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c9acc6fc77da26924c5b02b

究院发布《2015-2020年信息化行业调查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低,由此造成我国中小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信息、产品销售信息、新技术信息的来源滞后于市场信息,中小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差,极不利于其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

4.1.3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企业文化是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形象系统。但有关的研究表明,企业文化并不构成我国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与国外的相关理论论证是不一致的。我国中小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第一,片面理解企业文化,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实质,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并不是脱离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而孤立存在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灵魂。第二,企业文化缺乏个性,是在脱离实际情况下总结出来的,或者随便从其他企业抄袭过来的。第三,企业家的企业文化经营意识淡薄,没有利用企业文化引导全体职工的认同感。

4.2企业外部环境现状分析 4.2.1融资环境不理想

由于受到企业规模,国内的中小企业虽然急需资金支持,却往往缺少抵押和担保单位,融资贷款总是要吃闭门羹。据国际金融公司的研究,我国中小企业的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占企业发展资金的一半以上,而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还不到1%,银行贷款约在20%左右,金融机构贷款几乎是中小企业唯一的融资渠道。但是由于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行政干预多,所以大型商业银行贷款偏向了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私人中小企业是疏远的,往往出现“给不需要的企业贷款,而需要贷款的企业却得不到贷款”的现象。

4.2.2法制环境不理想

通过法律法规确定中小企业的地位,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是世界支持和保护中小企业的通行做法。但是,我国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因而中小企业

12

的发展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使中小企业深感生存之艰难。

4.2.3社会化服务环境不理想

中小企业更容易受到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供给方面的制约,因此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完整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为前提。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落后,使得中小企业的门槛过高,制约了中小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方面,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不足与投入机制尚不完善。虽然中央财政设立了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但其占中央财政各项中小企业支持资金总额的比重较低。在地方层面,许多地区尚未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机制,没有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在国有服务机构中,差额拨款、自收自支的事业法人单位占到47.8%。服务收入通常难以支撑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转,进一步制约了服务业务拓展和质量提升。与此同时,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相对薄弱。相比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许多欠发达地区以省、市、县三级政府扶持的服务机构为核心节点的服务网络尚未形成,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薄弱。以服务体系中信用担保为例,受地方政府财力以及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担保机构大部分集中于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仅江苏、浙江两省担保机构就超过了700家,占全国的12%以上,其服务中小企业的平均户数远高于欠发达地区的担保机构[6]。

13

第5章 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英国学者舒马赫1973年在其著作《小的是美好的》一书中指出,专业化、大型化的生产模式,看上去是解决了生产效率问题,其实是一种假象。要使社会持久发展,必须走小型化、中间化的道路,特别是要发展中小企业和中间技术。此后30多年时间里,这一观点得到广泛的认可。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国内中小企业要想赢得竞争优势,必须在自身所处的价值链中打造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重视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管理大师西蒙在《隐形冠军:谁是最优秀的公司》中提出“隐形冠军”这一名词,用来指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但却不知名的中小企业。这类中小企业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中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有时甚至达到70%—90%。如新加坡的IPC公司的产品已遍布五大洲的66个国家,其中在法国的销售额已经在几十个PC品牌中排销售量第一位,法国的销售额占到IPC在全球销售额的近四分之一。近年来,在我国江浙、广东一带开始不断涌现出有中国特色的隐形冠军公司,如扬声器零配件生产商天乐集团,国内覆盖率达到80%,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人民币;生产指甲钳的中山圣雅伦公司,成立不到6年就占据了国内高端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产品远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达到1.6亿。总结我国和国外这些隐形公司成功的经验,笔者认为我国的中小企业因该从自身经营能力和企业外部发展环境两个纬度来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5.1提高企业自身经营能力 5.1.1强化企业管理

5.1.1.1提高企业管理者能力

我国中小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 (1)优化管理,增强创新能力。

管理创新使企业具有了创造市场的基本动力,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保证。“隐形冠军”成功的关键是强有力的领导,有伟大的目标,有非常优秀、非常积极的员工,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持续不断的创新。通过不断的创新去开拓新的市场,因为对于企业

14

的生存而言,市场和技术是同等重要的。我国的中小企业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建立以顾客为导向、以价值增值过程为中心、整合营销的各种要素,根据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和新颖化的变化趋势,去适时地推出新产品,开拓市场,提供高水准的服务来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强化核心竞争力。

(2)重视客户关系管理,构建良好的客户关系。

我国的中小企业要把细分市场、贴近客户、专业化营销和服务作为客户关系管理的关键,要在海外建立自己的子公司,以便及时反馈顾客的意见,要把自己的独到之处与全球化的营销结合在一起,通过子公司来服务全球的目标市场,并牢牢掌握客户关系,构建共生共赢的客户关系。

(3)建立企业专区,增强企业营销能力。

企业专区的建立,不同中小企业的集聚可相互合作,彼此共享和交换资源,降低了交易成本,扩大了自己的经营规模,实现了规模效益,使中小企业强势参与市场竞争。如意大利的中小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以集群化的形式分布于全国各地:西北部58个,东北部42个,中部84个,南部15个。通过中小企业之间的联合,可以形成一无形的大企业,将各自的优势资源整合在一起,共同应对市场竞争,不自觉中增强了自己的营销能力。

5.1.1.2强化人资管理及人才引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获取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从长远看,企业间的竞争是产品竞争、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但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载体,是培育和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制定科学的人才战略,创新用人机制,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用好现有的、培养未来的、用感情留住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

(2)树立全面的人才观。

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我国中小企业普遍认为人才就是指技术性人才,这种狭义的人才观,使中小企业形成一种对技术人才的依赖,缺乏人才管理体制的系统建设,从而使企业难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所以建立全面的人才观使中小企业吸引人才的基本前提,中小企业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抓住新一轮企业改革的时机,有效地利用企业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