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权的保护文献综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专利权的保护文献综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4050052f01dc281e53af0e5

我国专利权的保护问题研究综述

引言

专利权是专利人对发明创造、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利于实际应用的智力

劳动成果享有的法律权利。专利权是国家赋予权利人对权利有期限的专有权。这一制度的建立 , 不仅能够为科技的发展提供技术平台, 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一国的综合技术创新水平。我国已颁布了许多保护专利权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以及一些相关的司法解释 , 如《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专利标记和专利号标注方式的规定》、《专利审查指南》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等等。但在司法实践中, 由于各种因素使其无法得到完全的贯彻执行, 打击专利侵权行为的效果不佳, 以至专利侵权行为无处不在。我国专利权行政保护制度在加强专利保护、打击专利侵权、调处专利纠纷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被认为是我国专利保护的特色。但是,我国专利权行政保护制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完全起到有力打击专利权侵权案件或者违法案件, 保护专利权人及相关利害人利益的作用。

我国在专利权保护方面的不足,长期会使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受挫, 影响技术创新和转让、国外投资以及市场对本国的开放,损害个人和国家利益。专利权的保护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将分别从专利权保护的范围确定、效益、保护制度、问题与对策这四个方面对我国专利权的保护进行研究。

一、专利权保护的范围确定

对专利权保护范围确定的研究,主要是对其确定原则的阐释。崔忠武(2009)《论专利权保护范围界定的原则》对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界定的三个基本原则,周边限定制、中心限定制和折衷原则进行了说明,并重点研究了我国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张广良(2009)《论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确定原则》中以我国专利司法实践为基础,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规定,研究专利权保护范围确定的基本原则,包括:1.专利权推定有效原则;2.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和附图可以用来解释权利要求的原则;3.全部技术特征原则。王岩云(2006)《论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利益平衡为基点,认为在确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时宜采用折衷原

1

则,对于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可从“??产品”的范围和受保护的“外观设计”的范围两个方面来界定。周博(2007)《论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围绕着权利要求、技术特征以及对权利要求的解释等与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密切相关的概念展开,并通过对这些概念进行分析和论证而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二、专利权的效益

从专利权的效益出发,彭哲(2005)在《对专利权保护的辩证分析》中分析了专利权的定位问题以及专利权与收益权的关系调整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政府对于其所创设的专利权应当界定为一种收益权, 而非垄断性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权利,界定为收益权的专利权, 能够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完成对于技术创新的激励, 同时避免了对于技术实施的束缚, 制约了权利的恶性膨胀, 从而有利于实现促进社会进步的最终价值目标。而付青(2009)的《专利权保护与限制的利益平衡论》则对专利权保护与限制进行了法经济学的分析,提出了“利益平衡”,并据此对专利权立法者在利益平衡机制的建构方面提出了建议。赵礼平(2010)的《专利权的合理与适度保护》观点和付青相似,也强调求在完善专利法律制度时需要协调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同之处在于,他阐述了专利权范围的界定和专利权的限制这两方面内容。赵联宁和陈广华(2007)《专利权保护的博弈分析》通过建立权利人、专利行政管理机关与侵权人之间的博弈模型, 对其中的“成本——收益”内在关系进行梳理,得出了在不同条件下, 专利权人、专利行政管理机关与侵权人之间不同的策略选择。

三、专利权保护制度的构建模式

对专利权保护制度构建模式的研究,王靖(2003)在《浅谈高新技术产业的专利权保护》里对国内外专利立法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简要概括高新技术产业专利保护范围、对象,同时进行对专利立法的完善提出自己的建议。武善学(2010)《论我国专利权行政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中借鉴美国、墨西哥、英国等国的专利权保护模式,提出构建更为完善的专利权行政保护制度的建议。唐春(2009)在《国际竞争视角下专利制度构建研究》中指出无论是进行国际性专利制度构建, 还是国家专利制度构建, 必须采取国际竞争视角, 兼顾跨国专利利益关系, 充分考虑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付青(2009)的《专利权保护与限制的利益平衡论》中指出专利权的平衡实际上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这种暂时和相对的平衡状态要求立法者要根据本国的具体的国情、经济发展状况,及时的、具有前瞻性的设计专利权的制度设计。

