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及分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药材产及分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74986156edb6f1aff001f87

中药材产地及分布

人参: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河北北部的深山中。辽宁和吉林有大量栽培。野生的称\

野山参\;栽培的称\园参\。如将幼小的野山参移植于田间,或将幼小的园参移植于山野而成长的人参,称为\移山参\。人参按加工法主要分红参类、糖参类、生晒参类及其它类4种。园参商品:主产吉林,其次为辽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地。野山参: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移山参: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朝鲜人参、朝鲜红参:主产朝鲜、韩国。东洋参:指日本的人参栽培品,分红参和白参两种。

(1)野山参:产量稀少,主要在长白山区以及小兴安岭地区偶尔发现。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少有发现。

(2)林下参、园参:中国吉林主产;辽宁的桓仁、新宾、凤城、铁岭、抚顺等地也产;黑龙江的铁力、伊春、东宁、牡丹江等地也产。

西洋参:原产北美,我国亦有栽培。主产美国、加拿大及法国。我国东北及北京、西安、江

西等地有栽培。1975年以后,我国陆续从美国引进几批种子,分别在吉林、辽宁、黑龙江、陕西、江西、贵州、云南、河北、山东、安徽以及福建等省引种栽培成功,其中东北三省、陕西秦巴山区普遍栽培,尤其是福建、云南等高海拔山区的引种成功,为我国西洋参栽培区域向低纬度范围扩大生产提供了依据。 党参:分布东北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等地。由于产地不同,有

西党、东党、潞党等三种。西党:主产陕西、甘肃。东党:主产东北等地。潞党:主产山西,多为栽培品。野生于山西五台山等地者称\台党\。川党:产四川、湖北等地。非药典品中:管花党参(又名甜党、叙党,产四川、贵州);绿花党参(产四川);秦岭党参(又名大头党参,产陕西、甘肃);新疆党参(产新疆);柴党(产四川、甘肃)。球花党参:产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灰毛党参:青海、四川、西藏等地。 明党参:1、明党参:主产江苏、安徽、浙江等地。2、粉沙参:主产浙江、江苏等地。 拳参:拳参:分布华北、西北及河南、湖北、山东、江苏、浙江。产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湖北、吉林、辽宁等地。除上述品种外,蓼属拳参组的多种植物,石生蓼(分布东北)、珠芽蓼、耳叶蓼(分布东北)、毛耳叶寥(分布东北)、狐尾蓼(分布东北)、太平洋蓼(分布东北)、圆穗蓼等,亦均同等入药。 峨参:分布江苏、浙江、四川等地。辽宁、河南、湖北、湖南、云南亦产。 菊参:四川主产于阿坝州马尔康、金川、小金、松潘等县(有栽培)。

珠子参:1、珠子参: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2、羽叶三七:主产四川、云南、陕西。

甘肃、湖北、西藏亦产。 竹节参: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广西、

西藏等地。 华山参:分布陕西、山西、河南等地。

明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广西、西

藏等地。四川主产于凉山、阿坝、宜宾、雅安、乐山、甘孜等市、州。

手参:手参为蒙、藏药,民间亦用,中医少用。商品主要为兰科植物手参的块茎。产黑龙江、

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东南部、四川西部至北部、云南西北

部、西藏东南部(察隅)。同属植物粗脉手参,分布于云南、西藏等省区,其块根亦作手参入药,功效类似。凹舌兰属植物长苞凹舌兰在陕西、甘肃地区也作手参入药。蒙古红门兰生于草甸、湖边湿地,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当地亦作手参入药。此外同属植物宽叶红门兰,青海、宁夏、甘肃亦有分布,作手参入药。草甸红门兰(拟)青海地区亦入药。西南手参:产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青海南部、湖北西部(兴山)、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部至南部。生于海拔2800--4100米的山坡林下、灌丛下和高山草地中。

北沙参:主产山东、河北、辽宁、江苏等地。分布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玄参:浙江有大量栽培,其他各地也有栽培。主产浙江、四川、湖北。此外,贵州、湖南、

