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花在创作中盛开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艺术之花在创作中盛开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993e6eb0029bd64783e2c8f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艺术之花在创作中盛开

作者:崔玲玲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年第03期

“创作是艺术的生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创作时机,激发学生捕捉灵感,积极进入创作空间。在音乐教学中,我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坚持运用以“发掘想象力、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千方百计地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把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去感受、去判断、去想象、去表达、去创造,形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境地,让他们在艺术探索和大胆实践中提高。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一、能为乐曲创编歌词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让学生发挥想象给简单好听的乐曲创编歌词,这样学生对乐曲的旋律有了很深的印象,同时创造能力又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例如,聆听乐曲《森林的歌声》中,我在第一段的旋律中创编了几句歌词:“我们来到美丽的大森林,听到动听的歌声,啊,我们来到美丽的大森林,听到美妙动听的歌声”。通过对歌词的演唱,学生很快就记住了A段的旋律。还如在欣赏《Do Re Mi》一曲时,我先创编一段歌词,如:Do是朋友多呀多,Re是大家来唱歌,Mi是脸上笑咪咪,Fa是发出光和热,Sol是锁住门和窗,La是用力往回拖,Si是太阳朝西落,然后我们再唱Do!学生参考了以后,马上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来唱。通过对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培养,同时对增强学生信心,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很大的作用。艺术来源于生活,他们将生活的体验用语言表现出来,既展示了他们的创作才能,又给大家以启迪。 二、能为乐曲编配动作

边唱边表演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是想用动作来表达情感。如果歌曲或乐曲是具体的,并易于动作表现的话,应尽量让学生自编动作表达。例如:欣赏《劳动最光荣》这首歌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歌词的内容来为歌曲编配动作,如“太阳”、“雄鸡唱”、“花儿”等都是可以通过动作来表示。当把这一系列动作连起来做时,学生对自己想出的动作特别兴奋,因此练习得非常认真。又如第三课的聆听歌曲《颂祖国》,我给学生介绍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当讲述到维吾尔族的人民如何能歌善舞时,即兴请学生表演一两个他们平时所看到的有关舞蹈动作,如耸肩、扭胯等。接着,再由老师教一两个舞蹈动作,让学生将此动作变化发展成另一个舞蹈动作,最后为整首曲子配上一个小小的舞蹈。通过直观的发展创造,学生对维吾尔族的服装、舞蹈特点就有了更深的感悟。歌曲配动作,是教师对学生动作协调能力的培养,也使学生从自然生活中得到创造的源泉。 三、能用线条及色彩表现乐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种色调能表现出一种情绪,而一段乐曲也能体现一种情绪,当两者结合在一起时,音乐也就出现另一种理解方式。我们现在用的音乐教材,色彩绚丽、简单明了的插图,将许多简短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意思,轻而易举地表达清楚。在教材的欣赏中,也有要求学生听音乐划线条或用色彩表现乐曲,所以,这种方法在音乐公开课中用的也非常多。如在《永远的莫扎特》的欣赏课中,这位教师就是用划图形的方式,帮助学生倾听音乐,收到了很好的聆听效果。又如在聆听《北京喜讯传边寨》中,让学生用颜色来表达各音乐主题,随着乐曲的进行,这几种颜色也在学生笔下波浪式前进,这些都是随着学生对乐曲的理解而产生的。因此,对乐曲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而用颜色和线条来表现音乐,这就是学生把音乐更具体化、鲜明化。

四、能为乐曲自编故事

伟大的作曲家能根据故事而创作改编歌剧,这是需要坚实的艺术功底,强烈的创作欲望,以及丰富的想象及创作能力。而作为小学生,具有这种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让他们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编成小故事,又是他们能做到,并且喜欢的一种形式。例如,在欣赏《糖果仙人舞曲》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题目的意思,再边看画面边听音乐,让学生展开想象,创编出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讲给学生听,比一比谁的故事讲得更完整。讲完以后,教师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个别能力较强的同学,在编好故事后,甚至会伴着乐曲来叙述故事。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最大的尊重,最大限度发挥的时候,教师的主导作用便进入了最佳境界。当然,需要学生进行各种创作的时候,教师的引导方面也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氛围,帮助学生培养乐于提出新问题,养成质疑的习惯;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打破常规,力求从其他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大胆想象,重视个性发展。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作力,还可从其他方面进行。例如,在欣赏《老虎磨牙》这首打击乐中,可以让学生利用废旧的易拉罐、鞋盒、口香糖的瓶子等材料自制一些打击乐器,然后让学生借助这些乐器能根据故事情景参与乐曲的表演。这些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更重要的是能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灵感,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自主参与、自主研究,提高创造力。

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艺术不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受约束地发表意见,用艺术的夸张、丰富的联想对学过的乐曲进行再创造,这是音乐感情的升华,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活力,并使每个学生心中蕴涵的向往和渴望得以宣泄。正像捷普洛夫所说:“人从声音里听到的东西越多,则音乐感越丰富”。

人类需要音乐,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音乐。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创造性教育,不仅使音乐课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而且为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让音乐插上创造的翅膀,诚如乐圣贝多芬所说:“没有一条规律不可为获致更美的效果而破坏。”只有抛弃了模仿,超越了模仿,教和学才能获得真正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