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2d8176c0508763230121214

二,不定项选择

1.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98年文11)

1. ABDE

A.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 \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E. \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的是(96年文11) 2. ACE

A. 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B.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同一的 C. 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D. 一切质变都优于量变

E.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3.范畴属于

3. BC

A. 感性认识的形式 B. 基本概念

C. 人的思维对事物之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D.一种客观实在的东西 E.人们关于事物现象的认识

4.在范畴的问题上,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点是

4. CD

A. 把范畴看成是先于自然界而存在的一种精神实体

B. 把范畴看成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所形成的基本概念 C. 否认了范畴所反映的内容的客观性

D. 否认范畴是人的思维对于客观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最普遍的矛盾关系的反映 E.把范畴看成是人类主观先验的东西 5.假象和错觉的关系属于

5. AE

A. 假象是客观的,错觉是主观的 B. 假象和错觉都是主观的 C. 假象等于错觉,二者不过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的语词 D. 假象必然引起错觉

E. 假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起错觉 6.原因和结果的同一性表现在

6. BCE

A. 原因和结果没有任何界限,人们可以倒因为果,也可以倒果为因 B. 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作用 C. 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9

D. 原因和结果不能混淆

E.同一现象在一种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种关系中可以是结果 7.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因果联系

7. AE

A. 种瓜与得瓜 B. 闪电之后雷鸣.闪电与雷鸣

C. 白天之后有黑夜.白天与黑夜 D. 春天之后有夏天.春天与夏天 E.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与消费 8.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都是

8. ADE

A. 与事物不可分 B. 与事物直接同一 C. 与事物并非直接同一 D. 客观的 E. 多样性的

9.质和属性的关系包括

9.BE

A. 质是事物属性的表现 B. 属性是事物质的外在表现

C. 属性和质不具有同一性 D. 属性时时刻刻表现着事物的质 E.属性是一事物和他事物发生联系时表现出来的质 10.当事物处于量变状态时

10. AB

A.矛盾双方的力量各有消长,但还没有易位 B.事物表现为相对静止 C.矛盾的主次双方已经易位

D.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没有任何变化 E.矛盾双方绝对同一

11.在下列各项中属于部分质变的有

11. BCDE

A. 从猿到人的转化

B. 在封建社会生产关系中,地租的变化依次经历了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三个阶段 C.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并成立苏维埃政权 D. 资本主义社会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成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E. 我国目前所进行的体制改革

12.哲学上所说的矛盾斗争与政治生活中的斗争性的关系是

A. 二者是同一概念

B. 矛盾的斗争性是一种共性,政治斗争性是一种个性 C. 政治斗争性不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范畴

D. 政治斗争性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E.在阶级社会中,所有的矛盾斗争性都表现为政治斗争性

10

12.BD

13.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体现在

13. ABCE

A. 任何个性都是共性 B. 共性是对个性的抽象和概括 C. 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D. 个性存在于共性之中 E.共性只是个性的某些方面或本质

14.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93年文15)

14.

ABDE

A.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E.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一,单项选择

1. C

1. 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A. 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B. 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 C. 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D. 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 2.表象

2. D

A. 属于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B. 属于理性认识,但不反映事物的本质 C. 有时属于感性认识,有时属于理性认识 D.属于感性认识,是对知觉的再现 3.真理的客观性与价值性的关系是

3. C

A.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必然否认真理的价值性 B.坚持真理的价值性必然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客观性是真理的根本属性,价值性要以客观性为基础 D.真理的客观性与真理的价值性是等义的 4.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是

4.A

A.归纳方法 B.分析方法 C.综合方法 D.演绎方法 二,不定项选择

11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1. BCD A. 前者是反映论,

后者是先验论

B. 前者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后者则离开了社会实践

C. 前者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后者则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 D. 前者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首先

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后者则否定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E.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 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认识客体的有2. ACDE

A. 人类认识到的自然界 B. 人类尚未观察到的天体 C. 社会现实中的事件 D. 人们阅读的书籍 E. 作家创造的文学作品

3.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特点及关系是

3. ADE

A. 认识主体不等于主观,而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 认识的客体包括了一切物质世界

C. 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首先是反映关系,然后才是实践的关系 D. 尚未进入人的实践领域和认识领域的物质世界还不是认识的客体 E.认识主体和客体之间最根本的关系是实践关系 4.实践之所以能够有力地驳斥不可知论,是因为它能够把4. ACDE

A.真理变成现实 B.谬误变成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不断延长

E. 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并加以对照 5.人们之所以要重视间接经验,是因为

5. BCD

A. 实践并不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 人们不可能时时,事事都去亲自实践以获得直接经验 C. 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D. 认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E.书本也是认识的一个源泉

6.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之所以必要和重要,是因为

6. ABD

A. 理性认识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B. 理性认识应当转化成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C. 理性认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由谬误转变成真理 D. 只有第二次飞跃才能实现认识的目的

E.在第二次飞跃之前,理性认识仅仅是关于事物的现象的认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