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a0b3a78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3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及其在表达上的作用。 2.能够感悟词的意境。 3.背诵、默写这首词。

4.掌握关于辛弃疾的文学常识。

5.能够领会词人的雄图大略、深谋远虑和赤胆忠心。 6.能够鉴赏怀古讽今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及其在表达上的作用。 2.能够感悟词的意境。 3.能够鉴赏怀古讽今的写法。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了解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 ,号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都致力于抗金御敌,统一中原,是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词人。

其词现存620余首,题材多样,充满爱国主义激情,以豪放为主,发展了苏轼的词风。有词集 。 (二)了解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辛弃疾于公元1205年(宋宁宗开禧元年),66岁任镇江知府时,登上京口北固亭后所写的一首感怀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1205) , 辛弃疾六十六岁时。当时韩侂胄执政, 正积极筹划北伐, 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今江苏镇江)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

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 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杰作。 (三)听词朗诵,回答问题:

1.借古事比今事以抒发感情,是诗词中常用的手法,请说说这首词中用了哪些“古事”? 2.引用这些“古事”对抒写辛弃疾的爱国情怀起了怎样的作用? (四)朗读这首词,感悟词的意境:

(五)请结合作品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念奴娇?京口北固亭怀古》所抒发的情怀和表现手法的异同: 五.练习:

1.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两位作者都是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B.两首都是怀古之作,苏词是怀古伤己,辛词则是怀古伤今。

C.辛词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指代繁华和英雄业迹,通过慨叹它“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了“英雄无觅”的愤激之情;“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进而表达赶快建功立业的愿望。

D.两首词都借景抒情,以议论入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对这几句诗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A. 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刘裕竟有这样不肖的儿子。 B. 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南宋近期张浚北伐亦曾重蹈覆辙。 C. 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侘胄切勿草率出兵。 D. 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类比南宋近期张浚北伐遭到大败,慨叹南宋遭到挫败。 3.“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上述诗句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A. 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举行祭祀,不可一世,表明这是历史上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