江西等地亦产。以浙江产量大,质量好。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贵州、陕西等地。此外,在我国北方地区尚有北玄参的根也常作玄参应用。分布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太子参:主产于江苏、山东。此外,安徽等地亦产。分布华东、华中、华北、东北和西北等

地。

川明参:分布四川青白江、金堂、简阳、苍溪、威远、北川、平武、巴中以及湖北宜昌、当

阳等地。(四川省中药材标准 2010年版)。 南沙参:主产安徽、江苏、浙江、贵州、四川、云南等地。此外,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河南、青海、陕西等地亦产。以安徽、江苏、浙江所产质量为佳;以贵州产量为大。 丹参:主产安徽、山西、河北、四川、江苏等地。此外,湖北、甘肃、辽宁、陕西、山东、

浙江、河南、江西等地亦产。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山西、陕西、甘肃、广西等地。 苦参:全国各地均产,以山西、湖北、河南、河北产量较大。

三七:主产云南、广西等地。主要栽培于云南、广西;四川、湖北、江西等地有野生。 甘草:主产内蒙古、甘肃;其次为陕西、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青海、新疆等

地。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所产品质最优。

当归:主产于甘肃、云南。此外,陕西、四川、湖北、贵州等地亦产。分布甘肃、四川、云

南、陕西、贵州、湖北等地。各地均有栽培。 葛根:全国大部地区有产,主产河南、湖南、浙江、四川等地。野葛:除新疆、西藏外,全

国各地均有分布。 粉葛:甘葛藤: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食用葛:我国药食两用葛根主要为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和粉葛

(P.Thomsonii Benth)。野葛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分布广,全国除西藏、新疆、青海外均有分布。粉葛则主要产于广西和广东,以栽培为主,总黄酮含量较低[1]。除上述正品外,尚有同属植物食用葛藤(P.edulis Pamp)、蛾嵋葛藤(P.omeidnsis)、

三裂叶野葛藤(P.Phoseoloides(Roxb.)Benth)等的块根,在少数地区亦作葛根使用。

川芎:主产四川(灌县、崇庆)。云南亦产,称作\云芎\。附:茶芎Lgusticum sinenseO liv

cv Chaxiong又名抚芎,系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其根茎是江西特产中药材之一,主产江西省九江地区。临床上与川芎混用,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等功效。茶芎的水、乙醇提取物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和末梢血管的流量,以及解痉、镇静镇痛、抗惊厥等作用。 干地黄(生地黄):主产河南、浙江。河北、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四川、山西等地

亦产。以河南所产者最为著名。河南、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北、辽宁、山西、陕西、内蒙古、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均有分布。 熟地黄:主产河南、浙江等地。河北、湖南、湖北、四川等地亦产。

黄芪:主产内蒙古、山西及黑龙江;现广为栽培。内蒙古黄芪: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

古、河北、山西和西藏等省区。膜荚黄芪: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东、四川和西藏等省区。 红芪:主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及四川西部。 川黄芪:梭果黄芪:分布 于四川理塘、雅江、义敦及甘孜州各县。

