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提高小学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8b5469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d

页眉内容

研究内容,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把研究的成果、好的做法加以巩固与推广,并准备往下延伸。

(二)主要问题和今后设想

纵观整个操作过程,应该说要求明确、措施得力、反馈及时、教师和学生均反映良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分层教学的落实较为困难,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各科教师从资料的征订、标准的制定、练习的难度、数量和要求上,均体现了分层教学的要求,效果良好。但是,在一个班级内,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差仍很明显,教师对这种情况的分层却体现不够。虽然年级一再要求,也多方面和备课组长及教师交流沟通,但收效甚微。另外,教师自身的观念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如:应试教育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的有效开展。课题研究成败在教师,今后应继续加强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和指导。实验教师要学中研,研中学;做中研,研中做;写中研,研中写,增强课改专家就是你我他的自信心。同时希望得到教育专家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主要参考文献有:

1、钟启泉.有效教学的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4-5-25日,第6版 2、王鸿钧.《数学思想方法引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3、孔企平.《论学习方式的转变》2001.

4、顾钟锦.《中国教育研究论坛》中国世界语出版社,2001年版.

《提高前置性作业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2011-10-16 08:59:04) 转载▼ 标签: 分类: 课题研究

页脚内容

页眉内容

前置性作业 杂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让学生更自信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我校数学教研组教师本着问题即课题思路提出了《提高前置性作业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意义

前置性作业的有效设置是为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准备的,具有相当强的目的性,它就是要达到让学生在课前能够对新知识进行感受、进行初步理解、自主寻求解决办法等目的,起到对课堂的导入、甚至贯穿整个课堂的作用。有效的前置性作业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给我们的课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让学生更自信,最大程度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也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广阔的空间和学习乐趣。 三、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一)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他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重要的不是今天为止已经完结了的发展过程,而是那些现在仍处于形成状态的、刚刚在发展的过程。因此,弄清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将大大促进教学对发展的作用。前置性学习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二)现代建构主义理论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学习数学并不是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他的,而是他本人主动根据已有的数学经验、认知结构进行的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任何学习者在学习之前并不是一张白纸一样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而是带着他独特的数学现实开始新的学习。前置性学习是一种主体积极的活动,其价值在于使学生在个体主动思维活动中首先获得“有意义的经验”,然后经过课堂学习将经历的模糊、疑难、矛盾的情境转化为清晰、确定、和谐的情境。 (三)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

页脚内容

页眉内容

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前置性策略研究就是要通过学生课前的观察发现、生活探究、动手操作、调查访问等多种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体现出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前置性学习目标的确定应该具体,针对不同的年级有所不同。低年级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侧重于自学习惯的培养,对他们在新授课的前置性作业用不着面面具到,也不能多,只需要弄清一两个或两三个主要知识点为主,每周设置两次前置性作业为宜。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他们的前置性作业可以把这课时的教学要求比较全面具体地提出来,可设计一些动手操作实践研究的内容,让他们能通过自学掌握知识要点,课堂上再对所掌握的内容进行反馈,交流,把课堂全部还给学生,学生会更有成就感,更加乐学。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针对不同的年级如何把握好前置性作业设置的度。

数学学科的前置性作业的设置是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本班的学生情况而定,老师在布置前置性作业前,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地备好课,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只要每次的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能围绕教学目标就行了。 (二)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三)教师养成逐渐树立了问题及课题的研究思路,提高研究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理论研究法:研究国内外有关自学能力培养的理论及实验做法。 (二)问卷调查法:针对前置性作业的设置调查学生喜欢的程度。针对试验过程,随时做出调控。

(三)个案研究法:针对个别失败的前置性作业的设置,究其原因,采取措施。 (四)实验总结法:对实验中的得失及时的进行过程性总结,(课题三次阶段总结)以便于更好的开展课题。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申报课题,确定研究思路,搜集有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2、实施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2月)开展实验,深入探讨,不断总结,撰写论文。

页脚内容

页眉内容

3、总结阶段:(2011年2月——2011年7月)资料搜集整理,撰写研究报告和发表论文、撰写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具体做法 1、教师层面

(1)首先进行理论学习,通过学习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上明确教学实验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在建构主义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进一步明确学生是如何进行学习的。

(2)、教师做到精心备课、深挖教材,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针对不同年级,对前置性作业提出不同的要求。 2、学生出现问题

(1)学生对前置性作业不够重视。(2) 不能深入地进行研究,浮于表层。 3、分析改进措施

我们召开课题研究会针对这种现状,结合具体的前置性作业如“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案例设计,查明原因:一是前置性作业的设置太过具体,没有研究的价值;二是问题范围较广;学生无从下手。如何是前置性作业浅入深出,更具有研究的价值?结合实例,针对前置性作业“真分数和假分数”问题过于具体不利于引发学生思考的现状,我们对前置性作业提出本着简单、低入、开放的原则,更应针对不同的年级,采取不同的要求。低年级做到趣味性、可操作性;高年级具有可探究性。这样便于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二)课题研究第二、三阶段具体做法 1、针对学生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分析

在实验的第二阶段,我们明显的感受到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严重性。在进一步调查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既有教师的个人因素,如:教师新课改理念把握不到位,课堂出现低效的状况;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不明确,往往以最高的要求对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这样一来,一大部分学生难以达到教学要求,人为地造成了学生两级分化的产生。

从学生因素说,学生本身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一年级刚入学,各个学生就存在着差异,学生的智力能力水平、教育经历、生活经验、家庭环境差距很大。而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展开。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有的学生有相关的生活经验,而有的学生却没有。小组中个别学生参与、发言、质疑的机会很少。久而久之,在小组中越来越差。

页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