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c9acc6fc77da26924c5b02b

5.1.3加强企业文化的培养 .......................................... 17 5.2改善外部环境 ...................................................... 18

5.2.1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 18 5.2.2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 19 5.2.3完善服务体系 ................................................ 19

第6章 结论 .............................................................. 20 参考文献 ................................................................. 21 致 谢 ................................................................. 22

第1章 前言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也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急需企业采取措施培育核心竞争力。在中国资本匮乏、技术落后、投资环境较差的时候,让外资狂卷而来,“以市场换技术”确实起到了激活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随着WTO的对外资开放政策进一步生效,大量外资企业进入原先中小企业的市场领域,对它们的冲击效应将逐步显现,接近70%的中国传统品牌消失了。而生产能力快速崛起的中国企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许多都成了负责某跨国公司的一道工序的“组装车间”,大约90%的产业价值都产生在中国之外。国内产业正日趋“边缘化”、“外围化”,以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为代价集聚的庞大生产能力,与极低的收益率形成反差,形成了“进步中的贫困”。中科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尽管外资企业总体上没有显著影响民族企业在第二产业中的主体地位,但在交通运输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显示出外资企业市场占有率过高或上升幅度加快的迹象。而外资大鳄的进入并且霸占市场,必将引起大量中小企业的消失。外资与本土资本的竞争是“此消彼长”,外资市场控制率提高意味着本土中小企业经济生存空间的相对缩小,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这将对其本土资本的正常成长形成扼制,对其幼稚产业更是一种封杀。我国中小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位势、维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使企业更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也将是本论文的写作目的。

本文围绕发展核心竞争力理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结合中外中小企业成功的经验,来分析中小企业如何从技术创新、营销管理创新、人才管理创新等培育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本文章节安排如下:第1章前言说明了论文写作的必要性;第2章介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第3章分析了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义及其功能和作用;第4、5章分别从自身经营和外部环

1

境两个角度介绍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第6章总结部分,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

2

第2章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

2.1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是群体或团队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组合,借助该能力,能够按世界一流水平实施—到多项核心梳程。 (1)原始定义

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论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正式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他们二人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概念,却给了一个极不严密的定义。 (2)一般探索

正是因为原始定义的不严密,致使此后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五花八门。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战略、技术、资本、质量、渠道、客户、品牌、速度、创新、组织方式、管理制度、知识产权、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学习能力等等,都曾被人定义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有人综合起来进行定义的,认定凡是能体现为在市场竞争中的一定优势,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8]。这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一种泛化,它把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同于市场竞争优势。如果是这样,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两位教授就是在耍花枪,愚弄世人。他们杜撰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也就完全是多此一举。 一个新概念,只有对认知对象有新发现,只有揭示了认知对象更深层的内涵,才有意义。 (3)张氏定义

在中国大地上,流传最广的定义要算张氏定义。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维迎博士的定义。他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特点。 偷不去,是指别人模仿你很困难,如你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文化。在国外,这些东西是很难偷走的,国内却不然,你的软件别人可以无偿使用,甚至盗版贩卖,因此,这一优势依赖于法律、产权制度的健全。买不来,是指这些资源不能从市场上获得。通常,人们认为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这是以人才不能流动为前提的。因为,你可以高薪诚聘,别人就可以付更高的价格把你的人才挖走,因此,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