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项目论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DSP项目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e5baa0358f5f61fb6366670

3.可实现软启、制动功能,减小启动电流冲击。

在采用变频调速时,需从工艺要求、节约效益、投资回收期等各方面考虑。如果仅从工艺要求、节约效益考虑,下面几种情况选用变频调速较有利:

根据工艺要求,生产线或单台设备需要按程序或按要求调整电机速度的。如:包装机传送系统,根据不同品种的产品,需要改变系统传送速度,使用变频调速可使调速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控制准确,并易于实现程序控制。

用变频调速代替机械变速。如:机床,不仅可以省去复杂的齿轮变速箱,还能提高精度、满足程序控制要求。

用变频调速代替用闸门或挡板调整流量适于风机、水泵、压缩机等。例如:锅炉上水泵、鼓风机、引风机实行了变频调速控制,不仅省去了伺服放大器、电动操作器、电动执行器和给水阀门(或挡风板),而且使得整个锅炉锅炉控制系统得到了快速的动态响应、高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交流变频调速的方法是异步电机最有发展前途的调速方法。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性能可靠、匹配完善、价格便宜的变频器会不断出现,这一技术会得到更为广泛、普遍的应用。目前,国外先进国家的变频技术正向小型化、高可靠性、抗公害、多功能、高性能等方向发展,我国也在加快发展步伐。

1.4 微处理器与数字控制技术的发展

微处理器的发展推动了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控制理论中的一些先进的控制策略应用到电机控制中成为可能。

在微处理器出现之前,驱动控制系统只能由模拟系统构成。由模拟器件构成的系统只能实现简单的控制,功能单一,升级换代困难而分立器件构成的系统控制精度不高,温度漂移,器件老化严重,使得维护成本增高,限制了它的发展和应用。

随着微处理器的应用,使得控制系统由模拟式进入模数混合式,基础电路甚至电机控制专用集成电路被大量在电机控制中引用,这些电路大大提高了电机控制器的可靠性、抗千扰能力,又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了研制费用,因而近年来发展很快。

目前,适用于电机系统控制的控制器有单片机和数字信号处理器两种。 单片机机片内集成较多的UO接口,但运算速度较慢,对电机的实时控制性能不够优越。主要代表为Intel公司早期的微处理器芯片8088、8085、8086和后来推出的MCS51系列、MCS96系列。如今各大芯片厂商也推出了各自的微控制器,如美国微芯公司Microchip的PlC系列单片机,德州仪器TI的MSP系列单片机等。它们具有丰富的接口和适合电机控制的PWM输出,但是其处理速度无法满足电机控制系统更高性能的要求。目前这类调速系统多采用单片机为中心的模拟与数字混合控制方式。

DSP是于九十年代出现的,面向快速信号处理的运算器。它的运算速度快,如德州仪器生产的C2000系列DSP主频最高可以达15OMHz。采用DSP构成全数字电机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控制功能的软件化,提高控制的实时性,降低系统的成本,并且可以方便的实现更先进的控制策略。本文的电机矢量控制系统正是基于德州仪器(TI)的TMS320LF2407A这款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的。

2

如今国内外也有不少学者和工程师把可编程控制器CPLD/FPGA应用到电机控制与调速领域。这主要是看重它们存储量大,处理速度更高的优点,但是这类微处理器的控制功能较弱,FO操作并不是十分方便,往往需要配合单片机才能更好的实现系统的功能,所以这限制了可编程控制器在电机控制和夺直流调速中的应用。

1.5 PWM技术及其发展

交流电机调速性能的不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 PWM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电压型逆变器在高性能电力电子装置(如交流传动、不间断电源和有源滤波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PWM控制技术作为这些系统的核心技术,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得到深入的研究。所谓PWM技术就是利用半导体器件的导通和关断把直流电压变成一定

形状的电压脉冲序列,以实现变压变频并有效地控制和消除谐波的一门技术。目前,几乎所有的变频调速装置都采用这一技术。PWM 技术用于变频器的控制可以明显改善变频器的输出波形,降低电机的谐波损耗,并减小转矩脉动,同时还简化了逆变器的结构,加快了调节速度,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

目前,采用高速功率器件的电压型PWM变频器的主导控制技术有: 1基于正弦波和三角波脉宽调制的SPWM控制, 2基于消除指定次数谐波的HEPWM控制, 3基于电流滞环跟踪的CHPWM控制,

