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各课时教学反思(全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各课时教学反思(全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bd26189d8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6a

创设铺地砖问题情境,由实际生活导出概念。以铺地砖的生活实际作为切入点,要铺整分米数的地砖而且要求是整数块,引入了求两个数的公因数的必要性。揭示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在练习过程中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索,重视引发学生思考,注重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4.10约分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约分及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准确判断一个分数是不是最减分数。在教学中,我首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大公因数的求法。本课无需在此处多费时间,合理的知识迁移较好地帮助了学生理解约分的含义,使知识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我通过教材的例题引出了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以引导和点拨为主,让全体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展示,交流,小结等活动,一步一步的使学生自己讨论和归纳约分的方法。在学生讨论约分的方法时,鼓励学生方法的多样性,可以逐步约分,也可以直接按最大公因数约分。在练习中,多问学生“为什么”多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从而了解约分的方法和注意点,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加牢靠。

21

4.11约分(练习课)

约分的知识实际上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太难的内容,但在实际运用中却掌握得不理想。我个人觉得这主要还是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有很大的关系。约分的知识涉及求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相关知识。学生要对每个部分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后,将这些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才能很好地掌握约分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基本上是能够理解约分的含义和掌握约分的方法,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约不完全。部分学生找出公因数的速度太慢,找不全,不能正确判断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等,都是学生约分约不好的主要原因。我觉得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和纠正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约分的能力。

4.12最小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是一节概念课,学起来比较枯燥。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最大公因数以后进行教学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虽然是不同的概念,但它们的学习方法相似。本节课的设计强调了学习方法的借鉴,让学生借鉴学习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研究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在找公倍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呈现出找法的多样性,并可以使学生感受各种方法的优劣,促进了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发展;然后利用教材的“做一做”作为进一步学习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多个实例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情况,加深学生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

22

数的理解和应用,以及求最小公倍数的简便方法。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

4.13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

学习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学会思考,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依次我主要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领会其中的含义。选择长方体纸片铺正方形的活动教学,就是因为这一游戏能吸引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引导学生思考。从倍数的角度总结规律,为形成新的数学概念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把感性认识提升成理性认识。“怎样找出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的数呢?”这样的一个问题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不同情况,并知道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学习数学绝不是死记定理,公式,不是空洞的解题训练,仅注重其形式化的表面,是无法把握数学的实质的。这就需要学习中对每个问题都能亲自思考,透彻理解。课堂上应及时总结,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找倍数——找公倍数——找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够在生活问题中熟练运用。在遇到问题时,自己先分析,推导一下它的性质;碰到定理,公式时自己先试着证明一下,这样再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时,与自己所思考的有比较的意识,对知识的体会就更多些,理解也能更深一点。

23

4.14通分

“通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并掌握通分的方法,它用的是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后面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奠定了基础,是比较重要和实用的知识。

通分的方法其实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为此我将通分与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探讨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的活动,在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理解通分的目的。

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凡是学生经过努力而探索出来的方法,都是有价值的,因为每一种算法都包含了学生的智慧。在这节课上,有的学生能用画线段图的方法直观地表示出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应该说,对于分母较小的分数而言,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也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但是,在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做法之后,学生都受到了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选用这种方法,怎么办?这是数学上典型的方法多样化与方法最优化矛盾的集中体现。如何处理好这一问题?这时可以将一组有机构的材料呈现给学生,出示一组分母比较大的异分母分数进行通分和大小比较,让学生继续研究,使学生在探索中体验,明白原来的画线段图的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必须改变一下原来的方法。这样,对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