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ea72540be1e650e52ea99a0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毕业论文

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1世纪,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和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增长时期,老年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重将逐渐增大。据预测,到2040年,我国将达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届时我国每4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如何正确看待和利用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及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巨大的人力资源,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课题。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但与一些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相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人工速成”的。一些发达国家进入老年型社会都具有很强的抚养老年人口的经济实力,他们的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和生育率的下降基本上是同步的。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相对超前于经济社会的现代化,是在人均收入较低、综合国力有限、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条件下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因此,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引出了许多的社会经济问题,比如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人均赡养系数增大、增加社会服务内容等。

人口老龄化对我们来说是一柄双刃剑,我们既要看到人口老龄化给我们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未雨绸缪,更要看到人口老龄化给我们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大力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科技的发展速度将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将加快,从技术革命到产业革命的周期将缩短,技术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将缩短。因此,是否具备掌握不断推陈出新的知识能力,是否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是否重视人才资源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决定着今后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21世纪中立于不败之地。应该说,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人才,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合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这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既可为国家和社会创造财富,又可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障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增强社会活力,维护社会稳定。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保障系统的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平均寿命也大幅度提升,老年人力资源的群体日益壮大,对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学者都比较重视。

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老年人力资源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是从老有所为的角度对

第 1 页 共 17 页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毕业论文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开展了基本的理论研究;二是针对老龄社会问题,阐述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现实意义及提出政策建议。

熊必俊较早阐述了老有所为的理论,提出并论证了充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使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出我国老龄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优先开展老年人力资源开发。

熊斌在研究我国老年人力资源的特点基础上,论述了我国老年人力资源的意义和困难,认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缓解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调整老年人的各种不良心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不仅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是增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董之鹰认为现代老年人口的幸福感在于实现老年社会角色的转换价值,创建21世纪老龄社会的目标是老年人追求人生终身价值的实现。提出老年人不仅要与其他年龄人口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也要通过社会角色转换,挖掘潜能,使老年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实现人口终身价值。

陶思敏、孙宏英认为老年群体规模宏大,资本含量高,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有其内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我们必须从观念上确认健康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是整个社会可供开发利用的人力资源的重要成分,加强对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研究,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政策,实现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持续性进步。

王树新、杨彦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策略构想。认为老年人是各项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资源。老年人力资源有其独特的优势,即经验优势、智能优势和文化优势。有效发挥老年人力资源的优势,可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积极效应,缓解其不利影响。

吴晓巍、刘烨林认为近年来老年人才的自身素质和知识存量比以前大有提高,作为整体人力资源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开发优势。我们应转变观念,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健全政策法规,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老年人才开发机制,使老年人力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合理地配置。

还有其他一些研究成果,如吴德贵的《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1996)、万克德的《中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1998)、胡春来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探讨》(1999)、段贤来的《知识经济时代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与对策思考》(2000)等等。

2.国外研究现状

第 2 页 共 17 页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毕业论文

1982年维也纳世界老年大会通过《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对老年人的就业与退休提出:“社会政策和实践规定了老年人的权利与义务,例如人们在年老时有权工作和有权退休”、“对于所有的人,不管年龄大小,他们都属于该社会,参加其工作和为之作出的贡献,都应受到社会保障。”1991年通过的《联合国老年人原则》强调:“老年人应能寻求机会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1992年联合国第47届大会通过的《老龄问题宣言》和《2001年全球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方面的奋斗目标》进一步促使各国政府采取积极措施,“使老年和青年两代人合作,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方面共同实现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平衡”和“制定国家计划以推动老年人就业”。1997欧盟条约规定了反对年龄歧视的内容。这就为全世界的老人更加舒适、更有尊严、更有价值的生活提供了全球性的制度保障。这一主张包含了使老年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与社会融合而不是隔断的意思。2002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联合国世界老龄大会就提出面向21世纪的积极老龄化战略——《2002年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其主要含义有两点:其一,老年人不是社会的包袱,而是全社会、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同时还是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其二,倡导老年人自身要以积极的、健康的姿态参与社会发展。

在上个世纪末,欧盟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政策框架。主张老年人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工作更长时间,更晚退休,在退休以后继续积极地参与社会,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活力,实现生活上的自理和自主;其基本内容是通过各种方式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创造条件,目的是使老年人能更好地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变化。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的是在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并将产生诸多社会问题的同时,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够发达,体制不够完善,而且在退休年龄的规定上具有刚性,造成老年人力资源特别是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而做好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是迎接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的重要措施。本文在对我国老年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对如何开发我国的老年人力资源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研究手段:通过阅读与课题相关的文献、报刊等资料,收集相关信息。并通过分析提取相关资料展开论述,并通过老师指导将其完善。

二、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概念 (一)人力资源概念

人力资源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是表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它是积累和创造物质资本、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和发展

第 3 页 共 17 页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毕业论文

国民经济,推动和促进社会变革的主动力量。

在我国,我们通常认为人力资源是一个地区人口总体中可以作为生产要素利用的劳动力总量。它既有数量方面的规定性,也有质量方面的规定性。从数量方面看,人力资源人口包括七个部分:适龄就业人口、未成年就业人口、老年就业人口、失业人口、病残人口、劳动年龄内的其它人口和暂时不能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如就学人口、家务劳动人口、军队服役人口)。人力资源的人口构成可用下面的框图表示:

未 成 年 就 业 人 口 适龄就业人口 老 年 就 业 人 口

失业人口 暂时不能参加 社会劳动 其他人口 的人口 病残人口 图1 人力资源的人口构成图

在这七部分人口中,前三部分人口构成就业人口的总体,是己投入使用的人力资源。这三部分与第四部分一起构成经济活动的人口,即现实的社会劳动力供给,是己经开发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质量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身体健康素质,即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其次是智能素质,也就是文化科学素质,包括受教育的程度及其文化知识修养;再次是技能素质,指人力资源的专业技术能力及实际操作技能,包括认知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最后是政治思想素质,这主要指人力资源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法律意识和劳动态度等精神状况。这四个方面中,身体健康素质是人力资源质量的自然基础;智能素质和技能素质是决定人力资源质量高低的主导和关键;政治思想素质是其灵魂。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人力资源质量的基本内容。

第 4 页 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