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 赏析论文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布达拉宫 赏析论文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2992760b0717fd5370cdc2d

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

【摘 要】 对布达拉宫在建筑艺术上的伟大成就作了详尽的论述。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是数以千计 的藏传佛教寺庙与宫殿相结合的建筑类型中最杰出的代表。众多的建筑虽属历代不同时期建造,但都十分巧妙地利用了山形地势修建,使整座宫寺建筑显得非常雄伟壮观,而又十分协调完整,在建筑艺术的美学成就上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构成了一项建筑创造的杰作。

【关键词】 建筑艺术; 建筑美学; 建筑群体序列; 建筑装饰; 形式美法则 建筑是一种实用的社会物质产品,也是具有审美功能 的造型艺术作品。人类在建筑艺术中表现了复杂多样的美学思想,并要求以空间组合、比例、尺度、色彩、质感、体型、装饰等建筑艺术语言表达时代精神和社会物质文化风貌。布达拉宫即是我国藏族人民智慧和伟大创造力的集中表现,也是融建筑与雕塑、绘画、金属制品为一体的艺术综合体,它体现了所处时代的理想、情趣和精神风貌。 图1 布达拉宫全景 布达拉宫坐落于中国西南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市中心的红山上(图1),“布达拉”为梵语“普陀”的音译,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布达拉宫始建于吐蕃王朝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公元7世纪),当时称“红山宫”,后来随着吐蕃王朝的没落而逐渐毁弃。公元17世纪时,五世达赖喇嘛在红山宫的旧址上重新修建了宏伟的宫殿,称“布达

拉宫”。此后这里一直作为西藏政治和宗教的中心。 布达拉宫规模庞大,气势宏伟,依山势而建,由白宫、红宫两大部分和与之相配合的各种建筑所组成。众多的建筑虽属历代不同时期建造,但都十分巧妙地利用了山形地势修建,使整座宫寺建筑显得非常雄伟壮观,而又十分协调完整,建筑艺术的美学成就达到了无比的高度,同时也是我国藏族古代建筑和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享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美誉。

从建筑艺术上看,布达拉宫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图1 布达拉宫全景图

1 藏传佛教寺庙与宫殿建筑相结合的例证

藏传佛教寺庙建筑主要体现了藏族传统的碉楼房体系, 木石结构的特点,同时又吸取了内地殿堂建筑中的梁架、 斗拱、藻井、歇山顶和屋脊形式,并融汇了印度、尼泊尔富有宗教特色的装饰,形成了风格迥异的藏式建筑形式。整个建筑既有汉族的传统结构,又有藏族的雄伟外观。

布达拉宫由吐蕃时的藏王宫殿演化成后世达赖喇嘛驻憩的宫院,不仅继承了吐蕃的建筑传统,而且吸取了佛殿的建筑艺术。它在建筑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个性:善于从各种结构、构图、风格的矛盾对比中择取最佳方案,从而形成风貌多姿多彩,审美多种多样,既雄伟壮丽又浑厚稳重,既金碧辉煌又祥和恬静的独特风格。它还通过各种关系和比例的艺术处理,达到了“中和”之美的意境。

布达拉宫是由中间的红宫,两侧的两组白宫以及山脚下的碉房式辅助用房(藏语称“雪”)组成的宫堡群。它们之间由许多碉楼、城墙相连,高低错落,前后参差(图 2)。在宫殿群中央外墙涂红色部分为红宫,是历代达赖喇 嘛举行宗教活

动的主要场所,成为布达拉宫的寺庙部分;白宫及其“雪”则作为在世达赖喇嘛的宫殿、政府机构、僧官学校以及“雪”内的监狱、印经院、作场、马厩等, 是达赖喇嘛进行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重要场所成为布达

图2

城墙相连,高低错落

拉宫的宫殿部分。

2 注重群体组合和序列转换,充满环境气氛的感染力和象征意味

2.1丰富的群体组合

建筑首先是一个空间环境,一座建筑的艺术感染力,离不开它所处的环境和组群关系。同时,每一组群又是一个延续不断的序列,人们对建筑整体的审美感受,必须经过环境、组群、室内、室外等各个部分才能获得。通过组群的组合和序列的转换,观赏者能超越静止的3度空间,由4度的时间因素获得更深入、更全面的审美感受。

