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数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的教学设计-实录和反思评课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六数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的教学设计-实录和反思评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2a82f0a6b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3

师:你认为在假设时要注意什么?调整和检验呢? 生:假设不是任意的,要符合题目中的条件。

生:调整也要根据条件进行。如果假设的人数多了,就要把大船换成小船;如果假设的人数少了,就要把小船换成大船。

生:检验时要使结果符合题目中的每一个条件。 师:像这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策略——假设。 四、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七第4题。(略) 2.完成“练一练”第2题。(略) 3.完成“练一练”第1题。(略) 五、全课总结,内化提升 师: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习了假设的策略。假设的策略一般是先假设,再调整,最后要检验。 师:假设、调整与检验都要注意些什么?

生:假设要符合题目中的条件,调整时要注意与题中的条件比较,检验要使答案符合每一个条件。

生:也可以通过计算使调整一下子就找到正确答案。 ……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教学反思

岑溪市第一小学 黄海妮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习得,“不是由外部输入,而是在内部萌生”。策略的学习关键在于“悟”。也就是说对于策略的教学更强调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只有真

正地充分地感悟和体验,才能实现对于策略的“悟”和“在内部萌生”。本课,老师带领学生从提出问题到研究问题到解决问题到归纳总结,较充分地经历了体验与感悟的过程。

1.重视提前渗透。

假设策略的本质是对于一个新问题通过对其答案进行假设,然后通过调整逐步逼近正确答案,最后把答案给“找”出来,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它体现了一种逐步逼近的思想。也就是对于假设的策略来说,假设只是一个引子,其根本应该是调整,是通过调整来“找”出答案。因此,对于假设策略的体验与感悟应该以调整为重点。而对于调整,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与生活接触较少,没有什么感性经验,如果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来尝试解决,不仅耗费时间和精力,而且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本课对于调整,设置了比较多的渗透,以帮助学生体验调整的策略。一开始,先出示了题目的一部分,让学生感受如果有大船也有小船,则10只船乘坐人数的不确定。接着通过几个问题“为什么人数不确定”“10只船可能乘坐多少人”“人数会一直多下去或一直少下去吗”让学生感受到人数的增减与大船、小船只数变化之间的关系,这也就为后面的假设与调整做了有力的铺垫,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2.强调过程体验。

对策略的体验要经历过程,只有在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才丰富深刻。本课,在提出问题后,先是让学生自主解决,然后重点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考过程。或是从都是大船想起,或是从都是小船想起,或是从一部是大船一部分是小船想起,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想起,都让学生充分展示调整的过程。重点让学生结合直观图感受为什么要把大船换成小船,为什么要把小船换成大船,以及因为“换”带来的人数的变化等。充分展开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比较深刻地感受到调整的目标,调整的方向,调整的意义,进而形成策略。

3.及时归纳提炼。

虽然策略的学习关键在悟,要多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但这并不因此就否定或削弱总结与概括的作用。事实上,必要的总结、归纳与提炼对于学生形成对策

略的清晰的认识,建立策略模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课,当学生经历了铺垫渗透,探索感悟两个环节后,对假设的策略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时就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提炼。重点让学生明确两个方面:一是假设策略的基本结构,就是假设→调整→检验;二是运用假设策略的注意事项,就是无论是假设、调整还是检验,都要符合题目中的条件。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提炼,学生对假设的策略就有了整体的认识,从而可以在解决问题中实际正确地运用假设的策略。

虽然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假设策略的运用方法,能够正确地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但这并不一定就代表着学生都真正掌握了假设策略的精髓。假设策略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不仅仅是“鸡兔同笼”类的问题,而教材中提供的练习几乎都是同一类型的问题,在课堂上解决类似的问题,学生就算不甚理解也可以依样画葫芦,如果实际问题存在的情境稍微复杂一些,学生是否还能够选择假设的策略并正确运用?学生是否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正确运用假设的策略?学生是否能主动地自觉地使用假设的策略?这些,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策略的教学关键在“悟”,既要在操作层面上“悟”,也要在思想层面上“悟”;既要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能力,也要培养学生主动运用策略的意识。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的评课 陈燕琦

今天,我评的是黄海妮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一课,本课是苏教六下的内容,教学重点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份数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的解决问题。难点是:能根据题目的特征灵活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份数关系、确定解题思路。本课黄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创设情境,直奔主题。

在课的引入部分,黄老师直奔主题,春光明媚,暖意融融,同学们相约到公园划船。请同学们读一下题目:每船乘5人,我们一共租了10只船。师:可以想到什么?生:这个班一共有50人。然后老师话锋一转:现在把“每船乘5人”改成“大船乘5人,小船乘3人”,这时还是50人吗?这一下子就扣住了学生心弦,唤醒学生头脑中潜在的与假设有关的生活经验。在学生假设的过程中,用一个虚线框框出假设法的部分,巧妙地揭示出“假设法”的概念,而且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假设帮助我们解决了将两个未知的量转化成一个未知的量这个难题。引入部分,顺理成章揭示课题,为下面的探究过程做好了心理准备和认知铺垫。

(二)引导交流互动,探究策略

当出示例题请学生读题分析,整理条件和问题。问为什么想到用假设的策略呢?因为这里出现了两个未知的量,没有办法直接求出。

明确策略以后,那大家再想一想你们打算怎样来整理这些条件和问题呢? 这时黄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实物图,同学们能不能借助实物图,画一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堂永远是学生不断探索的阵地。本节课,黄老师充分尊重学生,处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比如,如何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学生动态的思考?如何在动态的思考中感受假设的过程?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寻求策略,接着独立画图感悟思考,最后师生交流,教师用简洁明了的板书体现假设的策略。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师生在互动对话中建构数学模型。我觉得这样的安排非常好,可以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

三、巧妙设计板书,突破教学难点

假设的策略,是一个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需要思考并理解“为什么要假设?”“怎样假设?”“假设后发生哪些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就小学生而言,难点是假设后哪些量发生了变化?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黄老师采用让学生“画一画”,去体验、感悟,体现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黑板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