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复习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教师职业道德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28f408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3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1.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①复杂性;②创造性;③示范性;④隐蔽性和长周期性;⑤艰巨性。 2.教师职业道德:又称“师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它体现出社会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①师德要求的高层次性;②师德意识的自觉性;③师德内容的先进性;④教师行为的示范性;⑤师德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 4.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1)调节作用:①通过调节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促进教师爱岗敬业;

②通过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形成尊师爱生的教育氛围; ③通过调节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形成团结协作的教育凝聚力;

④通过调节教师与学校其他成员及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2)教育作用: ①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示范作用;

②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智力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③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具有促进作用;

④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3)导向作用: ①激励作用;②控制作用;③调整作用;④矫正作用。 (4)促进作用: ①有利于社会职业道德的发展和从业者道德素质的提高;

②有利于家庭美德的形成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③有利于社会公德的发展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1.确立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 ①符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 ②反应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③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占据核心和主导地位; ④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要求; ⑤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 2.集体主义原则的内容:

①坚持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 ②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③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 3. 集体主义原则的本质:

①反应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 ②正确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③是构成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

④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道德的根本标志。 4.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一) 含义: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对方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 (二) 基本内容:

①现代教育应体现尊重人道的精神; ②应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三) 坚持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 ①尊重和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 ②真诚的与其他教育者合作;

③对其他参与者提出相应的要求,以形成教育合力。 5.坚持教书育人原则的具体要求: ①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教书与与人是有区别的。教书是传授知识的技能,而育人是关心爱护和教育学生。教书与育人二者之间是因果关系,相互联系。 ②正确理解育人,树立全面育人观。

教师要有全面的育人意识,不仅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培养,培育的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人,能多方面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6.坚持教育公正原则的具体要求:

①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学生具有独立的人格,教师应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时时事事为学生发展着想,研究他们、了解他们、尊重他们,引导他们实现自我。 ②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要求。 ③赏罚分明;

教师的公正严明是学生信任教师的基础,教师对学生赏罚分明必须以教育为前提,在施教中做到赏罚有据、有度、有节和公平合理。 7.人格示范原则: (一) 含义:

所谓人格示范,是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 (二) 意义:

①教师人格是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资格; ②教师人格示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

③教师良好的人格是一种对学生有着直接影响的教育因素。 8.依法治教原则: 1) 意义:

①依法治教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需求; ②依法治教是教育发展的必要要求。 2) 依法治教原则的具体要求: ①依法治教,模范奉公守法; ②模范执行国家政策法令; ③遵守社会主义纪律;

④廉洁自律,抵制社会不良风气。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1.教师良心在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中的作用: ①教师良心对教师的行为选择起指导作用; ②教师良心对教师的行为过程起监控作用;

③教师良心对教师的行为结果起评价作用。

2.教师公正取决于教师对教育规律和每个学生情况的认识水平。

3.教师公正的作用: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

②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③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

④给学生的道德心灵以良好影响。

4.教师义务的作用:(简答)

①履行教师义务,有益于减少和协调教育工作中的“冲突情势”,保证教育劳动顺利进行。 (教师义务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根本利益和教育劳动内在规律对教师行为的总体道德要求,能指导教师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保证和促进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情势冲突”的主因是教师没有认真的履行自己的义务,所以应全身心的热爱学生,认真施教。) ②履行教师义务,可使教师在教育劳动中自觉进行道德上的综合判断,选择正确的教育行为。 (教师义务是社会向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的总和,而不是解决具体利益矛盾的道德要求。由于具体情境具有复杂性,所以教师应从教师义务的高度,进行综合判断,选择对学生和社会有益的教育行为。)

③履行教师义务,有益于教师在教育劳动中自觉培养高尚的师德品质。 5.教师荣誉:即社会对教师道德行为的价值做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教师对自己行为价值的自我意识。

6.教师荣誉的内容:①光荣的角色称号;②无私的职业特性;

③崇高的人格形象;④丰厚的劳动汇报。

7.教师威信:广义而言,是指教育行业特别是整体的学校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信誉;狭义而言,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众所共仰的道德声望。 8.教师威信形成的途径:(怎样在实践中形成教师威信【联系实际并结合形成条件】) ①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要具有过硬的学识,使学生为之钦佩。知识的接受是枯燥乏味的,所以教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应当富于技巧,吸引学生兴趣,在此基础上建立教师威信。) ②日常的师生交往;(日常师生交往中,“身教”更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应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爱”要有度,“严”也要有度。) ③第一印象的建立。(人们相互间的第一印象是往后人际交往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作为教师,应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避免出现有失教师身份的言行。)

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规范》内容: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实践要求:①做爱国守法的模范;

②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自觉做到依法治教; ③将爱国守法寓于教育活动中:

a. 在教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精神。 b. 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会学生明辨是非。

3.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实践要求:①要尊重教育事业,志存高远;

②要甘为人梯,自觉提升精神境界;

③要勤业精业,高度负责; ④要勇于奉献,杜绝敷衍塞责; ⑤让爱岗敬业成为一种习惯。

4.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实践要求:①尊重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a. 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b.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c. 平等公正的对待学生。

②关怀学生,做学生的心理关怀者和健康守护者

a. 全面深入了解学生;

b.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c. 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d. 保护学生的安全,维护学生的权益;

③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5.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6.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7.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8.教师的语言要求:

①语言要规范 ②语言要精炼 ③语言要准确 ④语言要生动 ⑤语言要纯洁

第五章: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1.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意义:

①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目前教育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完善人格的需要; 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2.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内容和任务:

①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认知;②陶冶职业道德情感;③磨练职业道德意志; ④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⑤规范和养成职业道德行为。 3.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①说理疏导法;②榜样教育法;③对比教育法;④个别教育法;⑤情感陶冶法;⑥实践锻炼法。 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①致知(致知是培养趋善避恶的道德意向及情感,从而选择恰当职业行为的重要前提) ②内省(是个体自觉进行道德反思的过程。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教师职业道德理论为尺度;其次要进行实践对照,对的坚持,错的改正;最后进行榜样对照,与先进人物对照,发现自己的差距。)

③慎独(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是对人自律意识的培养,贵在自觉,贵在坚持。) ④躬行(要在实践中防微杜渐,积善成德。) 5.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意义:

①是教师职业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需要; ②是教师道德人格完善的重要环节; ③是实现教师现代化的需要。

6.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过程:①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②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③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④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⑤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第六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

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是善恶标准; 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是至善。 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

①自我评价法 ③加减评价法 ⑤模糊综合评判法

②学生评价法 ④社会评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