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提分“71”小卷练19(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提分“71”小卷练19(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40a789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b

“7+1”小卷练19

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聚氯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B.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C.糖类物质均可直接食用并能被人体吸收 D.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 答案 D

解析 聚氯乙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氯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A错误;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不是加成反应,B错误;不是所有的糖类物质均可直接食用并能被人体吸收,如人体就吸收不了纤维素,C错误;以淀粉为原料先水解得到葡萄糖,葡萄糖再转化为乙醇,乙醇氧化为乙酸,就可制取乙酸乙酯,D正确。

2.在一定条件下X既能与Y又能与Z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都有单质生成的是( )

选项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Al与Fe2O3在高温下发生铝热反应生成Fe,A符合题意;Fe3O4与HNO3反应生成Fe(NO3)3、氮氧化物和H2O,没有单质生成,Fe3O4与HI反应生成I2,B不符合题意;Mg与NaOH溶液不反应,Mg和HCl反应生成H2,C不符合题意;NaOH与AlCl3、HNO3发生的均是非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2.7 g铝放入足量浓硫酸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B.100 g质量分数为17%的H2O2水溶液中含氧原子数目为NA C.常温常压下2.2 g CO2中含0.1NA个氧原子

D.KClO3+6HCl===KCl+3Cl2↑+3H2O中,生成3 mol Cl2,转移电子数为6NA 答案 C

解析 常温下,浓硫酸能使Al发生钝化,A错误;H2O2和溶剂H2O中均含氧原子,故100 g质量分数为17%的H2O2水溶液中含氧原子数目大于NA,B错误;2.2 g CO2为0.05 mol,其中的氧原子数为0.1NA,C正确;该反应中KClO3作氧化剂,6 mol HCl中有5 mol HCl作还原剂,故每生成3 mol Cl2,转移5 mol电子,D错误。

X Al Fe3O4 Mg NaOH(aq) Y NaOH(aq) HNO3(aq) NaOH(aq) AlCl3(aq) Z Fe2O3(s) HI(aq) HCl(aq) HNO3(aq) 4.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答案 D

解析 氧化镁和镁都能溶于酸性溶液,氯化铵溶液呈酸性,A错误;向氯化钡溶液中通入SO2,无现象,滴加稀硝酸后产生白色沉淀,B错误;在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能证明氨水显碱性,不能证明NH3·H2O是一元弱碱,C错误;氯化铝和碳酸氢钠溶液混合,发生双水解反应:Al+3HCO3===Al(OH)3↓+3CO2↑,D正确。

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W同主族,Y的焰色显黄色,Z离子在同周期元素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将分别含有Z、W简单离子的两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析出,同时产生臭鸡蛋气味的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强

B.Z的单质及其氧化物均可溶于Y单质与水反应所得的溶液中 C.X、Y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D.Y与W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答案 D

3+

解析 Y的焰色显黄色,说明Y是钠元素,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Z离子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小,故Z是铝元素,将含Z、W简单离子的两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析出,同时产生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说明生成了H2S,则W元素是硫元素,又因X与W同主族,故X是氧元素。X是氧元素,W是硫元素,它们的简单氢化物分别是H2O和H2S,因非金属性O>S,所以H2O的热稳定性比H2S强,故A正确;Z是铝元素,其氧化物是Al2O3,Y是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则Z的单质Al与NaOH发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Z的氧化物Al2O3与NaOH发生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故B正确;X是O,得到电子后形成与氖相同的电子层结构,Y是Na,失去电子后形成与氖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二者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故C正确;Y与W形成化合物Na2S,属于强碱弱酸盐,形成的水溶液呈碱性,所以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故D错误。

6.类比pH的定义,对于稀溶液可以定义pC(X)=-lg c(X),pKa=-lg Ka,常温下,某浓度H2A溶液在不同pH下,测得pC(H2A)、pC(HA)、pC(A)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

A.随着pH的增大,pC增大的曲线是A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 B.pH=3.50时,c(HA)>c(A)>c(H2A)

2-

2-

c?H2A?·c?A2-?4.5

C.b点时=10 2-c?HA?

D.pH=3.00~5.30时,c(H2A)+c(HA)+c(A)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 B 解析 H2

-+

2-

+HA,HA

--

H+A,pH增加促进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所以由图可

+2-

知:下方曲线是HA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左侧曲线是H2A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右侧曲线是A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由分析可知,随着pH的增大,pC(X)增大的曲线是H2A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故A错误;pH=3.50时,pC(H2A)>pC(A)>pC(HA),即c(HA)>c(A

2-

2

2-

)>c(H2A),故B正确;在a点,c(HA)=c(H2A),由一级电离H2

-+

+HA,可求得Ka1=

H+A,可求

2-

c?HA-?·c?H+?+-0.8-2--

=c(H)=10,在c点,c(HA)=c(A),由二级电离HA

c?H2A?

c?A2-?·c?H+?c?H2A?·c?A2-?c?H2A?·c?A2-?c?H+?Ka2+-5.3

得Ka2== c(H)=10,b点时,=×+==c?HA-?c2?HA-?c2?HA-?c?H?K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