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题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测量学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82f1cc92f60ddccdb38a06c

2.丈量工具有标杆、测钎、垂球等,精度要求较高的量距是,还需要有弹簧秤和温度计。 3.直线定线可以用标杆目测定线,也可以用经纬仪定线。

4.钢尺两端点分划线之间的标准长度称为钢尺的实际长度,端点分划的注记长度称为钢尺的名义长度。 5.钢尺量距的长度改正,理论上应包括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和高差改正。

6.电磁波测距的仪器按其所采用的载波可分为红外测距仪、激光测距仪和微波测距仪。 7.根据测定时间方式的不同,光电测距仪又分为脉冲式测距仪和相位式测距仪。

8.光电测距的误差来源包括调制频率的误差、气象参数测定误差、相位测定和脉冲测定的误差、发射器常数误差及仪器和目标的对中误差。

9.电子全站仪是一种利用机械、光学、电子等元件组合而成,可以同时进行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并可以进行有关计算的高科技测量仪器。

10.全站仪的操作面板包括显示屏和操作键两部分。 11.全站仪的显示屏兼有输入和显示功能。

12.全站仪的操作键大致可分为开关键、照明键、功能键、输入键、控制键和回车键。 13、距离测量方法有钢尺量距、视距测量、电磁波测距。 14、钢尺量距时,如定线不准,则所量结果总是偏大。

15、钢尺量距方法有平量法与斜量法。16、标准北方向的种类有真北方向、磁北方向、坐标北方向。 16、经纬仪与水准仪十字丝分划板上丝和下丝的作用是测量视距。 17、用钢尺在平坦地面上丈量AB、CD两段距离,AB往测为476.4m,返测为476.3m;CD往测为126.33m,返测为126.3m,则AB比CD丈量精度要高。

18. 视距测量是一种光学间接测距方法,简便是其优点,但测距的相对精度约为1/300,低于用钢尺直接量距。

19.设用一名义长度为50m的钢尺,沿倾斜地面丈量A,B两点间的距离。该钢尺的尺方程式为:

l?50m?10mm?0.6(t?20?C)mm 。丈量时温度t=32°C,A、B两点的高差为1.86m,量得斜距为

128.360m。试计算经过尺长改正 0.0257 mm、温度改正 0.0185 mm和高差改正 -0.0134 mm,三项改正后的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AB= 128.391 。 20.用钢尺量距,各项结果和改正如下表: 尺方程式:l=30m-1.8mm+0.36(t-20℃)mm 端点号 A-B B-A 量得长度 D'/m 234.943 234.932 丈量时温度t/℃ 32.4 33.0 端点高差 H/m 2.54 2.54 尺长改正 ⊿Dk/m -0.0141 -0.0141 温度改正 ⊿Dt/m +0.0350 +0.0366 高差改正 ⊿Dh/m -0.0137 -0.0137 改正后平距D/m 234.950 234.941 021.用计算器完成下表的视距测量计算。其中仪器高i=1.52m,竖直角的计算公式为?L?90?L。(水平

距离和高差计算取位至0.001m)

目标 1 上丝读数 (m) 0.960 下丝读数 (m) 2.003 竖盘读数 (°′″) 83o50'24\水平距离(m) 103.099 高差(m) 11.166

22、在测站A进行视距测量,仪器高i?1.45m,望远镜盘左照准B点标尺,中丝读数v?2.56m,视距间隔为l?0.586m,竖盘读数L=93°28′,则水平距离D=58.386m及高差h=-4.647m。

23、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段距离丈量了5次,各次丈量的长度分别为:139.413、139.435、139.420、139.428m、139.444。试求:

9

(1) 距离的算术平均值l=139.428m;(2) 观测值的中误差m=±0.012m;(3) 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ml=±0.005m(4) 算术平均值的相对中误差Kl=0.005/139.428=1/27885。

观测 次数 1 2 3 4 5 观测结果 m 139.413 139.435 139.420 139.428 139.444 算术平均值x=139.428 V mm +15 -7 +8 0 -16 [V]=0 VV 225 49 64 0 256 [VV]=594 计 算 观测值的中误差m=±12mm 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mx=±5mm 算术平均值的相对中误差 K=0.005/139.428=1/27885 第5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1.测量误差按其产生的原因和对观测结果影响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差三类。 2.系统误差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明显的积累性。 3.大量偶然误差具有统计学的规律。 4.粗差也称错误。

5.按有限次数观测的偶然误差求得的标准差称为中误差。

6.观测值的中误差与观测值之比的形式描述距离测量的精度,称为相对中误差。 7. 2倍中误差作为允许的误差极限,成为允许误差,或称为限差。 8.观测值的最可靠的数值,称为最或然值。

9.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果测量误差在其数值的大小和正负符号上都没有一致的倾向性,即没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10. 在测量工作中,为了判断一个观测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往往需要定出测量误差最大不能超出某个限值,通常这个限值为极限误差。

11.最或然值与观测值之差称为观测值得改正值。

12.一组观测值取算术平均值后,其改正值之和恒等于零。 13.在真值已知的情况下,所有n个观测值均为多余观测。

14.在真值未知的情况下,则有1个观测值是必要的,其余n-1个观测值为多余观测。

15.对于某个水平角以等精度观测4个测回,观测值列于下表。计算其算术平均值、一测回的中误差和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次序 观测值l Δl(″) 改正值v(″) 计算x,m,mx 1 2 3 4 55°40′47″ 55°40′40″ 55°40′42″ 55°40′46″ 7 -3.25 0 3.75 2 1.75 6 2.25 x? 55°40′43.75″ m= 3.30″ mx? 1.65″ l0? 55°40′ 46″ 16.对某段距离,用光电测距仪测定其水平距离4次,观测值列于下表。计算其算术平均值、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及其相对中误差。

