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区发展战略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姑苏区发展战略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798aea72e3f5727a4e9629f

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0亿元,增长19.2%。软件产业产值达到1262亿元,增长25.1%。 2.2.4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

2013年新增绿化面积10.1万平方米。建成油烟在线监测系统40套,城区居民家庭“改厕”工程惠及居民2.36万户24个老住宅小区、85幢零星居民。新建农贸市场,苏州城市广场、质监药检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5] 2013年新增就业岗位6.23万个,组织8175名求职人员参加各类就业技能培训。推介创业项目207个,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570万元。增加参保人员12540人。发放各类救助金近5000万元,帮助贫困,残疾家庭。 教育事业

2013年建成启用南环实验小学及其附属幼儿园、平江新城幼儿园,新增学位近2400个,改扩建幼儿园3所。设立姑苏教育人才奖,成立14个名师工作室。 3、姑苏区发展战略现状分析

姑苏区作为中国首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文化底蕴是非常深厚的。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式,姑苏区围绕“四区四高地”的总定位,紧紧咬住目标任务不放松。在招商引资方面,全区新增企业3592家,累计完成注册资本143.03亿元,其中,新增

商务、商贸、旅游、软件和服务外包、科教和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企业3556家,净增注册资本78.08亿元;净增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274家。在商务商贸方面,完成进出口总额25.29亿美元,同比下降10.3%,其中出口完成21.28亿美元,同比下降6.8%;进口完成4.01亿美元,同比下降25.2%。新增外资企业16家,增资4家,新增投资总额690.2万美元,新增注册资本2703.2万美元,实际到帐外资39788万美元。

在科技创新和软件信息产业发展方面,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家,成功申报1 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院士工作站,3个研究生工作站,13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0项。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申请专利989件,授权714件,同比增长18%;发明专利申请量297件,授权量62件,同比增长24%。完成版权登记980件,新增著名商标5件,知名商标15件,驰名商标2件。

从姑苏区产业结构总体来看,第一产业已经退出;第二产业以新型加工业、电子、机电等行业为主、经济总量也不大,占比不到20%;第三产业以商贸、金融、文化、旅游为主,是区内的主体产业。2011年,姑苏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83.53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5.6%,比“十一五”初提高9.2个百分点。2012年,1——9月,姑苏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21.49亿元,同比增长10%,占全区生产总值的86.4%。

由此可见姑苏区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第三产业服务业,服务业总产值达到86%左右,第二产业20%都不到,第一产业更是消失了,产业结构不平衡。当然,这与姑苏区是首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和国家政府的政策有关。然而,“十一五”以来,尽管姑苏区服务业总考量不断提高,但是占全市和市区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却逐年下降。2011年姑苏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3%,增速低于全市服务业增速4.6个百分点,增幅居各市区末位。

表1:2006年—2011年姑苏区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及占比情况 年份 增加值(亿元) 占比(%) 占市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2006年

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25.5 186.23 11.3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21.86 261.81 300.88 337.63 383.53 10.6 9.7 9.9 8.8 8.4 24.2 22.6 22.5 21.2 20.9 从姑苏区服务业增加值构成看,2011年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合计达36.7%,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占绝对主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6.4%,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现代服务业占比仅3.6%和3.7%。从区亿元以上骨干企业行业构成看,批发和零售业占60.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仅5家,占2.4%。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而且姑苏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并不高,2011年姑苏区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410万美元,仅占全市0.1%;服务业外包接包合同额1105万美元,仅占全市的0.3%;离岸接包执行额100万美元,占全市0.1%。

当前是苏州中心城区建设的重要机遇期,作为“一核四城”发展战略“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政府提出要将姑苏区建设成为“四个区”和“四个高地”,即“历史文化保护示范区、高端服务经济集聚区、文化融合发展创新区、和谐社会建设样板区”和“文化高地、旅游高地、科教高地和商贸商务高地”。紧抓发展契机,创新发展思路是推动姑苏区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