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古代文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a385dc14b73f242326c5f2b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融等已逝,唯干著论,成一家言。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三)《典论·论文》中的主要文论思想 1.作家才性与文体之关系

反对?文人相轻?,作家才性不同,其所擅长的文体亦有别。 2.文体论

?文本同而末异?;

四科八体: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3.文气论

?文以气为主?标志着中国文论史上的文气说肇始于此, 4.文章功用论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四、陆机《文赋》 (一)陆机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为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曾任中书郎、著作郎、尚书重兵郎、殿中郎、平原内史等职,世称?陆平原?,《晋书》卷五十四有传。陆机诗、赋、文皆有盛名,与弟陆云合称?二陆?,与潘岳并称?潘陆?,锺嵘《诗品》称之为?太康之英?,其文收入严可均辑《全晋文》,其诗丁福保收入《全晋诗》,陆机对中国文论最大贡献在于《文赋》。 (二)《文赋》

陆机《文赋》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的一块丰碑,它是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陆机以赋的形式论文学创作,这是一大创举,开创了以赋论文学创作的先河。

文 赋

[晋]陆机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其放言谴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谓曲尽其妙。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盖所能言者,具于此云尔。 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抱景者咸叩,怀响者毕弹。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始踯躅于燥吻,终流离于濡翰,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 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所钦,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言恢之而弥广,思按之而逾深。播芳蕤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粲风飞而猋竖,郁云起乎翰林。 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在有无而僶俛,当浅深而不让,虽离方而遯员,期穷形而尽相。故夫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徹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 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纷葳蕤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拟。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览营魂以探赜,顿精爽而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轧轧其若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也。 伊兹文之为用,固众理之所因。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俯贻则于来叶,仰观象乎古人。济文武于将坠,宣风声于不泯。涂无远而不弥,理无微而不纶。配霑润于云雨,象变化乎鬼神。被金石而德广,流管弦而日新。 (三)《文赋》的主要文论思想

1.《文赋》的创作意图在于论述为文之?用心?,即探索文章创作过程的基本状貌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2.探究文学构思之妙谛。陆机论构思,涉及创作之前的准备、构思活动的发生及构思活动的情状与特点几个层面。

3.揭示文章体貌风格。陆机介绍了十类文体及其特征,包括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在曹丕八体分类更为精细,而就不同文体内容或形式方面的特征有所涉及,尤其是?诗缘情而绮靡?的提出,对中国文论史而言具有开风气之先的重大意义。

4.论文章审美标准。提出了应、和、悲、雅、艳的文章审美标准。要求文章要去瘁音、丰赡而刚健、情感动人、格调纯正、文辞华美,涉及内容与形式多方面的要求

5.论文章功用。陆机在文学功用论方面依然秉持儒家文艺观,将?济文武于将坠,宣风声于不泯?视作为文的最终归宿。这也奠定了中国文论史言创作以道家为主,论功用以儒家为宗的话语言说模式。 五、刘勰与《文心雕龙》 (一)刘勰

刘勰(约465-约521),字彦和,祖籍东莞莒县(今山东莒县),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生卒年不详,尤其是卒年学界争论颇多,刘勰一生历宋、齐、梁三朝。据《梁书?刘勰传》载,其父刘尚曾任越骑校尉,但勰幼丧父,家贫,但笃志于学,青年时入南京定林寺投奔僧祐,协助整理经藏。梁天监二年出仕为官,曾任记室、车骑仓曹参军、县令、步兵校尉、通事舍人等官职,晚年奉命再入定林寺,削发出家,终身未娶。其著述今存《文心雕龙》与《灭惑论》。

(二)《文心雕龙》

刘勰《文心雕龙》全书凡五十篇,分上下两编,上编包括?文之枢纽?五篇与文体论二十篇,下篇则涉及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发展、作家才学修养与《序志》共二十五篇。《文心雕龙》是中国文论史上最为杰出的理论著作,它对先秦至南朝齐梁时期的文章创作与理论进行了总结,内容宏富,体系完善,

后人常以体大思精称之,并形成了研究《文心雕龙》的专门学问——龙学。《文心雕龙》不仅是中国文论、美学史上的巨著,亦是世界诗学史上的杰作,清人章学诚誉其?体大虑周?,鲁迅在《论诗题记》一文中更将其与亚里士多德《诗学》并举,视为诗学?楷式?。 (三)《文心雕龙》的文论思想体系 1.文学的本质与起源; 2.文学的构思与创作; 3.文学的风格与题材; 4.文学作品的?风骨?; 5.文学作品的写作技巧; 6.文学批评与欣赏; 7.文学发展与时代。 (四)《文心雕龙·神思》

1.《神思》系《文心雕龙》创作论首篇,也是下编第一篇,刘勰称之为?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对文章构思(尤其是想象与灵感)多有阐发。

文心雕龙?神思 [梁]刘勰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 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桓谭疾感于苦思,王充气竭于沉虑,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淮南崇朝而赋《骚》,枚皋应诏而成赋,子建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