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品牌管理浅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小企业品牌管理浅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2bcf468af1ffc4ffe47ac8d

当所有的企业都争先恐后涉足这一领域之后,结果是浪费了时间和资源。但许多企业仍痴心不改,希望通过追逐热钱来获得成功。如在一夜之间突然许多上市公司都介入网络行业或电子商务,还有筹资介入房地产行业,放松了在本企业最擅长的领域精心经营。

3.销售手段原始

销售手段建立在返利、降价促销等手段之上,对降价的目的、原因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往往缺乏科学控制和充分的思想准备。返利是企业对经销商提供的唯一支援, 很少加强对经销商的管理、销售技能的培训、样品赠送、商品陈列、示范表演、广告宣传等结合利用。促销本是唤起经销商推销产品的工作热情和消费者购买欲望的,但由于有些方法不当,仓促执行,缺乏应变能力,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损坏了企业形象,增强了消费者对产品的“抗药性”。我国中小企业的销售渠道主要是依赖经销商及业务人员的推广。由于缺乏二者的管理与沟通,使其推广销售产品的热情不高,技能低下,企业的销售业绩都是建立在经销商与业务人员的经验上,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多渠道的销售网络。

4.盲目多元化经营

企业在经过一定时期的运营之后,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经营良好;一是经营出现问题。无论哪一种情况的出现,都会容易导致企业决策者考虑多元化经营。许多企业之所以要进行多元化经营,原因在于它们认为将十个鸡蛋放进一个篮子比将十个鸡蛋放进十个篮子的风险更大,这个道理小孩都懂。但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看,一个人

同时照顾十个篮子,恐怕一个也照顾不好。这样搞多元化实际的风险比想象的要大得多。因此多元化搞得不好,不仅降低不了风险,反而会增加风险。

5.研究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差

我国的国有企业近年来在研发经费上的投入在数量上有较大的增长,但占企业销售额的比重却是呈下降趋势。企业的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一般为1.4%左右。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的调查表明,样本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率,中小企业的平均水平尚不到0.4%。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占2%仅够维持;不足1%的企业则难以生存。技术创新的动力在于企业的研发能力,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研发投入的严重不足阻碍了企业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导致企业成长潜力弱,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4.3中小企业如何进行品牌战略

1、选择灵活多样的品牌创建模式

(1)企业自创品牌。一个成功的品牌自身具有巨大的价值,同时也能给企业带来超越产品价值本身的附加利益。因此,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而言,自创品牌无疑具有强大的诱惑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进行品牌的准确定位,明确品牌的个性和发展方向;其次,在品牌定位的指导下设计理想的品牌名称$品牌标志#要让顾客了解品牌的定位与品牌名称,还必须借助广告、公关等手段进行品牌形象

的塑造与传播。品牌初步建立起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美誉度后,就要重视品牌的打假防伪,当原有品牌形象已不适应品牌的发展时,要及时进行品牌的更新,也就是说要加强品牌的后期维护,这样才能保持一个品牌的长盛不衰。

(2)创建镇区品牌。所谓镇区品牌是指结合镇区的经营特色,统一经营,统一宣传,实现一镇一牌或一镇多牌。创建镇区品牌能有效利用教育培训、技术支持、品牌推广、市场等资源,高公共设施的利用效率,节约投资,实现中小企业的规模化经营。例如在品牌传播策略的运用上,可以采用主副品牌的做法,即对同一产品使用一主一副两个品牌,将两者捆绑在一起进行宣传。这样一方面可以集中有限宣传费用,大力突出主要的镇区品牌,增强该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减少消费者对特定品牌的搜索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在品牌宣传中对副品牌的适度宣传,兼顾副品牌的差异性,提高消费者对同一镇区下不同品牌的辨识能力,从而增强品牌传播效果。

(3)适度“贴牌”,走“曲线兴牌”之路。对于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在人才技术资金产品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欠缺,如果直接创建自己的品牌,不仅经济效益不高,而且也力不从心,风险较大。这时先替名优品牌做OEM(贴牌)业务,如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等,待到自身势力足够强大时,再选择创建自己的品牌,不失为一条“曲线兴牌”之路。如温州的一大支柱产业----皮鞋,在刚刚起步的时候,大量的温州中小皮鞋企业是给上海的知名品牌做的,但当他们学会了人家先进的管理方法、生产工艺、质量管理、产

品开发等方面的经验后,就对自己的品牌战略进行了调整,开始创建自己的品牌了。

2、做好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工作

(1)重视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针对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仍然十分薄弱的情况,当前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要建立一个结构合理、相互制衡、有效监督的开放式组织机构;二、要建立健全企业的各项原始记录、会计凭证、统计资料等基础数据资料;三、要合理制定企业的劳动定额、物资消耗定额、资金占用定额、费用定额等基本定额数据;四要合理制定有关产品质量、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工艺、检验、包装、运输、储藏等各项标准;五、要健全有关计量、检测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六、要完善企业的各种基础制度和专项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

(2)狠抓质量管理。质量是品牌的生命,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品牌也将不复存在。ISO质量体系系列标准现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所采用,是国际通用的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通过严格、有效的执行这一系列标准,能够维持高质量的品牌形象。目前,我国已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通过了ISO质量体系认证,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据2001年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总的产品合格率为76.2%,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企业的产品合格率为91.7%,高出平均数15.7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要在前期取得一定效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推广力度,积极推行ISO 系列标准,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以过硬的产品质量锻造卓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