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合集】云南省玉溪市2019-2020学年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3份试卷合集】云南省玉溪市2019-2020学年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5a3127ddf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28

故B错;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故C错;同周期中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故选D。

6.短周期元素X和Y,可形成化合物X2Y3(X为最高正价),若Y的原子序数为n,则X的原子序数不可能的是:( ) A.n-2; 【答案】A 【解析】 【分析】

化台物X2Y3,则X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Y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则X可能为B或A1元素,可能为O或S元素。还存在特殊情况:X为N元素、Y为O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详解】

A、根据化合价的形成原理可知,化台价为奇数的,核电荷数为奇数,化合价为偶数的,核电荷数为偶数,则X、Y的核电荷数之差不可能为偶数2,因奇数和偶数的差与和还是奇数,选项A选;

B、若化合物X2Y3为Al2S3,Al的核电荷数为13,S的为16,已知Y的核电荷数为n,则X的核电荷数为n- 3,选项B不选;

C、若化合物X2Y3为Al2O3,Al的核电荷数为13, O的为8,已知Y的核电荷数为n,则X的核电荷数为n+5 ,选项C不选;

D、若化合物X2Y3为Be2S3,Be的核电荷数为5,S的为16 ,已知Y的核电荷数为n,则X的核电荷数为n- 11,选项D不选; 答案选A。

7.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可发生可逆反应:N2(g) + 3H2(g)下列说法中,表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N2、H2、NH3的浓度相等 C.N2、H2、NH3在密闭容器中共存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N2、H2、NH3的浓度相等并不表示其保持不变,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反应过程中N2、H2、NH3的浓度发生变化,当 N2、H2、NH3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反应一旦发生, N2、H2、NH3在密闭容器中总是共存,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没有关系,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反应停止,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则该反应不可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N2、H2、NH3的浓度不再变化 D.反应停止,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

2NH3(g) 。

B.n-3;

C.n+5;

D.n-11

故选B。

8.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森林遭到乱砍滥伐 B.含硫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 D.含氮、磷的废水任意排放 【答案】B

【解析】A.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会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与温室效应有关,故A不选;B.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使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增加,为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故B选;C.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与温室效应有关,故C不选;D. 含氮、磷的废水任意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故D不选;故选B。

9.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的关系不相符的是 操作和现象 将一小块钠分别投入盛有水和乙醇的小烧杯中,钠与A 乙醇反应要平缓得多 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石蜡油加强热生成的气体通B 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 向盛有Na2CO3固体的锥形瓶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先D 加NaOH溶液中和,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用酒精灯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A.A 【答案】C 【解析】 【详解】

A、Na与水、2Na+2CH3CH2OH→2CH3CH2ONa+H2↑,乙醇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但Na与乙醇反应平缓,说明乙醇分子中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的氢原子活泼,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催化剂作用下,石蜡油加强热生成气体,该气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石蜡油的分解产物中含有烯烃,故B不符合题意;

C、如果通过酸性的强弱,判断非金属性强弱,该酸必须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盐酸中Cl不是最高价,因此该实验不能比较出Cl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C,故C符合题意;

D、蔗糖不具有还原性,蔗糖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先加NaOH溶液,为了中和稀硫酸,以

B.B

C.C

D.D 蔗糖已水解 石蜡油的分解产物中含有烯烃 子活泼 结论 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C 证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 及让溶液为碱性,因此先加NaOH,再加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水解,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点睛】

非金属性的比较我们一般采用:①比较与H2反应的难以程度;②氢化物的稳定性;③置换反应;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⑤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稀有气体除外),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特别注意④,应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是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10.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锌片与稀硫酸的反应 C.甲烷在空气中的燃烧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锌片和稀硫酸反应为放热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但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甲烷在空气中的燃烧反应中C、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但为放热反应,故C不选; D.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且C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选;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要注意常见的吸热反应包括:Ba(OH)2?8H2O与NH4Cl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或氢气)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不包括燃烧反应)等。 11.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碱性:NaOH>Al(OH)3 B.相对原子质量:Ar>K C.酸性:HClO4>HIO4 D.稳定性:HF>HCl 【答案】B

【解析】分析:A.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B.相对原子质量与元素周期律没有关系; 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D.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

详解:A. 金属性Na>Al,则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碱性:NaOH>Al(OH)3,A不符合;

B.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各种核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在自然界中所占原子个数百分比的乘积之和,因此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与元素周期律没有关系,B符合题意;

B.Ba(OH)2·8H2O与NH4C1的反应 D.高温条件下炭与CO2的反应

C. 非金属性Cl>I,则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酸性:HClO4>HIO4,C不符合;

D. 非金属性F>Cl,则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稳定性:HF>HCl,D不符合。答案选B。 1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煤通过干馏、气化和液化三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洁净的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 B.糖尿病人应少吃含糖类的食品,可常喝糯米八宝粥 C.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 D.糖类、蛋白质、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C 【解析】

A.煤的气化是将固体煤中有机质转变为含有CO、H2、CH4等可燃气体;煤的液化指固体煤经化学加工转化成烃类液体燃料和化工原料的过程;煤的干馏是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三者都生成了新物质,故A错误;B.该八宝粥中含有糯米等物质,属于糖类,故B错误;C.维生素C也称为抗坏血酸,具有还原性,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故C正确;D.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糖有单糖、低聚糖、多糖.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C。 13.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

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与与

互为同位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不同的位置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而在地球上氦元素则主要以

的形式存在。下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B. C. D.

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A错误; 与与

都含有2个质子,中子数不同,都是He元素的一种原子,互为同位素,B正确; 互为同位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占位置相同,C错误;

难失去或者得到电子,D错误;

最外层电子数为2,达到了稳定结构,故

故合理选项为B。

14.下列能源既清洁又可再生的是( ) A.煤 B.天然气 C.汽油 D.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