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3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d7b88bcb7360b4c2f3f6434

科利亚学着妈妈的样子,照妈妈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后来,又用和妈妈同样的办法去挖木匣,妈妈很快挖到了她埋的箱子,而科利亚没有挖到自己埋的木匣。最后,经过科利亚动了一番脑筋,知道了自己没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时自己年龄小,步子也小,现在九岁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时量十步,现在应当量五步,果然量五步挖到了木匣,从这件事中,科利亚受到了很大的启示。出示图对比、理解。 ⑴ 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⑵ 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

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他从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面对着发展变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度,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① 自己默读,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顺序,说一说科利亚是怎样

埋木匣的,怎样挖木匣的,他从中得了什么启示。 【落实教学点1】【扣点训练】 A、练习用“不光??还??”说话。 ②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③ 指名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总结全文:师生共同完成。 【落实教学点2】

1、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本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扣点训练】练习复述故事。

(本文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并从中受到启发事。) 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懂得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看问题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态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四、课外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2、课后观察:我们身边哪些事物在发生变化? 板书设计:

埋木匣 四年前 5岁 步小 十步

26 科里亚的木匣 挖木匣 四年后 9岁 步大 五步 事物在不断变化 受启发 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课后习题: 一、

9

二、 三、

资料袋:

左琴科:(1895—1958)苏联作家。曾在彼得堡大学学习,后志愿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后加入红军,退伍后当过鞋匠、演员、电话员,参加过拉皮翁兄弟文学团体。写有《蓝肚皮先生纳扎尔·伊里奇的故事》《克伦斯基》《澡堂》《蓝书》等讽刺作品。四十年代因写作中篇小说《日出之前》和《猴子奇遇记》受到联共(布)中央的批判。后从事翻译工作。

教学反思9:

《科利亚的木匣》是一篇含有一定哲理的课文。课文清晰地表达了故事的脉络,是围绕着埋木匣、挖木匣,从中受到启示的过程叙述的。通过教学,我认为《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的教学应注意以下三点:

1、 围绕问题,充分读书

优化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就要以读为本,把教师的讲解和提问的量降下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的阅读实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重点问题只有四个,整课书的教学就是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的。这四个问题是:

1)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科利亚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 2) 科利亚和妈妈是怎样埋东西的?

3) 科利亚开始是怎样挖木匣的?后来又是怎样挖的?他为什么开始挖不到木匣?后来又挖着的?

4)通过这件事, 科利亚有什么收获?

每个问题提出后,教师都让学生充分读书、思考、讨论交流,这就为学习效果的落实提供了保证。

2、方法多样,动情生趣

优化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设计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动情化、儿童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在设计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如读的方式有齐读、个别读、朗读、默读、自由读、听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形式,使学生在不同方式的读中感受课文的语言。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不但注重了多样性,还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如在理解第11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出科利亚两次挖木匣是怎样量步子的,然后说出为什么开始挖不到木匣而后来挖到了。再如教师根据课文真实具体的特点,采用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的方法,他们就像看动画片一样想象到了科利亚埋木匣的一连串动作。在教学中,

10

这些方法使学生思维异常活跃,举手发言非常踊跃,学生感到了学习的乐趣,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创造力被激发出来,许多精彩的语言脱口而出。

27 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点:1、多音字:处。

2、学习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句。

教学过程:

一、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1、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陶罐和铁罐,让学生了解他们质地、特点。 2、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指名读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播放课件、陶罐和铁罐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汇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一开始铁罐瞧不起陶罐,后来陶罐被当成宝贝,铁罐却消失了)

3、检查预习情况,认读生字。多种形式认读。

4、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11

【落实教学点1】【扣点训练】 5、辨认多音字:处 chǔ( 相 处 )

Chù( 好 处 )

三、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小组讨论,合理安排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一个小组分解色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落实教学点2】

3、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⑴ 你觉得铁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⑵ 你觉得陶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扣点训练】

⑶ 教师扣住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4、小组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5、全班交流,展示朗读。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四、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1、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2、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如:学生认为“要谦虚,不要骄傲”可以;认为“要多看别人长处、多看自己短处”可以;认为“谦虚的人有好的结局,骄傲的人下场可悲”也可以。

3、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 4、教师小结。

5、学了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角色演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点:1、巩固引用人物的话的“说”三种情况的标点符号的用法。

2、积累好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