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9最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a474c7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a

-WORD格式--范文范例--指导案例-

(二)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 ·乐于参加劳动和有意义的活动。 ·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身生活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初步了解有关祖国的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阿题、探究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 ·初步体验与社区和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学习过程。 ·学习几种简单的调查研究方法并尝试应用

健康、安全地生活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l.按时作息,生括有规律。

2.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3.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4.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5.知道初步的保健常识并在生活中运用。 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6.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 7.了解儿童易发疾病的有关知识,积极参加预防疾病的活动。

8.使用玩具、设备进行活动时,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9.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避免意外伤害。

专业资料 学习指导

-WORD格式--范文范例--指导案例-

10.了解当地多发的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求助方法。 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

11.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

12.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卫生保健设施。 愉快、积极地生活

1.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 2.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3.在成人帮助下能较快地化解自己的消极情绪。 积极向上

4.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并为此而高兴。

5.在成人的引导下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 6.在成人帮肋下能定出自己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 7.学习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有应对挑战的信心与勇气

8.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9.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或活动。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学会做事,学会关心

1.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不拖拉。

2.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3.关心他人,友爱同伴,乐于分享与合作。 4.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5.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

6.能初步分辩是非,做了错事勇于承认和改正,诚实不说谎。

7.尊重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专业资料 学习指导

-WORD格式--范文范例--指导案例-

8.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9.喜欢集体生活,爱护班级荣誊。

10.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主要物产等有关知识,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

11.热爱革命领袖,了解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 12.尊敬国旗、国徽,学唱国歌。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有好奇心和多样的兴趣

1.喜欢提问和探寻问题的答案。

2.对周围环境充满兴趣,喜欢接触新鲜事物。 设计与制作

3.喜欢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小玩具、小礼物或布置环境等来丰富和美化生活。

4.能根据需要曲手做简单的道具,小模型,小街品等来开展活动。

敢于思考、学习探究

5.能积极地出主意、想办法来扩展游戏或推进活动。 6.学习用观察、比较、调查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社会探究活动。

7.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成果。 8.能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与看法。

9.学习利用图书、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收集需要的资料。 10.在成人的帮助下,能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或信息。

“课程内容”说明

本课程内容为基本标准。在开展教学活动和缩写教材时,在全面、准确地把握本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各地区、学校和儿童的实际可以有所调整。

专业资料 学习指导

-WORD格式--范文范例--指导案例-

“课程内容”中四个方面的内容虽然各有侧重,但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整体呈现的。在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儿童的生活既要充满乐趣与色彩,也应当富有责任与创造。因此,在实施中不要将它们割裂开来。 一、教学建议

(一)深刻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征和基本理念 本标准中关于课程性质、特征和基本理念的部分,集中体现了本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核心价值,是课程的灵魂所在.在教学中深刻地理解课程的本质,是实施课程的根本,也是保证课程质量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 (二)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目标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目标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始终把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改变追求表面的学业成果,忽视儿童的精神成长,忽视深层的志度、观念、思维方式、情绪情感发展的倾向;改变偏重道德说教、偏重形式,忽视儿童的真实体验与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倾向;改变偏重知识灌输或技能训练,忽视儿童的好奇心与实践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倾向,确保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 (三)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和作用

在本课程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不是“教”教科书的人,而是努力为儿童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的支持者;与儿童共同进行活动的合作者;在参与儿童活动的过程中,引导活动向正确方向发展,带领儿童向着课程目标前进的指导者。

专业资料 学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