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3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d7b88bcb7360b4c2f3f6434

四、仿照例子,选用“?如?般?”或“?像?一样?”写比喻句。 1、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像小鸟一样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袋:

矛:古代一种兵器。长形,尖头,安上木质的长柄,作战时用于直刺。矛在商周时用青铜制成,汉代多用铁制成的矛。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挡御刀箭等的武器。

坦克:英文TANK的译音,旧译为“战车”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力和坚强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由武器系统、推进系统、防护系统、通信设备以及其他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乘坐3—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驾驶等任务。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最早使用坦克参加松姆河战役。20世纪60年代以前,坦克通常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60年代以来,多数国家将坦克按用途分为主战坦克和特种坦克。坦克主要用于地面作战,用以对坦克及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用于摧毁野战工事,消灭有生力量。但地形、天气对它的行动有一定限制。

26 科里亚的木匣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5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点:1、尝试用提问题的方法理解课文。

2、多音字:量、数、差。

教学过程: 一、分步揭题

1、板书“木匣”,“匣”字注音,学习“匣”的音、形、义。

【落实教学点1】

2、完整板书课题。播放课件思考:科利亚是哪个国家的?这篇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

3、简介作者。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扣点训练】

2、指名学生朗读,纠正读错的地方。说说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课文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看看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埋木匣,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挖木匣的。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与同座讨论。

3、全班交流:

⑴ 哪几个自然段讲埋木匣,哪几个自然段讲挖木匣?

⑵ 另外的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有的是讲情况的变化,有的是讲从这件事受到的启发。)

(3)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字词

1、出示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读一读,再组词。

2、观察字形,互相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3、学生写生字(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抄写一遍。

【落实教学点2】 (1)练习:多音字组词 【扣点训练】

量 liǎng( ) 数 shǔ( ) 差chā( ) Liáng( ) shù( ) chà( ) Chāi( )

6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点:1、用关联词“只??就??”“不光??还??”联系说话、写话。

2、练习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待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初读了课文,知道了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本节课继续学习这一课,通过学习,让我们知道科利亚 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且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 二、讲读课文

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对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即什么线索)写的?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 1、学习课文第1部分:

⑴ 出示思考题:科里亚埋木匣是什么时候?那时他几岁? ① 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 ⑵ 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⑶ 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⑷ 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

一是因为全家人要躲避战争,东西多不能带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善于观察思考,他见妈妈把家里的箱子埋起来,受到启发,所以自己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把木匣埋起来。

【落实教学点1】

A、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

“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让学生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只??就??”的用处。

在这里“只”强调了科利亚的年龄小,只会数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为他只会数十步,年龄小,才造成后边挖木匣时,挖不着,为后边的内容埋下了伏笔。

【扣点训练】

B、练习用“只??就??”说话。

7

2、学习课文第二段: ⑴ 出示思考题:

① 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② 妈妈是怎么挖的?结果怎样? ③ 你怎样理解妈妈说得话?

⑵ 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 ⑶ 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讨论。

⑷ 画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妈妈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了算术真有用,第二层意思是假设当初不是数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随便挖坑埋箱子,那现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时,这里也渗透着,科利亚也是照妈妈的样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为什么挖不着呢?怎么算术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这里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⑸ 学习课文8~12自然段:

① 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结果怎样?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

科利亚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说明挖得面积比较大,还是没挖着。 ② 学习9和10自然段:

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怎样思考的?怎样挖出木匣的? 理解“也许”,是可能的意思。

让学生反复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科利亚心想:自己的方法没有错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没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会被法西斯挖走。从科利亚的话中,暗示了他当时思维的过程,所以想来想去,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③ 读课文第11自然段: 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从“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看出科利亚遇事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科利亚的话中体会三层意思:一是经过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时很激动,会很大声地告诉大家,用了叹号。二是找到了为什么挖不着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会马上找到木匣的。

让学生体会当时科利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④ 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