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2a5785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61

《驿路梨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明确一、二、三、四、五所代表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写“梨花”之处,理解各处“梨花”的含义及作用;

3、弄明白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 4、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传承雷锋精神。 5、学习以花喻人、象征等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理解各处“梨花”的含义及作用; 2、弄清小茅屋的主任是谁。 教学难点:

1、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传承雷锋精神; 2、学习以花喻人、象征等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盘龙大观园相关的鲜花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清明节放假第一天,碰上了难得的好天气,于是老师就去盘龙大观园的兰草园和杜鹃园赏花了,还拍了很多照片,同学们想不想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照片)

怎么样?美好的事物,美丽的花儿总是让人赏心悦目。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皆爱以花为题材,甚至以花作喻、托物言志,来表现美好的品德或高尚的情操,如周敦颐就在《爱莲说》中借莲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那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花有关的文章,看看这篇文章是否也有其他的寓意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14课《驿路梨花》。(板书课题) 二、研读课文:

(一)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作家作品、背景资料,并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课文,来挖掘其中的秘密吧!

1、老师将这篇课文分别用一、二、三、四、五来进行了归纳,同学们试试将它们连一连、填一填吧。(出示连线题)

2、很不错,看来同学们对文章内容还比较了解,本文主要是围绕(生:一座小茅屋)展开的故事(师在黑板上画小茅屋简图),那你能不能从文中找出其他相应的内容,将它们具体化呢? 3、生速读课文,找出答案,并汇报。 (二)两次误会 1、谁来解答?

2、生汇报:以为瑶族老人是主人;以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 3、同学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三)三个悬念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这三个悬念分别在哪里,是什么? 2、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3、同学们都认为解放军是房子的主人吗?那好,你们可以保留你们的看法。 (四)五件好事

1、让我们先来找出文中所有围绕小茅屋的人做了哪些好事吧,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填好表格。(出示表格)

2、这个表格老师昨天布置了作业,都填好了吗?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组内讨论,统一一下答案,然后每组交一份答卷给老师,开始吧!

3、逐一展示学生答案,校对答案。(师边对答案边在小茅屋简图的五个顶点上写上五组人物)

4、如果哈尼小姑娘不来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不来送米,“我们”不修葺房屋,会是什么情形?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5、现在,你还认为只有解放军才是房子的主人吗? (五)四处梨花

1、过渡:正是人人心里想着他人,都想为小茅屋做点事,所以多少年来,小茅屋仍在发挥着它的作用。赶路的人们到了那里,就像到了家里。既然做了这么多事,作者为什么不用《好事》或《小茅屋的故事》为题?为什么要用《驿路梨花》作题?

2、答不出来?让我们再次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四处梨花的段落吧!

(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A.他们在什么样的情境下遇到梨花的? B.这是什么描写?

C.仔细品味一下,这样的情景美不美,起什么作用?

D.此处的梨花是自然界中实实在在地梨花,美丽的梨花燃起了我们新的希望。(板书:梨花)

E.齐读此段,读出美感。

(2)“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 A.此处的梨花指?(板书:人)

(3)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A.(配乐)闭眼想象:夜静极了,轻柔的月光像流水一样洒向大地,远处的树,像披上了一层轻纱,洁白的梨花绽满枝头,像月光下羞涩的少女,不时有几片花瓣轻轻飘落下来。微风吹来,阵阵花香扑鼻而来,远处传来泉水欢快的跳跃声。同学们,你嗅到甜美的花香了吗?你看到随泉水漂流而去的梨花花瓣了吗?你听到山泉在唱歌了吗?你感受到如水的月光了吗?谁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B.指明两到三名同学读。

C.美不美?掌声鼓励。同学们想不想也来试试?齐读。 D.此处的“梨花”又有什么含义呢?

E.师小结:此处的“梨花”是梦中场景,既指花也指人,是虚写。人们常说“日有所思,也有所梦”。正因为对“梨花”心怀感激,所以才会梦到。

F.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梨花吧。(出示梨花图片)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梨花,你会想到什么?

G.所以,此处文章以梨花的自然美衬托人物纯洁的心灵美,是自然界的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 H.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此段。

(4)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A此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B猜一猜这一句中“梨花”又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