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8-2019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8c77329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f9

酌情予以指导。

二、细读课文 理解内容

1、把握重点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根据课文内容, 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再说说这两方面原因之间的关系”

2、细读课文第三部分重点段落,用笔勾画出能说明以上问题的有关词句。

3、然后分成四人小组议一议自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

课文中“一是……二是……”明确指出了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归纳一下:一是大自然本身的变化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为的因素,破坏植物,造成水土流失。第6自然段后面用了12个“越”字,具体地写出了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的关系,水土流失形成的恶性循环:土壤的肥力下降,造成农作物减产;农作物减产了,人们就得多开垦荒地;多开垦荒地植物遭破坏,又造成水土流失。这样循环往复,黄河中的泥沙越积越多,以至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就更频繁。

4、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体会这种恶性循环就是前文所说的“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解除这一忧患的关键是什么?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

50

方案是什么?”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要组织学

5、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最后一段,并归纳出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案的要点。通过抓重点词、句的读议, 使学生加深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三、回顾全文,落实重点

1、引导让学生再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黄河的变化过程揭示得这么具体,使人读了课文就能清楚地了解这一变化过程。让学生懂得文中主要是用了大量的数字说明,如“黄河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 “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从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量达16亿吨”,“4亿顿沉积在下游河道中”,“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甚至高出10米以上”,“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这些确凿的发人深省的数字使得文章内容具体生动,有很强的说服力,黄河的“表现”怎不令人忧虑!人们再不注意保护大自然,将受到大自然更多的、更恶劣的惩罚。这些材料数据的获得,靠的是作者平时的观察积累。顺势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善于发现,仔细观察,注意积累,作文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

四、结合课文 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