2

四、专利权保护的问题及对策

对于专利权保护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程永顺(2004)《专利权保护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从司法保护角度分析了我国专利权保护的问题。王媛(2005)《浅析专利权保护问题》则对专利权制度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完善我国专利权保护体系的设想。梁泠曦(2009)的《安防企业专利权保护问题探讨》通过介绍新《专利法》的修订出台及主要修改之处,阐述安防企业如何有效利用司法资源保护专利权。王九云、白莽和王晓红(2005)于《技术创新过程中专利权的保护战略与保护策略选择》讨论了技术创新过程中取得、利用、管理和保护专利权的保护性战略及战略选择。卓逸群(2003)《网络环境下的专利权保护》中分析了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热潮给专利制度带来的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保护和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问题。孟祥娟(2006)《论专利权保护与平行进口问题》说明国际公约及主要国家对专利平行进口的态度以及我国应采取的法律对策。刘张洛(2006)《专利权保护的现状及对策》和栾颖娜(2009)《论加强专利权的保护》都对专利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加强专利权保护应采取的措施。谢晓玲(2007)《我国专利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指出我国专利权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专利权保护的对策。

结语

上述学者们对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确定原则的探讨,是对我国多年专利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与不足的反思,当然其亦应随着我国专利司法审判实践的进一步深入而完善。而对于专利权保护的效益分析,学者们主要是从协调鼓励专利发明和促进专利的传播和利用这两方面对如何达到公共利益最优进行了研究,而对此进行的博弈分析更是补充了对各利益方的策略探究。对专利权保护制度构建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确定专利权保护的范围、对象、方式、期限等,但多是从国内角度来考虑,研究国际性专利保护制度构建的较少。对于专利权保护中存在问题及对策,从专利权保护的法律制度、公约、相关企业进行探讨,提出了比较实际的对策建议。

然而从总体来看,对专利权保护在实践中尤其是企业的应用及其国际保护研究还是有所欠缺。专利权保护的研究,并不仅是一味保护专利权本身,还应该关注专利权保护对专利应用的影响,以及企业在国外专利权的保护。

3

参考文献

[1]卓逸群.网络环境下的专利权保护.企业与法.2003,(1) [2]王靖.浅谈高新技术产业的专利权保护.舰船防化.2003,(1) [3]程永.顺专利权保护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法官论坛.2004,(2) [4]王媛.浅析专利权保护问题.法律研究.2005,(3)

[5]王九云、白莽、王晓红.技术创新过程中专利权的保护战略与保护策略选择.中国科技论坛.2005,(2)

[6]彭哲.对专利权保护的辩证分析.理论学刊.2005,(7) [7]王岩云.论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3) [8]孟祥娟.论专利权保护与平行进口问题.北方论坛.2006,(5) [9]刘张洛.专利权保护的现状及对策.厦门科技.2006,(5)

[10]郑风.论美国限制专利权滥用制度对我国立法的借鉴意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1]谢晓玲.我国专利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7,(5) [12]周博.论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3]赵联宁、陈广华.专利权保护的博弈分析.电子知识产权.2007,(6) [14]杨林生.专利权保护中的预警机制研究.改革与战略. 2007,(12) [15]付青.专利权保护与限制的利益平衡论.商业经济.2009,(5) [16]梁泠曦.安防企业专利权保护问题探讨.企业论坛.2009,(8) [17]崔忠武.论专利权保护范围界定的原则.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9) [18]张广良.论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确定原则.电子知识产权.2009,(10) [19]栾颖娜.论加强专利权的保护.韶关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2009, (11) [20]唐春.国际竞争视角下专利制度构建研究.知识产权.2009,(110) [21]武善学.论我国专利权行政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2)

[22]赵礼平.专利权的合理与适度保护.现代商业.2010,(29)

[23]夏尧.技术标准化条件下专利保护问题研究.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4]芦珊珊.中日专利制度的比较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5]权纯学.专利审查制度的比较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