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西方文化概论复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1西方文化概论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cc4ad8ed0d233d4b14e6953

西方文化概论复习

填空

1.欧洲文明的三大文明系统分别是东欧文化系统、(西欧文化系统)、(地中海文化系统)。 2.关于希腊神话与传说的最著名的史诗是荷马的(伊利亚特 )和(奥德赛) 3.爱琴文明主要包含(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两大分支

4.希腊两种城邦、两种政治类型的典型代表分别是(斯巴达城邦)、(雅典城邦) 5.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典型地表现在(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悲剧故事中。

俄狄浦斯,外国文学史上典型的命运悲剧人物。是希腊神话中忒拜(Thebe)的国王拉伊奥斯和王后约卡斯塔的儿子,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 “戏剧艺术的荷马”、“命运悲剧大师”索福克勒斯在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中丰富了其命运悲剧的形象。

6.西方的历史之父是(希罗多德),悲剧之父是(埃斯库罗斯),雅典民主制的杰出领袖是(伯利克里)

希罗多德:公元前5世纪(约前484年─前425年)的古希腊作家,他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以及第一波斯帝国的历史纪录下来,著成《历史》一书,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

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年出生于希腊阿提卡的埃琉西斯。他是古希腊悲剧诗人,与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一起被称为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悲剧作家,有“悲剧之父”、“有强烈倾向的诗人”的美誉。代表作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阿伽门农》、《善好者》(或称《复仇女神》) 等。

伯里克利:(约公元前495—公元前429),古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杰出的代表者,古代世界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

7.古希腊三大悲剧家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8.雅典民主制的杰出领袖是(伯利克里),在希腊城邦时期因其思想的超越性而殉道、并且成为后来整个西方文化的“圣人”的是( )

9.西方教会的著名教父(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一书中为基督教的灵肉对立思想和修道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上帝之城》为奥古斯丁所著。当时罗马城已被哥德蛮族攻破。人们把罗马帝国的衰退归咎於基督徒之离弃传统多神宗教。奥古斯丁觉得有必要著书回应此攻击,于是提笔写作此书,时当公元413年。奥古斯丁在书中说明,罗马的衰退是肇因于道德的衰退;基督教不但不是罗马衰退的原因,反而有助于道德的

提升。但基督徒所归属的不是罗马帝国或任何地上之城,而是上帝之城。地上之城与上帝之城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前者人民的共通点在于对自己的爱,后者则是结合於对上帝的爱和因此而生的对彼此的爱。在对比这两个城从起源到结局的过程中,他对人类的群体生活有深入的讨论,也建构了基督教的历史观。本书共分二十二章。第一部份一至十章主要在驳斥对基督教不实的攻击,第二部份十一至二十二章则说明地上城和上帝城的不同起源、进展和结局。

10.古罗马历史大致分为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

王政时代:罗马王政时代又称为罗马王国,是指在公元前753年到前509年这一时期古罗马是一个传

统的君主制国家。是罗马从原始社会的公社制度向国家过渡时期。此时的古罗马还没有成为强大的帝国,只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镇,尚未建立共和国,是一个传统的君主制国家。

共和时代: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从公元前3世纪中叶起,罗马共和国开始向海外扩张。通过布匿战争、马其顿战争和叙利亚战争,罗马人确立了在地中海地区的霸权。共和国时代,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是执政官,执政官由百人议会每年从贵族中选出两名来掌握国家权力,两名执政官权力相等,任期为一年,执政官有权指挥军队,召集元老院会议和公民大会。遇到紧急事件,可以选出“狄克推多”,意思是独裁者来应对危局,独裁者必须由元老院提名,由一名执政官正式任命,任期半年。

帝国时代:罗马帝国(前27年—395年),正式名称为元老院与罗马人民,中国史书称为大秦、扶菻,是古罗马文明的一个阶段。罗马曾经有数百年的共和制历史,但自从斯巴达克斯起义以后,罗马进入了军人执掌政权的时代,并通过两次“三巨头执政”后,屋大维被封为“奥古斯都”,成为罗马的独裁者,从此罗马进入了“罗马帝国”时代。罗马帝国可以用来表示罗马统治下的所有土地。罗马的扩张使罗马超出了一个城邦的概念,成为一个帝国。罗马疆域的全盛期是图拉真统治时期,罗马帝国此时控制着大约5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11.在罗马的早期扩张中,罗马与它在地中海地区的头号劲敌(迦太基)进行了三次艰苦的战争,这些战争

