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d04812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2c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考查目标】

1.识记与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实验事实。 2.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3.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解释有关教育现象,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是心理学与教育学发展的需要,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教育理论的探索和教学实践的指导。

作为心理学科——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的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使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纵深发展。

作为教育学科——研究如何应用学生学习的规律去设计、改革、优化教育模式,以提高教育水平,加速人才培养。 (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理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起源

1.早在1551年,琼魏斯特的著作就出现了“教育心理学”一词。 2.柏拉图认为,知识即回忆。

3.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记忆三定律:相似率、相对率、临近率。 4.洛克提出了白板说。

5.斯塔洛奇提出了“教育应心理学化”。 6.夸美纽斯提出了教育必须遵循自然。

7.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把教学理论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并提出了教学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8.詹姆斯与卡特尔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影响最大的两个人。 9.杜威倡导儿童中心运动。

10.莫伊曼倡导实验教育学运动,提倡对儿童进行研究。 11.拉伊出版了《实验教育学》,完成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发展过程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A.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诞生,这本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内容包括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个部分。

B。这时期形成了学习理论两大流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学派。

C。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方东岳译,日本校原又一著作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我国首本《教育心理学》。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占据主导地位。其中杜威的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思想及维果茨基是这时代的代表人物。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重视为学校教育服务,人本主义思潮出现了奥苏泊尔是这时期的代表人物。

4.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体系越来越完整,研究愈发深入,视角愈发综合,构建主义作为新的认知学习理论的影响很大。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1.研究趋向日趋全面,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 2.关注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

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研究。 4.年龄特点、个别差异以及个别化教学研究继续受到关注。

5.更为关注学习者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6.开始研究电子学习的规律和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教育心理学可以跟上社会发展。 二、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一般规律与教育 1.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 2.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

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一般规律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 认知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和注意等心理因素。感知和表象等是感性认识的心理因素,人们通过感性认识获得事物的初步印象;而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是通过思维实现的。心理学家们尽管对认知的结构有不同的看法,但大都同意,思维是认知的核心。 认知心理的诸因素的发展不是同步的。感觉发生、发展得最早,新生儿就具有多种感觉。大约在六个月左右出现了观察力的最初形态,大约在一岁左右,形成了对物体常驻性的认识。记忆是以条件反射的出现作为标志,发展也较早。记忆的发展与言语的发展密切联系,也与儿童的理解力、联想力等的发展相关。 思维是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形式,它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助言语实现的,它的发生、发展较晚。严格地说,一岁前的儿童没有思维。在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活动是一些运动性的和知觉性的活动。大约在第二年初,才出现了一些初步的概括性活动。两岁以后,随着言语的发展,开始以游戏的方式来模仿成年人的活动,假想自己是某一社会角色。但这时儿童的认知活动主要还是在动作中进行,是属于直观(感知)性的认知活动。儿童掌握言语以后,思维才逐渐摆脱对动作的直接依赖,可以凭借事物的表象进行思考。但在整个学前期,儿童由于知识经验有限,因此,常常用自己的经验去解释周围的事物,用自己的想法去代替客观规律,其认知水平是片面的和肤浅的。大约从学龄初期开始,才出现真正抽象思维。据研究,抽象思维能力也不是一次完成的。它是通过具体-抽象-具体??螺旋式上升的。通过螺旋式运动,就出现了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以及辩证逻辑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思维水平。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两个阶段。 综上所述,构成认知活动的各种因素的发展是多层次的和不同步的,因此,认知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多阶段和多种水平的发展过程。教育工作者必须按照认知发展的规 律来进行教育,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二)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 在心理学上,人格指的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括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具有多种本质特征: 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先天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遗传、生存、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2.稳定性: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也即难以改变。其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 3.统合性:人格由多种成分构成的

一个有机整体,其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同时也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4.复杂性:人的行为表现出多元化、多层面等的特征。 5.功能性: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恨的根源,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命运都被它决定。 人格的结构如下: 1.知-情-意系统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是人们都具有的共同心理现象,但每个人在这三大过程中表现各不相同,人格的成分是这种个体差异现象的表现。 2.心理状态系统:主要指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等。这些状态直接影响到心理活动的差异性。 3.人格动力系统: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稳定水平的结构。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世界观等。价值观形成后,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并对人格起控制作用。 4.心理特征系统: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种成分。能力方面,自然科学家表现认知能力强,社会活动家人际交往能力强。气质方面,有人暴躁,有人温和。性格方面,有人正直,有人阴险。 5.自我调控系统: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属于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包括: (1) 自我认识: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2) 自我体验: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3)自我控制: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当个体认识到某种社会要求后,会力求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其社会准则,从而激发起自我控制的动机,并付诸行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格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既受先天的影响,也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巨大刺激,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旦成型就很难改变,但这并不代表它不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这种影响更大部分是潜移默化的\\渐进的,因此尤其要注意家庭及早期经验对个体人格发展的影响;培养儿童的良好个性,更改儿童的不良习惯,为个体提供良好的榜样,以及健康的成长环境,是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其认知结构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客体永恒性是后来认知活动的基础。(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即其思维只能前推、不能后退。(3)具体运算阶段(7-

11岁):出现“守恒”的概念。(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 2.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区分了2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使得人类心理在本质上区别于动物。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这两种机能是融合在一起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实质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 维果斯基提到的工具有两个层次:物质生产的工具和精神生产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 维果斯基认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