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8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物理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299ff5ac0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1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4.(6分)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

(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U形管两侧液面 高度差 的变化,将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探头的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会 内凹 (选填“内凹”或“外凸”)。

(2)通过比较C、D两个图,可得到结论:同一液体的压强 随深度 的增加而增大。

(3)通过比较D、E两个图,可得到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 密度 越大,压强越大。

(4)通过比较A、B、C三个图,可得到结论: 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

【分析】(1)液体压强大小通过U型管内液面的差反映的,液面高度差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这是一种转换法的运用;

将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大于橡皮膜内部的压强,橡皮膜会向内凹;

(2)(3)(4)探究液体压强跟深度的关系时,保持液体的密度和方向相同;探究液体压强跟密度的关系时,保持液体的深度和方向相同;探究液体压强跟方向的关系时,保持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相同,应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解答】解:(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液面高度差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

将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大于橡皮膜内部的压强,橡皮膜会向内凹;

(2)C、D两个图为同种液体,橡皮膜的方向相同,深度不同,深度越大,U型管的高度差越大,压强越大,可得出结论:同一液体,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D、E两个图中液体的深度相同,橡皮膜的方向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盐水中U型管的高度差大,压强大,故可得到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4)A、B、C三个图中液体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相同,橡皮膜的方向不同,但压强相等,可得出结论: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故答案为:(1)高度差;内凹;(2)随深度;(3)密度;(4)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点评】掌握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5.(6分)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取了适量这种液体的样品,进行了如图1的三种方案的实验:

(1)实验前小明将天平放在 水平 台上,把游码放在零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橫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右”或“左”)调节

(2)实验记录数据:m1=30g,m2=52g,m3=52.8g;m4= 41.4 g(如图2中的甲),V1= 20 mL(如图2中的乙),V2=10mL,V3=19mL,其中方案3液体密度

大小为 1.2 g/cm3

(3)分析比较上述三种实验方案,你觉得比较合理的应该是 方案2 (选填“方案1”、“方案2”、“方案3”)。

【分析】(1)根据天平指针的偏转方向调平,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读取天平示数时应将砝码与游码的示数相加。天平应放在水平台上,先判断量筒的分度值,再读出液体的体积,从而计算液体密度。 【解答】解: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先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若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由图2甲可知,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4=20g+20g+1.4g=41.4g,由图2乙知,量筒的分度值是1mL,所以液体的体积是20mL=20cm3, 方案3液体质量m=m3﹣m1=52.8g﹣30g=22.8g; 方案3液体体积V=V3=19mL=19cm3; 方案3液体密度:ρ==

=1.2g/cm3。

(3)方案1:当把液体由量筒倒入烧杯时,量筒上会沾有少量液体,导致称量的液体质量偏小,根据ρ=知测量的液体密度偏小,误差较大;

方案3:当把液体由烧杯倒入量筒时,烧杯上会沾有少量液体,导致称量的液体体积偏小,根据ρ=知测量的液体密度偏大,误差较大;

方案2避免了1和3中的这些问题,实验误差较小,故方案2较合理; 故答案为:(1)水平;右;(2)41.4;20;1.2;(3)方案2

【点评】本题考查测量液体密度实验步骤和原理,关键是平时要注意知识的积累,记忆测量的方法和原理;重点是记住测量密度的原理和测量步骤。

26.(6分)为了直观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粗铁丝做一个框,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在粗铁丝框上端悬吊一个金属块,下端放一小杯。在金属块的正下方,有一个溢水杯,溢水杯放置在铁架台的支架上,溢水杯跟金属块、粗铁丝都不接触。

(1)平稳缓慢地抬高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入水中(如图甲→乙→丙),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甲 等于 F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再平稳缓慢地降低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离开水面(如图丁)。可以计算出图丙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约为 1.2 N,此时浮力的测量数值比真实数值将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F甲 、F乙的大小关系;

(2)根据F浮=G﹣F示可求浮力;金属块完全离开水面时要带一些小水滴,使重力G偏大。

【解答】解:(1)平稳缓慢地抬高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入水中(如图甲→乙),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在此过程中甲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故F甲 =F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