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的重要解题方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力学的重要解题方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759894efe4733687e21aa4d

力学的重要解题方法

河南漯河 王忠安

高考试题越来越重视对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而物理解题方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在物理解题过程中,无不闪烁着物理思维方法的火花,如整体法、假设法、极限法、逆向思维法、物理模型法、等效法、物理图像法等.熟练掌握各种思维方法的特点和技巧,善于利用物理技巧和方法快速解答问题是思维能力的最好体现,所以高考试题很大程度上是考查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掌握了物理解题的方法也就掌握了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对学习物理就能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学物理涉及到的解题方法很多,下面我们就常见的力学问题解题方法进行例析介绍.

一、整体法

例1、如图1所示,质量M=10kg的木楔ABC静止于粗糙的水平面上,动摩擦因数μ=0.02.在楔的倾角为θ=30°的斜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木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滑行路程s=1.4m时,其速度v=1.4m/s,在这过程中楔没有动,求地面对楔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力加速度取

2

10m/s).

图1 解析 若采用隔离法,分析楔M时,受的力特别多,求解

繁琐.该题中,虽然m与M的加速度不同,但仍可用整体法,只是牛顿第二定律应写成

?F外?m1a1?m2a2

2由v2?vo?2as

得木块m沿斜面向下运动的加速度为 v21.42a???0.7m/s

2s2?1.4

将物块m和木楔M看作一个整体,他们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在水平方向如果受力只能是摩擦力,暂设其存在,大小位Ff ,楔的加速度为零,只有物块加速度a,如图2所示,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物块加速度a.对整体在水平方向上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 图2 Ff?max?macos? 解得 Ff = 0.4N 因为Ff应与ax同向

所以木楔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点评 若一个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又不需要求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应用整体法解题方便很多.可以说在不少关于联接体的问题时整体法是解物理问题的魔法,本题也可以用隔离法求解,请同学们试一试.

二、假设法

例2、如图3所示,火车箱中有一倾角为 的斜面,当火车以 的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向左运动时,斜面上的物体 还是与车箱相对静止,分析物体 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

解析 受三个力作用:重力、弹力、摩擦力.而摩擦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它可以存在三种可能:①摩擦力不存在;②摩擦力存在,方向沿斜面向上;③摩擦力存在,方向沿斜面向下.下面我们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去假设.

解法一:假设摩擦力不存在.受力如图4所示 此时,重力 与弹力 在水平方向上只能产生大小 的合力,加速度为,显然小于题目给定加速度,说明合力不足,故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下.

解法二:假设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物体受力如图5,建如图坐标系: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图3 图4 图5 图5

由以上两式可得:

结果为负值,说明摩擦力的方向与假设的方向相反,应是沿斜面向下

解法三:假设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物体受力如图6,建如图坐标系,可以根据

得:

可得:

结果为正值,说明摩擦力的方向与假设的方向

点评 假设法是解物体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一般从某一假设入手,然后运用物理规律得出结果,再进行适当讨论,从而找出正确答案,这样解题科学严谨、合乎逻辑,而且可以拓宽思路.

三、临界分析法

例3、如图7所示,光滑水平面右端B处连接一个竖直的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轨道. 在离B距离为x的A点,用水平推力将质量为m的质点从静止开始推到B处后撤去水平推力,质点沿半圆轨道运动到C处后又正好落回A点. 重力加速度为g,求:

(1)推力对小球所做的功.(用m、g、R、x表示) (2)x取何值时,完成上述运动推力所做的功最小?最小功为多少? 图7 解析 (1)小球通过最高点C以后做平抛运动落回到A点,则

x?VC2t?2R①

② t?g由B点到 1C点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小球的机械能守恒,有:122?Ek?mVC?mvB???Ep??mg?2R ③

2点在力F作用下运动到2小球从1AB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

2WF?mvB?0 ④ 2mgx2由①-④式,解出WF??2mgR ⑤

8RC,则V?gR ⑥ (2)要使小球能通过最高点C 由①②⑥式,解出此时的x的最小值xmin?2R ⑦ 5 由⑤⑦式,解出xmin?2R时的最小功WFmin?mgR.

