幅度增长 个人对资源 的需求大幅 度提高 对资源的需 求无限增长 地球资源 总量有限 资源短缺

说明: 当前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在某种程度上面临资源短缺问题.

(2)环境污染

人们生产高速发展 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物多而复杂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 环境污染,如“八大公害事件” 给人群带来疾病和死亡。 (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 植被

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 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 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

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说明:

环境恶化而直接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个方面;资源需求无限增长导致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又使其加重了;而这三个方面表现的规模都已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