当人们欣赏一栋建筑时,总是先由外部环境开始,由远及近,先看到它的外部轮廓,后看及细节装饰。待进门后,随着观赏者的活动,建筑的内部空间逐个展 现

出来,先看到的部分是后看到的铺垫,后者是前者的结局。最终就形成了一个有始有终,跌宕起伏的空间序列,使身临其境者得到完整的艺术享受。当我们置身于布达拉宫 之中的时候,就 像在欣赏一部小说或一出戏剧一样,有序言、有开篇、有展开、有情绪酝酿、有造成悬念,最后形成高潮和收尾。

2.2与环境和谐统一

宫殿寺院建筑和周围的环境保持和谐统一,使布达拉宫成为一处无可比拟的风景,它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把人文景观融入自然景观,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在不同的地点和时序观赏,都能有别开生面的感觉。布达拉宫取法自然,依山舒展,因势结缘,不讲究中轴对称,也不讲究黄金比例。在满足实用的前提下,建筑师运用敞、闭、开、遮、曲、转、俯、仰等手法,创造了曲折幽深的内部空间,给人以步移景异的美感享受。根据坡、凹、沟、壑、坪等不同的地势条件,生成若干大小不同的房间,若干房间又连成一楼、一院、一群,内部井然有序,外部又和谐统一。在空间组合上,分层合筑,层层套接,院落重叠,回

图3

上下错落,前后参差

廊曲栏,因地制宜,主次分明,既突出了主体建筑,又协调了附属的各组建筑

(图3)。建筑上下错落,前后参差,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极富音韵节奏美感,又在视觉上加大了建筑的体量和高耸向上的心理感受,是我国古代建筑群体组合和序列转换成功的范例。

2.3鲜明的艺术对比

布达拉宫建筑艺术上的第三个显著特点,是注重艺术辩 证法,大量运用了建筑艺术上的形式美法则。建筑单体和群体,局部和整体之间,以及内部各部分之间配合布置的相互关系,是构成建筑形象的基础。建筑一方面受功能、技术、经济等要素的制约,另一方面又被赋予美的属性,因而要求它具备一定的形式美法则。形式美中的统一、均衡、对称、对比、韵律、比例、尺度、序列、色彩等法则体现于建筑构图原理之中,使建筑变成一个视觉艺术的综合体。运用形式美创造

内部空间和外部体形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创作,布达拉宫在形式美法则的运用上达到了得心应手的地步,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

其中,在艺术上的对比手段上的运用最为显著。建筑师运用了大量的色彩对比手段使布达拉宫更加绚丽多姿。特别是白宫外墙大面积的白色,使人们联想到附近山峦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而红宫外墙的深红色,又与白宫外墙的白色,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从造型上看,布达拉宫为宫堡式建筑群。与内地一些大型宫殿、坛庙建筑不同的是,它的空间序列不是水平方向上推进,而是在自下而上的垂直方向上逐级提高。建筑师在向上步步升高的建筑空间序列中,巧妙地运用了先大后小、先抑后放、明暗相间、曲折多变等多种形式美的对比手法,使整个宫殿建筑抑扬相称,富于变化,形成鲜明的韵律美。

艺术上的这种对比,在布达拉宫建筑上随处可见。如外墙面的峻峭挺拔与水平檐口的舒展平缓,所形成的形式对比;红宫顶部的质感柔软的红色饰带,与镶在它上面的巨大铜质锱金饰物形成的色彩对比;白宫、红宫与金殿、金塔的质感对比;整个建筑群与周围环境的对比,以及处处呈现出的华贵与朴实、细腻与粗拙、人工与自然等等的对比,都强化了布达拉宫的崇高与神圣,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艺术上审美的愉悦。

3 结 语

布达拉宫建筑群利用山势地形,错落布置,使它们与山丘浑然一体,增加了布达拉宫的总体量;突出上山阶道外侧的阶梯形线条,拉长了上山阶道的长度,更增加了布达拉宫建筑的高耸、雄伟感觉;采用较大的墙身侧脚,增加了建筑的稳重感;夸张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布达拉宫的雄伟等等。这都集中体现了我国藏族工匠的智慧,显示了伟大的建筑艺术成就。在佛殿的装修上,室内墙壁、屋架、柱头、栏杆等也都饰满壁画、雕刻和彩画;万尊佛像以及嵌满金、银、玉石、珠宝的佛塔和灵塔等都是研究西藏历史、建筑、艺术和佛教文化的宝贵资料。

参考文献

[1] (美)史坦利?亚伯克隆比.建筑的艺术观[M].天津大学出版 社,2001. [2] 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 杨嘉铭.西藏建筑的历史文化[M].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 [4] 彭措朗杰.布达拉宫[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5] 丁承 .中国建筑艺术全集(13)佛教建筑[M].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1999.

[6] 赵慧民.西藏宫殿寺庙史话[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 社,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