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经贸同等学力《会计学专业综合》复习大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首经贸同等学力《会计学专业综合》复习大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5e3c7118bd63186bcebbcfe

《会计学专业综合》复习大纲

一、名词解释

1、会计理论

是指一系列基本概念,假设及有关准则,它被用来指导会计人员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导财务信息的行动。

2、会计假设

亦称会计的前提,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中,根据以往的会计的实践和理论,对会计领域中尚未肯定的事项所做出的合乎情理的假说或设想。

3、会计目标

亦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 4、会计环境

影响会计系统的外部因素。包括经济,法律,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5、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账目核算、会计报告的一套文件,它的目的在于把会计处理建立在公允、合理的基础之上,并使不同时期、不同主体之间的会计结果的比较成为可能。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

6、财务管理

是对企业财务活动及其形成的财务关系进行管理是财务机构和人员根据国家财务制度和企业财务目标;对企业资金运动所实施的计划、组织、指导、协调、控制,并有机地协调企业与其它经济组织和经济个体之间的财务关系。

7、货币时间价值

指货币或资金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它是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是商品经济和借贷关系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

8、预算管理

将预算作为企业针对未来优化预算期内资源的配置、协调和控制企业及各业务部门的经济活动、考评和激励各级管理者,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实现企业目标的手段而使用的过程。

9、资本成本

企业为取得和使用资金而支付的代价,应满足投资者所要求的最低收益率,该收益率不低于投资者的机会成本( 投资者风险等价的备选投资项目中的最大收益率)。通常用相对数表示:

资金成本率=资金占用费/(筹资总额-筹资费)

10、金融市场

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场所。一方面公司将闲置资金投资与证券,另一方面公司通过金融市场筹集资金 。金融市场存在的目的就是将储蓄有效率的配置给最终的使用者。

二、简答题

1、会计主体中的产权关系

(1)产权首先是指特定的客体,即任何产权都是以特定客体为前提和基础,产权中“产”即为客体,没有特定客体的存在,产权便不再存在;同样任何产权都是以依赖于特定客体的产权,也只能某一特定客体的产权。在现实生活中这样了客体有多种表现形式,如财产、资产、资本、商品等。

(2) 产权其次是指主体对客体的权利,即主体与特定客体的关系。这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常表现为以财产

1 / 6

权等。主要包括包括对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可以说产权是主体对客体一系列权利束的总称。

(3)产权还应该包括,不同主体基于对特定客体的权利,相互之间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经济关系。如常见的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等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经常是公司的所有者与公司的管理者以及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等,构成现代公司法理理论的重要内容。

(4)从权利本身的内容来讲,产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特定主体对特定客体和其它主体的权能,即特定主体对特定客体或主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或采取什么行为的权力,二是该主体通过对该特定客体和主体采取这种行为能够获得什么样的收益。所以产权又称权益。传统经济学侧重于研究收益的配置机制,而现代经济学侧重于研究权力的配置机制。

2、对决策有用论的简要评价。

决策有用论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 从会计确认方面来看,决策有用认为会认人员在会计上不仅应确认实际已发生的经济事项,还要确认那些虽然尚未发生仅对企业已有影响的经济事项,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从会计计量方面来看,决策有用论认为会计报表应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动态变化,在会计计量上主张以历史成本为主,并鼓励在物价变动情况下多种计量属性的并行;在会计报表方面,决策有用论认为会计报表应尽量全面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多样性,因此,在会计报表上强调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一视同仁,不存在对某种会计报表的特殊偏好。

决策有用论缺点多种计量模式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未来不确定信息进入会计报告,提供会计造假机会;提供信息基础不明确,可能会损害某关系人利益。

3、会计分期与持续经营的关系。

会计分期和持续经营,二者是有时间关系的。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

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制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管理财务的注册会计师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4、对会计要素的认识。

会计要素是指会计对象是由哪些部分所构成的,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按照经济特征所作的最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也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

《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

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侧重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构成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构成利润表要素。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石,更是会计准则建设的核心。会计要素定义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会计实践质量的高低。合理划分会计要素,有利于清晰地反映产权关系和其他经济关系。

5、对受托责任论的简要评价。

受托责任论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委托代理关系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以受托责任为目标取向的受托责任观。即:受托方受委托人之托经营管理企业的各项资源,定期向委托方报告所受托资源的保值增值情况,向社会报告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受托责任论认为,为了有效地协调委托和受托的关系,客观、公正地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首先,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应强调客观性,在会计确认上只确认企业实际已发生的经济事项;

其次,在会计计量上,由于历史成本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因此坚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以有效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再次,在会计报表方面,由于经营业绩是委托者最关心的一个方面,因此收益表的编制显得尤为重要。

2 / 6

受托责任论缺点:历史成本模式削弱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没有体现潜在投资者的利益和要求;较少考虑资源委托者以外的信息需求。

6、目前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主流观点是什么? 相比利润最大化目标,其主要优势是什么? 主流的观点: 股东财富最大化 优点:

(1)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片面追求短期效益的行为,引导企业注重长远发展。 (2)考虑了现金流量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

(3) 注重对股东的回报:只有企业给股东带来的收益率大于投资者所要求的报酬率时,股票价格才可能会上涨。

7、预算控制理论主要包括哪两种观点?

