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情况汇报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情况汇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c50861b227916888486d789

污染治理工程,全力推进沿河截污管、污水厂配套管网、支管网建设及供水、雨水、污水三管同步规划和建设。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稳步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完善农林灌溉条件。继续做好泾河流域防洪工作。环保方面,继续加大*县污水处理厂、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完善重点镇和农村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设施,加强文家坡、小庄等煤矿井下废水及生活污水处理站建设。十二五末,建成城镇污水处理站15个、垃圾处理场16个。电网、信息化方面,完善城乡电网布点,改造升级骨干网架,做好110千伏电网网架和新增布点建设。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步伐,建立完善全县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及专用内网平台,全面提高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鼓励大中型企业率先实现生产、经营、管理、研发的整体信息化。全面升级广播电视台设备设施,提高节目制作播出水平和安全防范能力。加快城乡通信设施建设,建成覆盖城乡一体的3G网络。十二五末,城乡有线电视用户达到5万户以上,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3万户以上,行政村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90%以上,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全面实现城乡资源共享。

第七章是社会文明建设。《规划(草案)》分行业进行了阐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发展义务教育,完成义务段学校的寄宿制建设任务。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完成两所高中的标准化建设任务,在城区建设三所高标准的示范幼儿园,在每个乡镇建设一所公办幼儿园,在千人以上的城镇社区和中心村普及幼儿园(班),使学前幼儿入学率达到100%。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建成10个职业教育骨干特色专业,10个教学实训基地,在校学生达到

1万人,努力使职中学生就业安臵率达到90%以上。创办一所标准化的特殊教育学校,改善残疾青少年的教育培育条件。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对全县所有学校的校长和教师轮流进行一次离岗培训,使教师继续教育合格率达到100%。改革学校管理机制,继续坚持学校班子公选制度,对英语、计算机等短缺科目的缺额教师按政策规定及时进行补充。创建省级教育强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城乡卫生综合服务保障与安全应急能力。做好县医院、北极中心医院、中医医院等的硬件设施建设,显著改善群众就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健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体制机制,提高应急处臵能力。到十二五末,建成初具规模的三级医院,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0人,全县人民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婴儿死亡率下降到3‰以内,儿童预防接种率达到98%,孕产妇继续保持零死亡率,农民健康知识普及率达到95%以上。增强城市的文化创造力、感召力和发展活力。到十二五末,文体活动场所和管理指导员分别覆盖70%、100%的行政村,文体活动普及全县80%以上的人口。全面建成覆盖城乡、较为完善的文体健身服务体系,文化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明显提升。提高计生管理服务水平。到十二五末,全县总人口控制在36.8万以内,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十二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每年新增城镇就业2600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600个,实现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目标。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到十二五末,财政支出中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达到

70%以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6%、98%以上。增加居民收入。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鼓励居民增加经营性收入,保护群众合法财产性收入,加大转移性收入。到201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8000元和12000元,增速达15.5%和19%。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工程,建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到2015年,研究发展经费占GDP达到3%,企业研究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一般企业、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2%、3%、5%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额达到50%以上。全面提高创建文明县城水平,创建文明社区、文明乡镇、文明行业。到十二五末,45%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社区服务活动场所,县城进入省级文明县城行列,建成国家级文明单位1个、文明乡镇1个,省级文明单位3个、文明乡镇2个、文明村3个。

第八章是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草案)》指出要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构建清洁型经济社会体系,着力解决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以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为目标,重点抓好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城市园林绿地的保护、恢复、建设和管理,提高生态建设的系统性与协同性。到十二五末,森林覆盖率达到45%,森林蓄积量达到130万立方米,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3.2平方米,建成1个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省级生态村、10个市级生态村,实现建设国家级生态县的目标。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到十二五末,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3.79平方公里,县城及农村集中

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重点污染源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8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空气质量良好天数”标准的95%。加快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在企业、园区、社会三个层面推动创建“循环经济试点县”。到2015年全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3%以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基本形成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实现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目标。发展低碳经济。以工业、农业、交通、建筑等领域为重点,加快形成由传统支柱产业结构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公众生活消费方式转变三个层面共同主导推进的低碳经济发展框架。创建“绿色能源示范县”。到十二五末,单位GDP能耗控制在1.26吨标煤/万元以内,比2010年降低16%;COD、SO2排放量分别控制在3800吨、11599吨以内,氨氮,氮氧化物分别累计削减10%以上。

第九章是改革开放。《规划(草案)》指出要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强化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实施金融体制改革,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促进社会事业科学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动土地管理、户籍制度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巩固完善林改成果。深化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收入分配政策调节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以加强对外合作和招商引资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环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十二五”末,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县GDP增加值的70%以上。

第十章是保障措施。《规划(草案)》要求,以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