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浙科版必修2知识点归纳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生物浙科版必修2知识点归纳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af2f41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11

第四章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1、细胞周期(a)

定义: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次分裂结

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分为分裂间期(G1、S、G2) 和分裂期(M)

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各时期分裂图(b) ①细胞分裂包括细胞核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②间期主要变化:完成染色体复制,结果染色体数目

没有加倍而是形成染色单体。(从分子水平看,间期 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③分裂期的特点:两消两现一散乱,丝牵粒集赤道面。粒裂姐妹两极走,两现两消新壁现

④染色体的主要变化:间期复制,前期出现,中期排赤道面,后期加倍,末期形成染色质。

⑤染色单体的变化:形成于间期,出现于前期,消失于后期。 ⑥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对应关系:染色体上无单体, 染色体:DNA:单体=1:1:0;

染色体上有单体,染色体:DNA:单体=1:2:2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异同及意义(b)

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

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4、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b)

5、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b)

(1)材料用具:洋葱(葱,蒜)根尖、10%盐酸(用于解离,解离后细胞死亡)

0.01g/mL龙胆紫液(或醋酸洋红液)(两者都为碱性染料,用于染染色质或染色体)

(2)方法步骤:培养根尖→装片制作(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低倍

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即细胞呈正方形,有的正在分裂;然后再换成高倍镜)

(3)解离的目的:使细胞间果胶质层松散,细胞分离;

漂洗的目的:洗去酸性的解离夜,便于后面的碱性染料染色; 制片过程中要压片,目的是使细胞相互分散。

(4)现象:分裂间期细胞很多,分裂期细胞少。一个视野中可能没有所有分裂期细胞,

此时,需移动装片,在不同视野中寻找。

6、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b)

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 实质: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同一个体各种分化的细胞遗传物质仍然相同。 特点:持久性(整个生命进程中)、不可逆性(生物体内)

意义:生物个体的发育通过细胞的分化过程来实现。通过细胞分裂只能增加细胞的数量,只有经过细胞分化才能增加细胞的种类,形成不同组织、器官。 7、癌细胞的主要特征(a)

(1)能够无限增殖。(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3)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癌细胞表面的黏连蛋白减少, 细胞彼此之间黏着性减小,导致在有机体内容易分散和转移。

8、引发细胞发生癌变的因素(a)

①物理致癌因子;②化学致癌因子;③病毒致癌因子。 9、细胞衰老的特征(a)

水分减少;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变慢;线粒体的数量减少,体积增大;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向内折叠;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下降。 10、细胞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a)

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并不是一回事,但个体衰老的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11、细胞衰老和凋亡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a) 所谓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12、细胞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分化出各种细胞的潜能。

①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细胞的全能性逐渐的减小。

②同一生物体内细胞全能性的高低为: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③不同生物的全能性高底为: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

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另一个亲本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D、E等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如a、d、e等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小写字母表示,如Aa、Bb、Dd等。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对d有完全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比例D∶d=1∶1;两种雌配子比例D∶d=1∶1) 8、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0、纯合子: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如:AA和aa。可稳定遗传。

11、杂合子: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如:Aa。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2、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13、基因的分离定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14、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 ♀一母本 ♂—父本 ×—杂交 ×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 F1—杂种第一代 F2—杂种第二代。

15、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 16、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测 交

P 高茎(DD)× 矮茎(dd) F1高茎(Dd)×矮茎(dd)

F1 ( ) (Dd显性性状) ↓

↓×

F2 表现型及比例 高茎∶矮茎 3∶1 (性状分离) 高茎∶矮茎 1∶1

基因型及比例 ( )1: 2 :1 ( ) 1:1

17、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测 交

P 黄色圆粒(YYRR)×绿色皱粒(yyrr) ( YyRr) × ( yyrr )

↓ ↓

F1 黄色圆粒(YyRr)

↓×

F2 表现型 黄圆(Y R )、绿圆(yyR )、黄皱(Y rr)、绿皱(yyrr)

比例 9 3 3 1

1 YYRR 1 yyRR 1 YYrr 1 yyrr

基因型 2 YyRR 2 yyRr 2 Yyrr

2 YYRr 4 YyRr

18、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19、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环境相同,表现型相同,环境不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20、纯合子杂交子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aa。杂合子杂交子代不一定都是杂合子。

n

21、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是2种(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

22、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F1与显性亲本表现完全一致的现象。 23、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表现为双亲中间类型的现象。 24、共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F1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 25、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

①严格自花、闭花授粉,能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便于形成纯种 ②有各种稳定的、可区分的相对性状

③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记数 ④花冠较大,便于人工摘除雄蕊和授粉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

1、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是有性生殖生物的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成为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过程。是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在整个分裂过程中只复制一次的细胞分裂方式。减数分裂的结果是,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来的减少了一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则可以形成四个精子。

2、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判断同源染色体的依据为:①大小(长度)一般相同 ②形状(着丝粒的位置)相同。

3、四分体: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就含有四个染色单体。1个四分体有1对同源染色体、有 2条染色体、4个染色单体、4分子DNA、8条脱氧核苷酸链。

4、精子的形成过程:①间期(准备期):DNA复制;②减数第Ⅰ次分裂:A、前期Ⅰ:联会、形成四分体,每条染色体含2个姐妹染色单体;B、中期Ⅰ: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每条染色体含2个姐妹单体; C、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每条染色体含2个姐妹单体;D、末期Ⅰ: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DNA减半,每条染色体含2个姐妹单体;减数第Ⅱ次分裂:A、前期Ⅱ:(一般认为与减数第Ⅰ次分裂末期相同。)B、中期Ⅱ: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C、后期Ⅱ: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每一极子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D、末期Ⅱ: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四个精子细胞。精子细胞变形成精子。 5、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点:

①、精子形成时两次分裂都是均等分裂,产生四个精子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都是不均等分裂,只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②、精子细胞须经变形才成为有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