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古代文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a385dc14b73f242326c5f2b

勒、景差之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刘向、扬雄,骋极文辞,好而悲之,自谓不能及也。虽非明智之器,可谓妙才者也。 ——班固《离骚序》 贬絜狂狷景行:自贬自己清白与狂狷景行的品质。景行,正道直行(五)王逸

王逸是汉代第一个对屈原及楚辞进行全面整理和研究的人,王逸及其《楚辞章句》在汉代楚辞学批评中具有集大成地位,其《楚辞章句序》承袭刘安、贾谊与司马迁,但对扬雄、班固、贾逵之论则甚为不满。对屈原其人及楚辞都有极高评价,而对中国文论贡献最大的是,王逸在话语言说方式及意义建构方式上提出、秉持?依经立义?的基本原则。

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而班固谓之露才扬己,况于群小之中,怨恨怀王,讥刺椒、兰,苟欲求进,强非其人,不见容纳,忿恚自沉,是亏其高明,而损其清洁者也。…… 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焉。?帝高阳之苗裔?,则?厥初生民,时惟姜嫄?也。?纫秋兰以为佩?,则?将翱将翔,佩玉琼琚?也。?夕揽洲之宿莽?,则《易》?潜龙勿用?也。?驷玉虬而乘鹥?,则?时乘六龙以御天?也。……屈原之词,诚博远矣。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词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王逸《楚辞章句序》 六、王充的文学批评 (一)王充其人其学

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浙江绍兴上虞区),东汉著名思想家,历汉光武帝、明帝、章帝等数朝。王充聪颖好学,曾入太学学习,学识广博,通百家言,葛洪赞其为?一代英伟?,但仕途不显,曾功曹、从事等官,后辞官专心著述,以《论衡》闻名于世,《后汉书》有传。王充之学,始于儒学而又兼采百家之言,于儒又不囿于今古文家法,不守章句,故其学具有博通超迈之特色 (二)王充的文论思想 1.人禀元气,文由心生

?元气?为其学说的基石与最高范畴 万物之生,皆禀元气。(《言毒》) 人,物也,万物之中有知慧者也。其受命於天,禀气於元,与物无异。(《辨崇》) 人禀天地之性,怀五常之气,或仁或义,性术乖也;动作趋翔,或重或轻,性识诡也。面色或白或黑,身形或长或短,至老极死不可变易,天性然也。(《本性》) 人之禀气,或充实而坚强,或虚劣而软弱。(《气寿》) 笔能著文,则心能谋论。文由胸中而出,心以文为表,观见其文,奇伟俶傥,可谓得论也。由此言之,繁文之人,人之杰也。(《超奇》) 2.倡导真实,反对虚妄

王充视真实是文章与著述的基本要求。

世俗所患,患言事增其实,著文垂辞,辞出溢其真,称美过其善,进恶没其罪。何则?俗人好奇,不奇,言不用也。故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闻一增以为十,见百益以为千。使夫纯仆之事,十剖百判;审然之语,千反万畔。(《艺增》) 是故《论衡》之造也,起众书并失实,虚妄之言胜真美也。故虚妄之语不黜,则华文不见息;华文放流,则实事不见用。故《论衡》者,所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非苟调文饰辞,为奇伟之观也。(《对作》)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曰?疾虚妄?。(《佚文》) 3.劝善惩恶,有补世用 盖寡言无多,而华文无寡。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如皆为用,则多者为上,少者为下。(《自纪》) 夫文人文章,岂徒调墨弄笔,为美丽之观哉?载人之行,传人之名也。善人愿载,思勉为善;邪人恶载,力自禁裁。然则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佚文》) 文丽而务巨,言眇而趋深,然而不能处定是非,辨然否之实,虽文如锦绣,深如河汉,民不觉是非之分,无益于弥为崇实之化。(《定贤》论赋》) 4.反对复古,提倡创新

世俗之性,好褒古而毁今,少所见而多所闻。又见经传增贤圣之美,孔子尤大尧、舜之功。又闻尧、舜禅而相让,汤、武伐而相夺。则谓古圣优於今,功化渥于后矣。夫经有褒增之文,世有空加之言,读经览书者所共见也。(《齐世》) 俗好高古而称所闻,前人之业,菜果甘甜;后人新造,蜜酪辛苦。(《超奇》) 夫俗好珍古不贵今,谓今之文不如古书。夫古今一也,才有高下,言有是非,不论善恶而徒贵古,是谓古人贤今人也。(《案书》) 1.汉代文论有何主要特征?

2. 《毛诗序》中有哪些主要文论思想? 3.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有何内涵。 4.简述王充的文论思想。

第四讲 魏晋南北朝文论

一、魏晋南北朝文化与文学概说 (一)从一统到割据 (二)经学偏枯与玄佛兴盛 (三)人的解放与文的自觉 (四)文学创作的个性化与繁荣

综观以上所述自孔子以来至汉末都是不能离开道德以观文学的,而且一般的文学者单是以鼓吹道德底思想作为手段而承认其价值的,但到魏以后却不然,文学底自身是有价值的思想已经在这时期发生了。所以我认为,魏晋时代是中国文学上的自觉时代。 二、魏晋南北朝文论的主要特征 (一)以?诗缘情?为旗帜; (二)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更趋密切; (三)逐步走向独立;

(四)文学批评家与文论专著的的崛起。 ——铃木虎雄《支那诗论史》 三、《典论·论文》 (一)曹丕

曹丕(187-226),字子桓,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次子,卞皇后所生,曾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等职,建安二十二年立为太子,汉献帝延康元年,曹操去世,曹丕代汉自立为帝,国号魏,在位七年,谥魏文帝,《三国志?魏志》有传。曹丕长于著述,好诗文,与其父曹丕、弟曹植并称?三曹?,其著作大多亡佚,今存《魏文帝集》两卷。 (二)《典论?论文》

《典论?论文》系魏文帝曹丕所作《典论》之一篇,《典论》为其精心结撰之作,但多亡佚,《论文》系《典论》之一篇,为《昭明文选》所录,历来被视为中国文论史上现存第一篇文学专论。

?典者,常也,法也?。《典论》,按作者原意即是讨论各种文体的法则。

典论?论文 [魏]曹丕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谓己为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