被称为(布匿战争)战争。

罗马于公元前509年建立共和国,在向地中海扩张过程中,公元前264~前146年与迦太基之间的3次战争。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迦太基曾是腓尼基人在北非建立的殖民地,因此,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第一、二次布匿战争是作战双方为争夺西部地中海霸权而进行的扩张战争,第三次布匿战争则是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

12.罗马法律的代表是《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罗马民法大全》)。 13.〈新约〉的符类福音书指(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

14.《圣经》中的“旧约”是指(亚当)在西乃上上代表全体犹太人与上帝订立的和约;“新约”则是指(耶稣)在十字架上代表全人类与上帝订立的和约。

旧约:上帝和人类始祖亚当订立的工作之约;后来又通过旧约中保摩西重申了工作之约,实质一样,

具体内容略有变化,核心是人类完全遵守上帝的神圣律法就可以得到生命。和新约相对应。《旧约全书》本是犹太教圣经,是希伯来民族文学遗产的总汇,其原文为希伯来文。它的内容主线是讲上帝与其子民希伯来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后来从犹太教直接诞生了世界三大宗教的其中两个,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并随这两大宗教的传播,旧约全书被翻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对世界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新约:新约全书,基督教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新旧约的是以耶稣出生为界限的,由福音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使徒行传、使徒书信和启示录组成。使徒书信分保罗书信和一般书信;保罗书信又分教会书信、个人书信、监狱书信和希伯来书。新约与旧的约恰成对比,就是指摩西之约;因为旧的约不能在人的心里产生公义。

15.基督教是从犹太教中发展起来的,但是二者有着根本性的差异,犹太教是一个民族性的宗教,基督教则是一种( )的宗教。犹太教拘泥于外在的律法,而基督教更侧重内在的( )。

16.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颁布了《米兰敕令》,标志着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中取得了合法地位。325年,在他的主持下召开了基督教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会议,即(尼西亚公会议)。

君士坦丁一世:(272—337),罗马皇帝。他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曾在313年颁布米兰诏书,承认基督教为合法且自由的宗教。并于330年将罗马帝国的首都从罗马迁到拜占庭,将该地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此外,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为欧洲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度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被称为西方的“千古一帝“

尼西亚公会议:基督教会史上在小亚西亚北部尼西亚城召开的两次世界性主教会议。分别称为第一次和第七次公会议。 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 325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召开。324年,君士坦丁统一罗马帝国后,继续支持和扶植已传遍帝国全境的基督教,亲自召开约有300名主教参加的会议,解决一些长期陷于纷争的神学和教会体制问题;以使基督教教义规范化,并有助于巩固帝国统一。会议由皇帝的宗教事务顾问西班牙柯都伐主教何西乌主持。议题中心是如何解释道成肉身的基督和上帝,即三位一体中的父与子的关系。会上以主张“父先于子,子为被造而次于父”的阿里乌为一方,以坚持“父子同质,子为道成肉身”的亚大纳西为另一方,展开复杂的斗争。 17.中世纪欧洲经济生活的基本单元是“小而全”的(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主要成就表现为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宗教文学)

中世纪神学哲学分为两大阶段,分别是(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代表人物分别是(奥格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18.从11世纪末到13世纪末的两百年间,基督教世界对穆斯林控制下的中东地区发动了一系列宗教战争,这些战争被称为(十字军东征)。

19.公元13世纪,在教皇的指使下,由多米尼克会和法兰西斯会修道士建立并主持了中世纪臭名昭著的(宗教裁判所),该机构的主要职能就是迫害被教会指定为“异端”的教俗人士

20.广义的“基督教”概念包括天主教、( 新教 )和(东正教),狭义的“基督教”概念则仅指(以信奉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

21.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对君士坦丁堡的侵占(1453年),大量的希腊文化遗产重新流回西方基督教世界,从而促成了著名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此时期,以意大利为首的拉丁语国家中出现了一股弘扬人性、推崇古典式感觉主义和唯美主义的文艺思潮,即( )思潮。

22.中世纪基督教道德蜕化的最典型的例证就是教会兜售(赎罪券)的行为,这种行为成为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的直接导火索

23.在16世纪,南北欧分别出现了两场性质迥然不同的文化变革运动,它们是( )和( ) 24.《乌托邦》一书的作者是(托马斯莫尔)

托马斯·莫尔1478年2月7日 — 1535年7月6日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才华横溢的人文主义学者和阅历丰富的政治家,以其名著《乌托邦》而名垂史册。《乌托邦》一书是莫尔的不朽之作,它的全名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写于1515年至1516年出使欧洲期间,用拉丁语写成。书中叙述一个虚构的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 25.《神曲》的作者是(但丁)

写于1307年至1321年,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

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