4电压空间矢量控制SVPWM,或称磁链轨迹跟踪控制。

这四种PWM技术中,前两种是以输出电压接近正弦波为控制目标,第三种是以输出电流接近正弦波为控制目标,第四种是以被控电机的旋转磁场接近圆形为控制目标。

三相SPWM控制方案由于其原理简单,通用性强,控制和调节性能好,是目前国内外的电机控制中应用最广的一种,该方法使得流入电动机的电流谐波较少,电机振动小,其控制变频压缩机的效果较好,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技术较成熟,但它仍然存在直流电压利用率低、谐波含量大,转矩脉动较大等缺点。

消除指定次数谐波的HEPWM 控制是通过脉冲平均法把逆变器输出的方波电压转换成等效的正弦波以消除某些特定谐波,这样就可以实现某些特定的优化目标,如谐波最小,效率最优等;但是其中求解最优开关角的方程为非线性的,且为超越函数,因此必须采用计算机编写最优的搜索程序,另外,要提高直流电压的利用率,还必须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这又增加了系统的开发复杂度。

CHPWM 控制方法的优点是控制简单、电流响应快、鲁棒性强;而其缺点是开关频率不固定,电流纹波大,低调制比时造成开关频率高,对功率器件不利,而且三相滞环需要相互独立控制,这在三相交流电机控制中显然增加了控制复杂度。此外,在直流电压不够高、反电动势太大(高速调速中)或电流太小时,电流控制效果不理想。

电压空间矢量控制(SVPWM控制)从电动机角度出发,以三相对称正弦波电压供电时交流电动机的理想磁链圆为基准,用逆变器不同的工作模式所产生的实际磁链矢量来追踪基准磁链圆,由追踪的结果决定变频器的开关模式,形成PWM波,这种方法就叫做“磁链轨迹跟踪控制”。由于磁链的轨迹是靠电压空间矢量相加得到的,因此又叫做“电压空间矢量控制”。空间矢量法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变频工作模式,由于其供给电动机的是理想磁链圆,因此,电动机工作更平稳,噪音更低,同时也提高了电动机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电源电压的利用效率。

3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本文在掌握交流电机变频调速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采用电机控制专用DSP芯片TMS320LF2407A,运用变频调速的U/f控制方式和SPWM控制算法,提出了交流电机变频调速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详细阐述了其中关键技术的研究和设计。具体包括:1.交流电机变频调速原理的研究;2.变频调速系统硬件电路的研究和设计,包括主电路、系统保护电路和控制电路;3.变频调速系统控制软件的研究和设计。

4

二 交流电机变频调速原理

2.1三相交流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定子是电动机的不动部分、它主要由铁心、定子绕组和机座组成。定子绕组是定子中的电路部分,中,小型电动机一般采用漆包线绕制卜其三相对称绕组共有六个出线端,每相绕组的首端和末端分别用D1,D2,D3和D4,D5,D6标记,可以根据电源电压和电动机的额定于电压把三相绕组接成星形或三角形。

转子是电动机的旋转部分,由转轴、转子铁心、转子绕组和风扇等组成。转子铁心是一个圆柱体,也由硅钢片叠压而成,其外圆周表面冲有槽孔,以便嵌置转子绕组。转子绕组根据其构造分为两种形式:鼠笼式和线绕式。

鼠笼式转子是在转子饮心的槽内压进铜条,铜条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个铜环上,因其形状如同鼠笼,故得名。现在中、小型电动机更多地采用铸铝转子,即把熔化的铝浇铸在转子铁心槽内,两端的圆环及风扇也一并铸成。用铸铝转子可节省铜材,简化了制造工艺,降低了电机的成本。

线绕式的转子铁心与鼠笼式相同,不同的是在转子的槽内嵌置对称的三相绕组。三相绕组接成星形,末端接在一起,首端分别接在转轴上三个彼此绝缘的铜制滑环上。滑环对轴也是绝缘的,滑环通过电刷将转子绕组的三个首端引到机座上的接线盒里,以便在转子电路中串入附加电阻,用来改善电动机的起动和调速性能。

三相电流共同产生的合成磁场将随着电流的交变而在空间不断地旋转,即形成所谓的旋转磁场,旋转磁场切割转子导体,便在其中感应出电动势和电流,如图2-1-5所示。电动势的方向可由右手定则确定。转子导体电流与旋转磁场相互作用便产生电磁力F施加于导体上。电磁力F的方向可由左手定则确定。由电磁力产生电磁转矩,从而使电动机转子转动起来。转子转动的方向与磁场旋转的方向相同,而磁场旋转的方向与通入绕组的三相电流的相序有关。如果将联接三相电源的三相绕组端子中的任意两相对调,就可改变转子的旋转方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