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史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语言学史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807e34e1711cc7931b7164c

《字汇》:明朝梅膺祚 特点:

《说文》的 部首合并为 214部,化繁为简。

首创按笔画多少排列部首的方法。笔画少者在前,多者在后。改变以往按形体和义类的排列方法。

首创按笔画多少排列单字的方法。 《正字通》:张自烈(清代《康熙字典》以《正字通》为蓝本) 行均《龙龛手鉴》

金·韩孝彦所编的《四声篇海》 唐孔颖达《五经正义》 (《周易》、《诗经》 、《尚书》、《礼记》、《春秋左氏传》) 内容:同源字,即字音相同或相近、义也相同或相近的字;

通假字,字音相同或相近,意义却不相同,但由于音近音同而被借用时,产生了假借义

《干禄字书》:正字书,颜元孙(干禄的意思是求禄位,学好了写字就能求得禄位) 《复古篇》:宋代张有 23.《说文》的研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学术价值:

校勘大徐本《说文》,恢复许书原貌 阐明许书体例 阐述字与词的关系

注意到许慎书中近义词辨析,并加以发扬 以历史发展观看待词义的发展变化 注意区别本义、引申义与假借义。 敢于批评许慎,这又是他的一大创造 段注缺点:没有充分证据而擅改《说文》;拘泥于小篆的字式;谈字形也有主观穿凿的地方;处处提倡“本字”,错讹不少。谈引申有不恰当地方 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

例证材料极其丰富,经史子集,无所不包 笃信许慎,过于繁琐 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说文系传校录》《文字蒙求》 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 内容:

说文,以字形为主。对文字进行解释讲的是六书中的四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 通训,专讲字义(词义)。通训,即通释训诂,主要讲的是转注、假借。 定声,专讲字音。定声,即分韵,就是确定此字在古音系统中的地位

编排体例:改变了《说文》的部首编排法。依古韵归并为18部,用古韵18部来排列文字。 解说体例:除了解释《说文》的故训外,旁及字义的引申、假借,补充了《说文》和《尔雅》不解释或不明确解释的一些意义。 价值:

全面解释词义 韵部排列法 材料丰富

缺点:对假借的认识欠正确、对于转注、假借、别义、声训之间的界限划分不清

清《说文》学兴盛的原因: ①古音学的系统基本确立,为古文字研究大开方便之门。②造成了社会风气,读书人不读《说文》,视为无根底。 ③进行持久深入的专题研究,如四大家以毕生精力钻研《说文》 24.清代的古音学研究

陈第,提出语音是发展变化的历史观点,彻底推翻“叶音说”,为清代古音学的建立奠 定了理论基础。《毛诗古音考》

重要的原则:同一个字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地域,读音一定是统一的 顾炎武

古音学研究成果:考订古音、离析《唐韵》、古韵为十部。在阐明音学源流和分析古韵部上,都有承前启后之功。 著作《音学五书》— 《音论》(全书的总纲)、《诗本音》(详细考查了《诗经》押韵字的古音) 《易音》(考查《易经》押韵字的古音、《唐韵正》(改正《唐韵》的所谓错误) 《古音表》(把古音分为10部)

古音研究方法:系联法—通过系联《诗经》入韵字 和系联上古其他韵文中的入韵字,从而归纳上古韵部

主要贡献:首次归纳古韵为十部、首创离析《唐韵》以求古音的方法、最先提出用入声配阴声、治学精神和治学方法堪称后人楷模, 治学方法首先是重视第一手材料,收集资料精勤。 广求证据

不足:他研究古音的目的在于存古。他对语音有复古思想,主张用古音读古诗。对古音分十部,对清代古音研究虽有奠基之功,但也有粗疏之处 江永、

著作《古韵标准》

贡献:分古韵为13部、归纳《诗经》韵例、以入声兼配阴阳、注重审音 戴震一

著作《声韵考》和《声类表》在《声类表》中,分古韵为25部

贡献:把入声独立出来、脂、祭分部、作为音韵学家江永的弟子,他的学生段玉裁、孔广森、王念孙都是著名语言学家 段玉裁

著作《六书音均表》,分古韵为17部。“均”是“韵”的古字(今韵古分十七部表 、古十七部谐声表、古十七部合用分类表、诗经韵分十七部表、群经韵分十七部表)

贡献:古音分部上有创见。他把古韵分为17部、建立了“同声必同部”的理论,即谐声字声符相同的话,那么在上古必定是同一个韵部、古无去声 孔广森

著作《诗声类》,分古韵为18部。

贡献:阳声九部,阴声九部,都可以对转,明确提出阴阳对转之说、主张东、冬分韵 缺点:认为古代无入声 王念孙

著有《诗经群经楚辞韵谱》

贡献:以“同声必同部”的原则为标准,按《诗经》用韵和谐声偏旁归纳上古韵部,分古韵为21部 江有诰

著作《音学十书》。最初把古韵分成20部后增加到21部。他还提出了古四声问题,他是第

一个非常肯定地提出古音有四声的学者。 章炳麟

在古韵分部方面也有所建树,分古韵为二十三部。 黄侃,古韵二十八部之说

王力考订上古韵部为三十部,古韵分部到此结束

古韵分部歧异的原因:入声是否独立、如何分析上古韵文的押韵情况、是否建立了阴阳对转的观点

钱大昕对古声母的研究: 提出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 其他学者声母研究:

章炳麟提出“娘、日”二母归泥说。

黄侃提出上古时期无正齿音(照穿床审禅) 。 曾运乾提出上古时期无“喻”母 25.清代的训诂学 王念孙

由古音以求古义的训诂方法:释词方法包括以形索义,因声求义和义训(即用通 行语词解释古语或方言而不通过分析音、形释义)。

著作《广雅疏证》补正原书缺讹,增添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因声求义”是贯穿全书的主旨,运用就古声以求古义,从假借字以求本字的方法,冲破了字形的束缚,对训诂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王引之