10

次序 观测值l(m) Δl (mm) -18 +8 -2 +10 改正值v 1 2 3 4 346.522 346.548 346.538 346.550 (mm) +17.5 x? 346.5395 m -8.5 m? 6.4 mm x +1.5 m-5 -10.5 x? 1.8×10 x 计算x,mx,mxx l0? 346.540

17.在一个平面三角形中,观测其中两个水平角α和β,其测角中误差为±20\,计算第三个角度的中误差

m?? ± 28\18.量得以圆形地物的直径为64.780±5mm,求圆周长度S= 203.409 m,中误差ms? 15.7 mm 。(π=3.14) 19.某一矩形场地量得其长度a=156.34m±0.10m,宽度b=85.27m±0.05m,计算该矩形场地的面积A=

22

13331.18 m,面积中误差mA= 11.57 m。

20.某待定水准点C离开已知水准点A为1.44km(水准路线1),离开已知水准点B为0.81km(水准路线2)。从水准路线1测得C的高程为16.848m,从水准路线2测得C点的高程为16.834m,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水准点的高程

HC及其中误差

mC

。计算在下表中进行,计算时,应进行检核。

ΔH (mm) 权P (保留4位) PΔH (保留4位) 改正值 v(mm) Pv (保留1位) 线路长 线路号 L(km) 1 2 1.44 0.81 高程观测值 H(m) 16.848 16.834 H0 =16.840 Hc=16.839m Mc=6.72mm +8 0.6944 5.5552 -9 -6.2 -6 1.2346 7.4076 +5 +6.2 Σ 加权平均值 及其中误差 21、真误差为观测值减真值。

22、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有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外界环境。

23、衡量测量精度的指标有中误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容许误差)。

24、设观测一个角度的中误差为±8″,则三角形内角和的中误差应为±13.856″(±8″3)。

25、用钢尺丈量某段距离,往测为112.314m,返测为112.329m,则相对误差为1/7488。 26、误差传播定律是描述直接观测量的中误差与直接观测量函数中误差之间的关系。

27.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果测量误差在数值大小和正负符号方面按一定的规律发生变化或保持一特定的常数,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28、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一段距离d=23.2cm,其测量中误差md?±0.1cm,则该段距离的实地长度D=464m及中误差mD=2m。

第6章 控制测量

11

1.传统的平面控制测量方法有三角测量、边角测量和导线测量等,所建立的控制网为三角网、边角网和导线网。

传统的平面控制测量方法不包括:(C)

A 三角测量 B边角测量C摄影测量D导线测量

2.平面控制网从整体到局部分等级进行布设,称为控制网加密。

3.由于支导线只具有必要的起算数据,缺少对观测数据的检核,因此,只限于在图根导线和地下工程导线中使用。对于图根导线,一般规定支导线的点数不超过3个。 对于图根导线,一般规定支导线的点数不超过3个。 A 2 B 3 C 4 D 5

4.导线布设从A点出发仍回到A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称为闭合导线。

5.导线点两端连接于高级控制点B,C的导线称为附和导线,随着两端连接已知方位角的情况不同,再分为双定向附和导线、单定向附和导线和无定向附和导线。

6.导线测量外业踏勘选点时应注意:1)相邻导线点之间通视良好,便于角度和距离测量;2)点位选于适于安置仪器、视野宽广和便于保存之处;3)点位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和进行细部测量。 7.导线计算的主要内容为方位角推算、坐标正反算和闭合差的调整。 8.用公式RAB?arctan?yAB计算出的象限角RAB,将其换算为坐标方位角?AB,1)?xAB>0,?yAB>0?xAB时,RAB>0,A→B方向位于第一象限,?AB=RAB;2)?xAB<0,?yAB>0时,RAB<0,A→B方向位于第二象限,?AB=RAB+180°;3)?xAB<0,?yAB<0时,RAB>0,A→B方向位于第三象限,

?AB=RAB+180°;4)?xAB>0,?yAB<0时,RAB<0,A→B方向位于第四象限,?AB=RAB+360°。

9、象限角是由标准方向的北端或南端量至直线的水平角,取值范围为0~±90°。 10、正反坐标方位角相差 ±180°。

11、某直线的方位角为123°20′,其反方位角为 303°20′。

12、直线方位角的定义是从标准北方向顺时针旋转到直线方向水平角,取值范围为0°~360°,直线象限 角的定义是从标准北方向或标准南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到直线的水平角,取值范围为0°~±90°,其中顺时针旋转的水平角为正值,逆时针旋转的水平角为负值。

13、水准路线按布设形式分为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 控制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不包括: A 闭合水准路线 B 附合水准路线 C 支水准路线 D 三角水准路线 14.方位角是指由标准方向的北端顺时针方向量至某一直线的水平角

15.瞄准目标时,应使物像象精确落在十字丝平面上,否则当眼睛靠近目镜上下微微移动时,十字丝交点所对物像(尺上读数)会相对移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16.已知图中AB的坐标方位角,观测了图中四个水平角,试计算边长B→1,1→2,2→3,3→4的坐标方位角。?B1?107°44′52″,?12?34°01′24″,?23?124°54′12″,?34?244°29′58″。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