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共和的领军人—李镜清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甘肃共和的领军人—李镜清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ae108c54028915f804dc2e6

甘肃共和的领军人李镜清

王换成

深秋的武山,街道两旁梧桐的叶子开始变黄,蔚蓝的天空看不到一丝云彩,显得格外纯净。远处,高低起伏的山峦像一幅风景画,给人以无限的遐思。灿烂的阳光下,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花草、庄稼、树木、果实的味道。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和友人踏上了去武山县城西关的道路。那里是遐迩闻名的甘肃民主革命先驱李镜清呱呱坠地的地方,我带着虔诚的心境来寻访伟人的成长的足迹。

太阳刚刚升起,我们来到县城西关街心花园。在两条街的交汇处,有一座大型半抽象雕塑,雕塑周围是各色菊花摆成的精美图案。在距离雕塑不远的大桥南侧,有上百名妇女伴随着舒缓的乐曲翩翩起舞,引来许多游人驻足观看。这里以前是一片低矮的瓦房,中间夹杂着狭窄弯曲的街巷,街巷两侧散落着不多的十余个店铺。李镜清就出生在那里的一个普通民居之中。

我们穿过渭河大桥,顺着北滨河路人行小道向东前行。头顶是飘落着片片黄叶的樱花树,脚下是光滑圆润的鹅卵石,两旁是由冬青、红叶李、黄杨等小乔木组成的绿地。呼吸着清新馥郁的空气,耳边不时有小鸟啾啾的鸣叫声。我们边走边聊,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群众文化体育中心。在那里,同样聚集了许多晨练的人们,除了身着飘逸舞蹈服跳广场舞的妇女外,还有打太极拳的一群老干部。

沿着文化体育中心与综合市场之间的一条宽广大道向北,我们来到了又一个目的地——韦家庄。那里是少年李镜清求学、成长的地方。

位于城乡结合部的韦家庄,已难寻觅当年李镜清读书的场所。村庄依地势而建,北依火盆嘴,南临渭河谷地,与武山最大的住宅小区玺华苑隔河相望。旧式的瓦房和现代的楼房错落其间。村中通向各户的道路全用水泥浇筑而成。一进村子,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原来村民房前屋后的桂树正在开花,花香洒满了村子的大街小巷。村庄东侧,天定高速公路像一条深色的飘带,从村旁穿过。韦家庄原来的主要产业是蔬菜。近年来,随着城区开发扩建,许多土地被政府征用。村民们大都离开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转而从事加工、运输和商业服务业。村后向君寺院内的古柏,尽管饱经沧桑,树干斑驳,根须裸露,但仍然郁郁葱葱。它仿佛向人们诉说着昔日李镜清和他的同窗好友张雨僧等小伙伴们读书、成长的故事。谁也不曾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庄,竟然走出了清王朝的二品大员,竟然产生了在甘肃民主革命斗争起引领和先驱作用的著名人物。

李镜清,字鉴亭,中国同盟会甘肃支部的骨干、甘肃省民主共和的领军人。祖籍甘肃临洮,1872年生于甘肃省武山县城关镇西关。从小受教于武山教育家张文藻先生门下。1897年,他以优廪生考取拔贡,翌年朝考一等的成绩毕业,后任四川浦江、建安、江安、令江等县知县,靖川、威远行营管带。1907年调任云南巡警道道员兼全省警务处总办。1909年调任东北黑龙江巡防右路统领和奉天巡防左路统领。在与革命党人兰天蔚等交往中受到新思想熏陶,主张实行宪政,召开国会。参加了同盟会的革命活动。为响应武昌起义,李镜清于1911年返故里甘肃,。1912年李镜清被公举为甘肃省临时议会议

长,为甘肃的民主共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后被反对共和的甘肃军阀马安良等人暗杀,享年40岁。地方曾建祠,匾书“陇上伟人”“精诚壮烈”,以永久纪念。国民政府分别于1916年和1946年两次授予烈士称号。国民政府总裁蒋介石及政府大员于右任、张群、孙科、陈诚、林森等人都题词纪念。李镜清著有《仕优斋遗文》《清草堂论学集》《续狄道州志》等书。

1878年,6岁的李镜清进入宁远县(今武山县)韦家庄学塾,师从知名教育家张文藻先生,系统学习了《三字经》《百家姓》《孝经》《大学》《小学》《论语》《孟子》,坚持每天诵诗、写字、习武。张文藻是当时陇上一流的教育家,他非常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出了“忠、勇、谦、诚、忍、恕、敬、勤、俭、恒、谨、静”的十二字教学目标。经过张老师历时5年多的精心培育,少年李镜清不仅学到了大量历史文化知识,练就了良好的武艺,而且养成了高尚的品德。张先生曾对李镜清有如下评语:“幼年经历苦难,聪明懂事,勤奋好学。”

1884年,李镜清举家迁往临洮。于1894年以一等成绩考中秀才,1897年以优廪生考取拔贡,入国子监学习,1898年10月以朝考

李镜清先生(1912年摄)

一等的成绩毕业。先后在四川浦江、江安、合江、犍为等县任知县。此间,对作恶多端的不法教民严惩不贷,“全川服其胆识”。

1907年,调任云南总办巡警道兼全省营务处总办。1909年,调任黑龙江巡防右路统领和奉天巡防左路统领等职。当时的东北,日俄虎视,政局跌宕。李镜清善于驾驭复杂局面,使日俄等国无隙可乘,清廷曾传旨予以嘉奖。官加二品。此间,李镜清与革命党人兰天蔚等人从往甚密。李受其影响,思想开始倾向革命。

1910年,李镜清调任奉天(今辽宁省)左路巡防军统领,常驻沈阳。当,日本和俄国已经分占我南满和北满,美国为了瓜分我东北三省,提出“门户开放,利益均沾”,日、俄两国为了巩固既得利益,于4月份进行第二次密约。李镜清闻讯后,及时与总督锡良商议对策。他力主维护国家的主权。在锡良的支持下,李镜清参加了这次密约会。在会上,他义正言辞地指出:“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侵犯”迫使日本和俄国使臣承认满洲的主权属于中国。清政府得知后,“传旨嘉奖,官加二品”。

1910年10月,全国掀起了三次“立宪”运动,奉天的维新代表人物为了迫使清廷早开国会,实行立宪,组织1万多人在总督府前示威请愿。李镜清对民众的请愿表示同情和支持,极力鼓动东三省总督钖良上书请求共和。并代总督书写了上书。钖良因触怒清廷而被黜调他职。李镜清目睹清廷的腐败,伤感异常,忧愤之下辞职,取道威海卫,独自赴日本东京同盟会总部参加革命活动。武昌起义爆发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