多花黄芪:分布于四川金川、理县、若尔盖、汶川、甘孜、黑水、康定、乾宁、

马尔康、丹巴、德格、石渠、邓柯、色达、道孚等县。

金翼黄芪:分布于四川茂县、理县、汶川、平武、黑水等县。 黄连:味连:又名:川连(《本草蒙筌》),鸡爪连、鸡爪黄连、光连。为植物黄连的干

燥根茎。均属栽培品,主产四川、湖北。陕西(平利)亦产。

雅连:又名:峨嵋连、嘉定连、刺盖连。为植物三角叶黄连的干燥根茎。均属栽培

品,主产四川(峨嵋、洪雅)。 野黄连:又名:凤尾连。为植物峨嵋野连的干燥根茎。均属野生。主产四川(峨嵋、

洪雅、峨边),产量极小,但一般认为品质最优。 云连:主要为植物云南黄连的干燥根茎。栽培或野生。主产云南(德钦、维西、腾

冲、碧江)。

黄芩:主产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陕西等地。此外,辽宁、黑龙江亦产。热河黄芩

是黄芩的道地品种,主产于热河(今河北承德)。 川黄芩:滇黄芩的根药材上习称西南黄芩,连翘叶黄芩习称川黄芩,韧黄芩展毛变种习

称大黄芩。分布于四川西南部、西部、西北部、云南及贵州等省。滇黄芩主产凉

山州;连翘叶黄芩和韧黄芩展毛变种主产甘孜州。

大黄:北大黄:为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茎。商品有两类:㈠西宁大黄:俗称\蛋

吉\,主产于青海同仁、同德等地。此外,尚有凉州大黄、河州大黄和岷县大黄,亦皆属西宁大黄一类。其中凉州大黄又名凉黄、狗头大黄,因其整个的形有如狗头,顶端平圆;下部渐细而钝圆,品质亦佳,产于甘肃武威、永登等地。(二)铨水大黄:主产于甘肃铨水、西礼等地。属于铨水大黄型的商品,尚有文县大黄、清水大黄、庄浪大黄等数种,产于甘肃文县,成县、清水等地。

南大黄:又名:四川大黄、马蹄大黄。为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商品有雅黄、南川

大黄等,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雅安、南川等地。此外,陕西、湖北、贵州、云南、西藏等地亦产。

麦冬:主产浙江、四川。此外,江苏、贵州、云南、广西、安徽、湖北、湖南等地亦产,

但多野生,少有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或为栽培。商品大多为栽培品。浙江于栽培后第三年立夏时采挖,称\杭麦冬\;四川于栽培第二年清明后采挖,称\川麦冬\。野麦冬多在清明后挖取,习称\土麦冬\。 山麦冬:湖北麦冬:主产湖北。

短葶山麦冬:主产福建泉州、龙溪、仙游;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薇、浙江、福建、

广西等地。

天冬:主产贵州、四川、广西。此外,浙江、云南、陕西、甘肃、安徽、湖北、河南、江

西等地亦产。以贵州产量最大,品质亦佳。分布我国中部、西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 小天冬:分布于四川西南部、贵州东南部、云南西北部至东南部。主产于四川、云南。 川贝母:川贝母的商品主要有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

松贝:颗粒最小者称\珍珠贝\。主产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为川贝中之最优品。 青贝:主产青海、四川和云南交界处,品质亦优。

炉贝:主产四川(昌都)、云南(德钦、大理),品质次于松贝、青贝。

浙贝母:大者称\元宝贝\,小者称\珠贝\。主产浙江,安徽、江苏亦产。江苏产者称苏贝母,

为浙贝母的野生种。 平贝母:主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山西、陕西、河北等省。分布于东北地区的长白山脉和小兴安岭南部山区。

伊贝母:主产新疆。

土贝母:主产河南、陕西、山西、河北等地。分布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

云南等地。 湖北贝母:主产湖北、四川、湖南。

白术:主产浙江、安徽。此外,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地亦产。以浙江嵊县、新昌地区

产量最大;于潜所产品质最佳,特称为\于术\。原生于山区丘陵地带,野生种在原产地几已绝迹。现广为栽培,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均有,而以浙江栽培的数量最大。产于浙江於潜、吕化、天目山一带的野生白术,一名为\天生术\,烘干者称\烘术\;晒干者称\生晒术\,亦称\冬术\。 白芍:主产浙江、安徽、四川等地。此外,山东、贵州、湖南、湖北、甘肃、陕西、河南、

云南等地亦产。浙江产者,商品称为杭白芍,品质最佳;安徽产者称为亳白芍,产量最大;四川产者名川白芍,又名中江芍,产量亦大。 白芷:川白芷:为植物白芷的干燥根。主产四川。产于河北者称祁白芷;产于河南者称禹白

芷、会白芷。此外,湖南、湖北、山西、安徽、山东等地亦产。

杭白芷:为植物杭白芷的干燥根。主产浙扛。

白前:主产浙江、安徽,此外,江苏、湖北、江西等地亦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