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流失-中石化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人才流失-中石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e8d484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4b

浅析国营企业人才流失及防范策略

———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摘 要:人才是当今社会企业竞争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人才流动,从社会角度来看,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市场竞争需要人才流动,只有合理的人才流动,才能实现队伍的整体优化,但是如何留住人才对各企业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管理课题。导致人才流动的因素很多,有外部的环境诱惑,也有内部环境的影响,针对这些因素,企业管理者要留住优秀人才应建立在新的理念上,靠事业留人、靠企业文化留人、靠职业生涯留人、靠优厚待遇留人,给员工创造适合其发展的优秀环境和平台,从而能真正留住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本文通过对中国石油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对国营企业存在的人才流失现状、流失原因等进行了浅析,并针对国营企业的特性,提出了防范策略。 关键词: 人才流失,人才流失原因,防范策略

前 言

中国加入WTO之后,全球竞争力强大的跨国公司汹涌而入,加之以争夺人才为主的外国猎头公司的大举进驻,使得对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和残酷。人才的流失已成为国内企业面临的最大威胁和挑战。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层次发展,石油石化企业的发展环境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加入WTO后,跨国石油公司以各种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三大石油公司先后在海外上市后,面临投资者对降低成本、提高回报率的巨大压力。石油石化行业的特殊性觉定了具有石油勘探开发渊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企业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首要条件。但另一方面,石油石化企业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对人才的管理存在诸多误区,企业内部缺乏对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等诸多人才管理方面的欠缺,加之工作环境艰苦,福利待遇差,使企业往往留不住人才,致使作为国有大型企业,普遍存在人才断层。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直接和间接成本,并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人才流失基本概述

(一)人才流失的概念

企业人才流失,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由可控资源转变为不可控资源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是通过辞职、解雇等程序,使劳动契约解除的正式过程;也可以是由于特殊原因,使得企业在长时期内实际上已经丧失掌握该员工的人力资源的过程,如在职事业、消极怠工等。因此,本文认为企业员工流失的定义应该是:从企业领取货币性报酬的人中断与企业的成员关系,而使得企业丧失获得该员工的劳动力使用权利的过程[3]。 (二)人才流失的分类

可以从多个角度对企业员工流失进行分类:从个体决策因素出发,企业员工流失可以分为自愿流失和非自愿流失;从员工流失的方式出发,又可以分为契约流失和非契约流失;从员工流失的目的来看,可以分为恶意流失和非恶意流失;从员工流失的规模来划分,又有团队(集体)和非团队流失之别。

企业员工流失的类型下图所示:

与组织解除契约关系(如辞职、自动离职) 自愿流失

未与组织解除契约关系(如第二职业)

员工流失 与组织解除契约关系(如解雇、开除、裁员) 非自愿流失

未与组织解除契约关系(被动在职失业)

自然流失(如退休、工伤、死亡)

在员工流失的各种类型中,自然流失以员工退休为主,是对符合法定退休年龄的员工的一种福利待遇,在正常环境下其数量和比例具有可预测性,其发生对于企业更新人员年龄结构具有正面价值。非自愿流失中结构性裁员只发生在企业经营出现严重困难,只能通过裁员降低成本的情况,是一种偶发性行为,一般在流失分析中不予考虑。企业解雇、开除员工往往是对行为严重违反企业规定或无法达到工作岗位要求的员工惩罚,这部分流失具有惩罚性,在流失整体中只占极

少部分。企业需要真正关注的是对员工辞职、自动离职的管理,即可避免的自愿流失。

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一)公司简介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中国石化化工注册资本1306亿元,2007年底,中国石油化工总股本867亿股,自身持股占75.84%,外资股占19.35%,境内公众股占4.81%。中国石油化工公司主营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石油炼制;汽油、煤油、柴油的批发;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建筑安装;石油石化设备检修维修;机电设备制造;技术及信息、替代能源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 (二)公司人员结构情况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岗员工为近20万人。按序列划分,其中管理序列占在岗员工的8.47%;技术序列占在岗员工的19.72%;营销序列占在岗员工的3.88%;基本生产序列占在岗员工的47.78%;辅助服务序列占在岗员工的20.15%。

公司人员结构图 管理序列 辅助服务 8.47% 20.15% 基本生产 石油石化企业员工流失现状1.国有石油石化企业人才管理现状 47.78% 技术序列 19.72%营销序列 3.88% 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在人才资源方面取得了显著 管理序列 技术序列 营销序列 基本生产 辅助服务

(三)近5年中石化人才流失的基本结构及特点分析

1.从学历结构看,流失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流失总量的77.1%,是人才流失的主体,硕士研究生的流失比例已超过100%,成为最易流失的群体。

2.从职称结构看,流失人员主要集中在初级和中级职称。流失人员,具有正高级职称者、副高级职称者、中级职称者、初级职称者、无职称者分别占流失人员总量的0.2%、9.3%、36.1%、44.8%、和9.6%。其中,初级和中级职称人员占流失人员总数的80.9%,是人才流失的主体。

3.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上的年轻人更易流失。流失人员中,46岁以上占流失人员总量的2.7%;36—45岁占流失人员总量的19.6%;35岁以下占流失人员总量的比例为77.7%。由此可见,流失人员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居多。

4.从管理职务来看,科级以上人员相对稳定,无职务者更易流失。流失人员中,局级、处级、科级以下,分别占流失人员总量的0.14%、2.34%、9.52%、和88.00%。

(四)人才流失对中国石油石化公司的影响

高素质、高学历、高技能三高人才和富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中高级核心人才和业务骨干的流失,将直接制约企业的发展和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

1.人才流失给石油石化企业造成了无形资产的流失,影响了生产经营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优秀管理人员的流失,会对企业组织协调工作、企业生产的有序运行造成严重影响,其辞职消弱了组织的管理能力;一些关键技术人才流失,势必造成企业短时间内为人才接替不足的矛盾。优秀技术人才能确保企业的技术优势,其流失不仅使产品质量难以把握,技术开发工作停滞,并导致商业泄密现象发生;精通市场的销售人员能保证企业的市场优势,其流失往往导致市场份额下降,销售和利润锐减。

2.人才流失使企业重置成本增加,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企业为弥补人才流失所造成的职位空缺,需要再次付出巨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