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教案(2011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幼儿园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教案(2011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374ef1a10661ed9ad51f382

和促进学习者学习的一整套条件,它包括八个学习阶段:动机、了解、掌握、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等。

3.发现法学习

(1)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2) 基本思想:认为学习的内部动机而不是外部动机才是持续

深入学习的真正动力。

(3) 基本过程:创建问题情景、树立假设、进行逻辑操作与以

证假设、总结提高得出结论。

(4) 优缺点:树立信心、迁移能力强、培养创造思维、但适应

范围窄、不能只用发现法学习,实施困难。

4.现代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法 (1) 建构主义理论:

A认知过程的两个作用: 同化:是指导把外部环境的有关信息吸收并结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顺应:是指导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信息所引起的认知结构改造,重组,从而创造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B学习的要素: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

(2) 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

进者,利用情景、协作、会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的目的。 (3) 教学方式: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访问教学。 6.教学基本原则

(1) 教学的适用性原则;

(2) 适应差异和统一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3) 以学生为主体与以教师为主导相适合的原则; (4) 适当分段与系统完整相结合的原则; (5) 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课件开发队伍的组成

1.大型课件开发队伍的组成:由教育专家、学科教育专家、计算机专家、计算机教育专家组成。

2.最佳组织者:为既懂教育科学、以懂计算机科学和CAI的计算机教育专家。

3.一般课件开发队伍的组成:由学科专家和计算机教育专家组成。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 课外作业:

1.课件有哪几种结构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2.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9

第四章 课件设计方法

课题: 课件设计方法 (1学时) 教学目的:1.了解课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2.理解课件设计的三大步骤; 教学重点:课件设计的三大步骤。

教学难点:教学需求分析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内容:

一、课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1.课件设计的教育性要求:

(1) 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对象; (2) 教学形式要符合视听教育的特征。 (3) 教学过程要符合教学规律。 2.课件设计的科学性要求:

(1) 课件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2) 课件设计方法的科学性。 3.课件设计的艺术性要求:

(1) 教学的艺术:是指教学的系统性和内容组织的合理性能

处理处理内容与预备知识,后继知识的关系等。

(2) 呈现信息的艺术:是指文字、语言、图像、以及各种媒

体的配合的艺术。

4.课件设计的技术性要求:

(1) 硬件环境的选择: (2) 软件运行环境的选择;

(3) 软件的安装、运行与卸载。

二、教学需求分析

主要任务:是论证课件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提出问题、进行初步调查研究; 2.确定课件开发目标; 3.确定教学对象;

4.确定课件的规模和复杂程度; 5.确定开发队伍的组成;

6.确定所需要经费,解决资金来源; 7.拟定开发日程表; 8.确定评价策略。 三、教学逻辑设计

主要任务:按照教学需求分析所确定的开发目标,从所选择的教材蓝本出发,对课件进行教学方面的总体设计,其设计工作可分为教学设计和风格设计两部分。

10

1.教学设计

(1) 确定教学目标; (2) 划分教学单元;

(3) 编排教学顺序、绘制教学单元流程图; (4) 确定课件教学方式和结构类型; (5) 确定学生信息模型。 2.风格设计

指课件在展现教学内容、人机交互活动、调度控制方式等有关问题的处理时所遵循的某种格调和默契。

(1) 教学单元课时的长短; (2) 人机交互界面; (3) 交互活动层次;

(4) 教学单元的调度方式; (5) 课件运行的系统环境; (6) 课件发行的文字资料。 3.选择;写作工具 四、教学单元设计

主要任务:确定单元结构、划分框面、确定框面的顺序及调度方式,绘制教学流程图——详细设计。

(1) 确定教学单元结构:确定每一单元的子目标及结构;

(2) 进行框面设计:即脚本设计,要具体确定需要呈现的文本信息,

图形信息及其参数,提出的问题,应答的处理、框面的连接和高度等。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 课外作业:

1.教学需求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其实现步骤如何?

2.教学逻辑设计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进行教学逻辑设计?

3.教学单元设计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进行教学单元设计?

11

第五章 多媒体技术与MCAI系统

课题: 多媒体技术与MCAI系统 (1学时) 教学目的:1.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和编辑; 3.知道MCAI系统的组成。 教学重点: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和编辑。 教学内容:

一、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1.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 (1)多媒体(Multimedia):是指将多种媒体综合集成、交互式处理而生成的一种传播和表现信息的全新载体。

(2)多媒体的特性:

a)多样性:多媒体是多种单媒体,如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声音、动画等的复合。

b)集成性:指的是将多种媒体信息统一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它们相互间的逻辑关系,集成为一个整体。

c)交互性:指的是用户可以干预、控制信息处理和表现。如信息的检索,参与或控制信息的组织或表现过程,用户进入到与信息环境一体化的虚拟现实中等。

(2)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多种媒体综合集成,实现多媒体的人机交互的手段和方法。

2.听觉媒体

(1)声音的特性 :

a)声音的三要素:音调、音强和音色。

b)听觉媒体的分为波形声音、音乐和语音三类。 (2)波形声音采样与数字化

将波形声音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是必须在录音时以固定的时间间隔对声波采样,以便捕捉采样的波形的振幅值,并决定采样的信息量。这个过程称为声音的离散化和数字化。数字化声音的质量主要取决于采样的频率和采样点的测量精度。

a)采样频率:每秒钟的采样数。采样频率越高,则将声波等分得越细,经过离散化的声波越接近于原始的波形,声音的保真度越高。

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律:只要采样频率高于输入的声音中最高频率的两倍,就可以从采样中恢复原始波形。高质量的声音的采样标准为44.10kHz,通用的采样标准还有22.05kHz和11.02kHz.

b)采样点精度:在每个采样点记录的是波形在该点振幅的值,采样点的测量精度是通过将每个波形采样垂直等分而形成的。8位采样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