紧控制。紧控制强调预算硬约束(体现在日常控制和事后考核激励上)。其所依据的管理哲学基础是当强调下级管理者必须全面实现具体的短期目标时,他们才能工作得更有效率。

松控制。松控制强调下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预算更多的是作为联络、计划、分析的工具,其所依据的管理哲学是‘我雇的是优秀的员工,我让他们独立的完成工作“。

在目前,我国现有的条件下,实行预算管理时应推行偏紧的控制。

8、如何确定证券的名义利息率?

步骤一:短期、无风险、纯粹利息率的确定

步骤二:依据利率期限结构确定长期、无风险、纯粹利息率 步骤三:考虑通货膨胀溢价确定无风险利息率 步骤四:考虑风险溢价确定证券名义利息率

9、 金融市场的现金流动主要有哪些形式?

资金在个体储蓄者与资金需求公司之间直接转移

资金在个体储蓄者与资金需求公司之间间接转移:通过金融经纪人(投资银行) 资金在个体储蓄者与资金需求公司之间间接转移:通过金融中介

10、资本预算决策中内含报酬率法的优势和缺陷是什么? 优点:(1)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

(2)从相对指标上反映了投资项目的收益率。

(3)反映了投资项目可能达到的报酬率,易于被高层决策人员所理解。

缺点:(1)内含报酬率中包含一个不现实的假设:假定投资每期 款项都可以再投资,而且再投资收到的利率与内含报酬率一致。

(2)收益有限,但内含报酬率高的项目不一定是企业的最佳目标。

(3)内含报酬率高的项目风险也高,如果选取了内含报酬率高的项目意味着企业选择了高风险项目。 (4)如果一个投资方案的现金流量是交错型的,则一个投资方案可能有几个内含报酬率,这对于实际工作很难选择。

(5)计算复杂,不易直接考虑投资风险大小 。

三、论述题

1、试述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问题,是研究会计理论体系的最高层次。会计理论体系是一个逻辑严密的、完整的

3 / 6

理论体系。虽然它是一个人造系统,但是,它的各个构成要素、各组成部分之间有着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会计理论本身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所谓逻辑起点,是指展开某种逻辑体系赖以推理、论证的最本源性的抽象范畴。它是实践探索的历史起点,理论研究的导向,是最普遍和最简单的东西。它所含的内在矛盾,是这个理论体系中一切矛盾的萌芽。它可反映理论与其赖以存在的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它能推动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发展,具有结构的张力和推衍的能力。它对该学科其它理论要素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整个理论体系的构建起着决定性作用。

(1)以会计假设为逻辑起点。这种观点认为,面对变化不定的会计环境,会计假设是客观环境见之于主观推理的最本质的东西,是会计理论的最基础部分,是会计理论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概念。同时,会计假设是会计实务的基本前提,是客观环境对会计的约束。这种以会计假设作为逻辑起点的会计理论体系结构为:会计假设——会计基本原则——会计具体原则——会计实务。西方传统的会计理论模式就属这种结构。

(2)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既然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如果不明确自己的目标,这种人造系统是难以想象的,故应以会计目标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在这种以会计目标作为逻辑起点的会计理论体系中,首先应明确什么是会计目标,并把会计目标作为最高理论层次,据此制定会计准则,用会计准则来规范会计实务。其会计理论体系结构为:会计目标——会计原则——会计准则——准则说明(指南)——会计实务。这种会计理论体系模式目前在西方比较流行。

(3)以会计环境为逻辑起点。会计环境具有高度综合性,是会计外环境与会计内环境的有机结合体,包含了会计实践的全部内容,孕育着会计理论要素的全部胚胎。会计内环境决定了会计的本质,从而决定了会计职能,进一步决定着会计程序与方法;会计外环境决定着会计目标,从而决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进一步影响着会计程序和方法。因此,会计环境应该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2、我国会计制度演进的规律

我国会计制度始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子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会计制度的恢复和重建(1981-1985年)。 主要内容:

(1)适应国家财经政策,调整会计科目。 (2)适应经济体制改革需要,丰富会计报表。 (3)不规定记账方法。

第二阶段:会计制度的国际借鉴(1985-1993年)。 主要内容是:

(1)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调整会计科目。

(2)适应多种经济形式的需要,放弃资金平衡表三段式模式。

(3)满足经济核算的需要,完善成本开支范围、规范成本计算方法。 第三阶段:会计制度的国际协调(1993年以来)。 主要内容:

(1)改革了会计等式。 (2)改革了会计报表体系。

(3)明确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4)初步采用了国际通行的会计核算方法。

综上可得,我国会计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具有内在的规律性。 第一、一定的会计制度框架是特定会计制度概念框架的结果。

计划经济时期,没有明确的会计假设意识,会计原则中没有谨慎性要求,会计要素中不区分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由此构建了以“资金占用=资金来源”的会计等式、“三段式”的资金平衡表为核心的会计制度。

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确认,承认了企业独立的经济利益及其存在的市场风险,要求必须明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中应体现风险意识,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构建了1993年以来的会计制度。

第二、会计制度的规范内容有赖于会计实践的内容。 第三、会计制度的繁简程度有赖于政治法律的走向。

4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