著作《经义述闻》是一部研究诗、书、易等古代经典的训诂学著作。

《经传释词》对虚词的性质、作用,进行综合性研究,为后来研究虚词开辟了一条门径,影响极大。对后来的古汉语语法研究也有很大的影响。 郝懿行夫妇

著作《尔雅义疏》

特点:注重目验、实事求是、因声求义 章炳麟

我国长期以来把古代语言研究统称为“小学”,他认为“小学”之名不确切,主张改称为“语言文字之学”。标志着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始,而章炳麟被公认为“语言文字之学”的开山大师

成就:修正王念孙、江有诰的古韵分部,定古音为23部;在古声母方面,提出“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继孔广森之后,进一步提倡“阴阳对转”“旁转”学说 清代语言学取得成绩的原因主要: 由于社会的发展,思想的提高。

清代讲究学术上的师承,使优良传统递相接受 清代学者具有民主讨论的优良学风 清代学者的研究方法是比较科学的 26.西学东渐的时期

受印度梵文的影响,产生了音韵学。(汉末创造反切法、齐梁时,发现四声、唐末和尚守温悟出字母之学,制定30个字母)

受西洋文化的影响,建立了语法学和修辞学,传统音韵学和方言学进入新阶段 27.《马氏文通》马建忠

意义:1898年出版。该书是中国关于汉语语法的第一部系统性著作,开创了中国的语法学

内容:正名,介绍主要的术语、论述各类实词、论述各类虚词、句读,是句法的总论。 成就及影响:

《马氏文通》是第一部揭示出古代汉语语法构造的著作,使人们初步树立“语法”的观念。从而开拓语言研究的新领域,马建忠成为语法研究第一人。

研究语法的目的很明确,为的是揭示语文的规则,以利于语文学习 研究的方法很科学,既吸收西洋语法的优势,又兼顾汉语的传统与特点

缺点:缺乏历史主义观点,认为语法是千古不变的规则,又过于模仿西洋语法等。 28.其他语法学家及其著作 杨树达

著作《高等国文法》《词诠》《马氏文通刊误》等。《词诠》一书集虚词研究之大成,至 今还是检查古汉语虚词的工具书。《高等国文法》一书,着重虚词研究,揭示了文言语法的一些规律

黎锦熙,湖南湘潭人。

著1924年著《新著国语文法》,是中国语法学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白话语法著作 王力

著作《中国语言学史》《古代汉语》《汉语史稿》《中国现代语法》 吕叔湘

著作《中国文法要略》

高名凯专著《汉语语法论》纯理论 29.西欧汉学家对中国语言学的影响 高本汉(瑞典) 贡献和影响: 重建中古音系

原因:高本汉来中国

的目的是做方言调查。各地的方言都来自中古和上古语音。语言是变化发展的,古音和今天的读音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只有通过成功 “重建”中国的中古、上古音系,才能进一步把中国的所有方言研究清楚 《中国音韵学研究》目的:

①要作系统的现代方言研究,构拟古音是很必要的; ②然后把中国方言的语音作一个完全描写的说明; ③用音韵学的研究指明方言是怎样从古音演变来的

材料:韵书和韵图、汉语方言(方言调查,方言字典)和外语借词(日译吴音、日译汉音、朝鲜借词、越南借词)

成果:构拟中古音的代表作《中国音韵学研究》标志中国现代音韵学史的开端

基本方法:就是融贯中国语言学史的旧材料和现代方言的活材料,来构拟中国的古音 重建上古音系

材料:主要利用了《诗经》押韵和汉字的谐声原则, 以及高本汉自己所构拟的中古音系; 方法:用“内部拟测法”构拟古代语言面貌

成果:他将上古音的研究成果加以总结,以字典的形式写进《汉文典》 马伯乐法国汉学家。1920年出版了《唐代长安方言研究》,以实例证明了古音系统的存在。 马悦然高本汉学生

30.描写语言学的兴起及其发展

描写语言学:是 2 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在调查美洲印第安语的基础上形成的语言学流派。它注重语言的共时性和语音形式的分析,完全以描写的方法对某一语言的语音、词汇、

语法等结构要素进行分析,不讲语言的历史渊源和系属关系,所以称为描写语言学。 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1928年 意义:标志着我国现代方言学的开始

内容:前4章是吴音 ,后2章是“吴语”

影响:本书最先使用国际音标记录汉语方言,比较全面地描写了吴语的语音系统,能联系古代音韵观察汉语的古今变化,《现代吴语的研究》将从西方现代方言学与中国 传统音韵学相结合,从此,方言成为一门独立研究的对象。 其他著作《南京音系》,《中山方音》《钟祥方言记》 参与《湖北方言调查报告》 罗常培

《厦门音系》《临川音系》 李方桂

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工作的开始《龙州土语》和《武鸣土语》 刘复

中国第一个搞实验语音学的人是刘复,他的《四声实验录》 建立了语音实验室,发明了语音实验仪器―声调推断尺 方言调查的准备工作:先准备一个调查用字表、灌制音档 31.古文字学

发现并研究甲骨文第一人:王懿荣、第一次公开甲骨文的人:刘鹗

最早探知甲骨文出土地的人:罗振玉、登上当时甲骨文研究最高峰的人:王国维 郭沫若的每一种见解都是值得重视的,能联系社会发展史来研究甲骨文 董作宾第一个发现殷墟甲骨卜辞中记“贞人”之名的现象

“甲骨四堂,郭董罗王”—罗振玉 、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