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要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教育学》复习要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c3aee10700abb68a882fb20

(4)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式教学。 3.教学的基本任务

(1)掌握基础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首要任务)(2)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3)发展智能。(4)发展体能。(5)培养审美情趣和能力。

4.如何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是认识主体学生与其客体之间的矛盾,因此,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认识的间接性。②认识的交往性。③认识的教育性。④有领导的认识。

5.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6.试分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直接与间接经验的关系。①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者统一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中。①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②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①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掌握知识为基础。②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①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②学生具有主动作用。 7.论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是相辅相成的。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将知识掌握和发展智力割裂开来的形式教育派理论和实质教育派理论都是错误的。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智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

(2))智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因为,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他们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的智力水平。

(3))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他们智力的高低。知识转化为智力是有条件的。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视智力发展的片面性。

(4)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统一的,教师必须同时完成两个方面的任务。 8.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9.在我国建国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作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作法进行评述。 ①这一作法违背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规律。

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具有特殊性。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

③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

- 25 -

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

④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直接经验而忽略间接经验的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略直接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⑤学工、学农、学军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

9.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①引起学习动机。这是教学的起始阶段。②领会知识。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③巩固知识。巩固知识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④运用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目的在于运用。⑤检查知识。包括技能与各种认识能力。

10.历史上关于教学过程的观点有哪些? 【1】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2】儒家思孟学派《礼记?中庸》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3】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提出“模仿、理论、练习”的学习过程理论。【4】赫尔巴特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过程“四阶段说”。【5】杜威提出了“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五步教学法。

11.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量力性原则。(每个原则的内涵及要求见书)

12.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四种。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和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四种。

(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两种。 13.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特点。(3)学生年龄特征。(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14.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缺点

(1)优点: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④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⑤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2)缺点:①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②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③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④强调教学过程的统一,不利于因材施教。

15.其他有影响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①个别教学制: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②分组教学制:按照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优点:比班级授课更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缺点:不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

③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于20世纪20年代在马萨诸塞州的道尔顿中学创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优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缺点: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较高。

④特朗普制: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特朗普制既有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也有个别教学的长处,但管理起来比较麻烦。

1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基本环节有五个: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1】备课。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前提。①做好三方面的工作:A.钻研教材;B.了解学生;C.设计教法。 ②写好三种计划:A.学期教学进度计划;.B单元计划;C.课时计划,即教案。

- 26 -

【2】上课。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基本要求:A.目标明确;B.内容正确;C.方法得当;D.组织有效;E体验积极。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①作业布置的要求:A作业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B作业的分量适中,难易适度;C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②作业批改的要求:A作业批改要及时;B要注意讲评。

【4】课外辅导的要求:①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②要目的明确,采用启发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③要注意态度,师生平等相处,共同讨论,使学生有问题可问; ④加强思想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辅导效果。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常用的检查方式有两大类:考查和考试。考查的主要方式有;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书面测验等。

①学业成绩检查的要求。A.坚持科学性、有效性和可靠性;B.检查的内容应力求全面;C.检查方法灵活多样。②学业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A.客观公正;B.方向明确,这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目的;C.鼓励学生创新。

17.简述教师如何备好课?

教师备好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

(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书。

(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习惯。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和作出准确的预见。

(3)设计教法。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如何把教材传授给学生,其中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教法等问题。

在做好上述三项工作基础上,要编制出三个计划是:(1)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2)课题(单元)计划。(3)课时计划(教案)。

18.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①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②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

(2)教学内容准确。在进行教学时,教师既要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3)教学结构合理。教学要有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

(4)教学方法适当。教师要善于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各种方法有机结合、运用自如。 (5)讲究教学艺术。讲普通话,语言简洁生动,语音清楚准确,语调抑扬顿挫,有节奏感。 (6)板书有序。字迹规范、清楚、位置适当;内容上要突出教学重点,详略得当。 (7)充满自信,适当运用肢体语言。 (8)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9.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

(1)按评价功能,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按评价标准标准,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3)按评价主体,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

(4)按评价目的,分为决策性评价、研究性评价和工作性评价。 20.常见教学模式有哪些?

(1)范例教学模式。德国瓦?根舍因提出。基本过程是:范例性地阐明个案一范例性阐明类案一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原理一掌握规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一规律原理的运用训练。

(2)抛锚式教学模式。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基本环节:创设情境一确定问题一自主学习一协作学习一效果评价。

(3)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理论基础:皮亚杰“自我发现法”和布鲁纳的“发现法”。基本程序:问题一假设一推理一验证一总结提高。

(4)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理论基础: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基本程序:复习—动机—新知—巩

- 27 -

固—检查。

(5)情景—陶冶教学模式。程序:创设情景—情景体验—总结转化。选择教学模式需要考虑的因素:目标、教材、学生、教师和时间。

21.教师如何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1)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的知识。只有掌握了规律性的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才能由已知推至未知,才具有真正的思维能力。

(2)一定时问范围内所所有教知识的量要适当,不能过多。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通过思考,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3)采用启发式教学。唤起学生积极的思维,启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始终使学生处在一种对知识的追求状态。

(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第九章 德育

一、选择题

1.广义的德育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2.德育是由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五方面构成。 3.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社会性功能)。 4.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德育的享用功能)。

5.中小学德育的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和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6.集体主义教育是小学德育内容的核心.

7.自我教育能力包括: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

8.德育过程的结构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要素构成。

9.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

10.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

11.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12.(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大要素。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14.(教育性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15.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反映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16.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17.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8.我国德育的方法主要有五种:(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品德评价法)。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19.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20.陶冶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熏陶)等。

21.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表扬奖励、批评处分和操行评定)等能力构成。 22.“润物细无声”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法)。“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23.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学生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 24.业余党校的教育内容以政治教育为主,一般每期10天左右。 25.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26.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德育目标)。 27.德育模式的三种形式:(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一般说来,认知模式重(知),体

-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