2点评 临界状态是一种物理现象转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从一物理过程转入到另一物

理过程的转折状态.临界状态也可理解为“恰好出现”和“恰好不出现”某种现象的状态.临界往往和极值问题相互关联,研究临界和极值问题的基本观点:(1)物理分析:通过对物理过程分析,抓住临界(或极值条件)进行求解.(2)数学讨论:通过对物理问题的分析,依据物理规律写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用数学方法求解极值.

四、图像法

例4、一颗速度较大的子弹,水平击穿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设木块对子弹的阻力恒定,则当子弹入射速度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获得的动能变大 B.子弹损失的动能变大 C.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变短 D.木块的位移变小

解析 分别对子弹和木块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可知:木块在阻力的作用下作匀减速运动,而木块作匀加速运动.作出子弹与木块运动的V——t图象,由V——t中速度图线与时间坐标轴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为相应的位移,且每次子弹击穿木块时子弹相对于木块的位移相同,都等于木块的厚度.由此可比较当子弹的速度增大时,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变

图8 化情况,并判断出其它各量的变化.

分别画出子弹与木块的速度图象如图8,中实线所示,其中OA为木块的速度图线,V0B为子弹的速度图线.因子弹已穿出木块,所以B处于A的上方.设子弹的速度为V0时,子弹穿出木块所需的时间为t1,三角形OAt1的面积即木块对地的位移S木,梯形V0BAt1的面积为子弹的对地位移S子,此两图形的面积之差为S子—S木=L,L为木块的厚度.

当子弹的速度增大时,子弹的速度图线变为如图4-1-13所示的虚线.因子弹相对于木块的位移总等于木块的厚度,即梯形VB`A`t2的面积与三角形OA`t2的面积之差与梯形V0BAt1的面积与三角形OAt1的面积之差相等.所以t2<t1,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变短,C正确.相应的木块的位移要变小,D正确.因木块获得的速度变小,子弹穿出时的速度变大,故木块获得的动能变小,子弹损失的动能变小.所以:A、B错误.

点评 通过分析物理过程遵循的物理规律,找到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做出其图像,由图像可求看出物理规律.物理图像能直观地描述物理规律,物理图像题是以解析几何中的坐标为基础,借助数和行的结合,来表现两个相关物理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从而直观、形象、动态地表达各种现象的物理过程和规律.图像法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五、模型法 312.kg/m例5、某地区的平均风速是6.0 m/s,已知空气密度是,此地有一风车,

它的车叶转动时可形成半径为20 m的圆面.假如这个风车能将此圆内10%的气流的动能变为电能.问:

(1)平均每秒内有多少体积的气流冲击风车车叶形成的圆面? (2)这些气流的动能是多少?

(3)这个风车平均每秒内发出的电能是多少?

解析 风中的空气气流状况是极其复杂的,气流在空间不同位置上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变幻莫测,且伴随着密度分布的不均匀.在题中,气流被抽象为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恒垂直于风车叶的转动圆面,变成了一种理想化的对象模型.气流的运动过程及能量转化等均被“平均”二字转换为条件模型及过程模型.

(1)风车叶转动时形成的圆面面积为: 2222S??R?314.?20m?1257m

平均每秒钟冲击风车叶转动圆面的气流体积: 33V?Svt?1257?6.0?1m?7540m 121122 ()以上气流的动能为: E2?mv??Vv??12.?7540?6.0J?163.?105J??k222

(3)风车平均每秒发出的电能为: 4E?E?10%?163.?10Jk k 点评 题中的气流速度问题,气体密度和气流动能问题始终是解决风力发电的基础知识问题,同学们通过这道例题,不仅可掌握一类题的基本解法,还可扩展知识领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陶冶.模型法常常有下面三种情况(1)物理对象模型:用来代替由具体物质组成的、代表研究对象的实体系统,称为对象模型(也可称为概念模型),即把研究的对象的本身理想化.常见的如“力学”中有质点、刚体、杠杆、轻质弹簧、单摆、弹簧振子、弹性体、绝热物质等;(2)条件模型:把研究对象所处的外部条件理想化,排除外部条件中干扰研究对象运动变化的次要因素,突出外部条件的本质特征或最主要的方面,从而建立的物理模型称为条件模型.(3)过程模型:把具体过理过程纯粹化、理想化后抽象出来的一种物理过程,称过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