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专题辅导与检测:(六)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专题辅导与检测:(六)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26a92c296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c

高考 文科

专题跟踪检测(六)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A级——基础提速练

我国西南地区峰丛洼地面积广布,其中甘房弄洼地是世界上最深最陡的峰丛洼地。该洼地深530米,面积约2.35平方千米,底部的小块圆形平地上生活着几户村民。田地和房屋坐落在平地上,四周梯田和水柜(蓄水池)环绕。近些年当地政府开始特别关注甘房弄洼地长期贫困的问题。据此完成1~3题。

1.甘房弄地势低洼,但村民并不担心出现洪涝的主要原因是( ) A.植被覆盖率高 C.年降水量较小

B.梯田储水量大 D.地下水排泄快

2.村民日常生活中长期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 A.滑坡和崩塌 C.野生动物侵袭

B.土地贫瘠 D.水源短缺

3.为了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实现精准扶贫,当前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最可能是( )

A.封山育林 C.开发矿产资源

B.鼓励村民外迁 D.发展对外交通

解析:1.D 2.D 3.B 第1题,植被覆盖率高,并不能储蓄大量降水,A错;由材料分析可知,甘房弄洼地主要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C错;该地的岩石主要为石灰岩,因此该地虽然降水较多,但由于石灰岩渗水严重,地表水快速转化为地下水,而且地下多暗河,地下水排泄较快,因此该地不易出现洪涝灾害,B错,D对。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石灰岩广布,水体下渗严重,地表水不易存留,而且该地地下暗河、落水洞较多,导致地下水的排泄速度较快,从而导致该地地表水资源短缺,D对;滑坡和崩塌属于地质灾害,是突发性问题,不会经常出现,A错;该地土层较薄,土壤贫瘠,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但是通过一些措施可以改善,因此也不是日常生活中需要担忧的问题,B错;野生动物侵袭也是偶发事件,不属于日常问题,C错。第3题,鼓励村民外迁,一方面可以缓解该地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B对;封山育林,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但是改善不了该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A错;开发矿产资源,能够加快该地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C错;发展对外交通,能够加强该地与外地的联系,但是不能有效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D错。

下表示意山东半岛烟台市(37°52′N,121°39′E)某气象站某年1月份的暴雪期间每天固定时间测得的积雪深度与地表温度的关系。读表完成4~6题。

地表温度/℃ 2日 -2 3日 -14 4日 -9 5日 -7 6日 -6 高考 文科

积雪深度/cm 4.据表中数据判断( ) 1 9 11 15 17 A.地表温度越低,积雪深度越大 B.积雪越深,地表温度的变化越大 C.积雪达到一定深度时,地表温度变化很小 D.积雪越深,地表温度越高

5.烟台市冬季多暴雪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上升气流旺盛 B.远离冬季风源地,受冷高压控制时间长 C.来自海洋的气流受山地阻挡抬升降雪 D.地处低地,受地形逆温影响较大 6.冬季暴雪对烟台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 A.苹果等果树枝条被压断,产量降低 B.病虫害增多,农业产量下降 C.土壤水分减少,来年小麦减产 D.光照增强,植物光合作用加强

解析:4.C 5.C 6.A 第4题,由表格数据可知,积雪厚度由1 cm增加到9 cm时地表温度由-2 ℃变为-14 ℃,变化较大,由15 cm增加到17 cm时地表温度由-7 ℃变为-6 ℃,变化较小,所以积雪达到一定深度时,地表温度变化很小,B、D错,C对。3日气温最低,但积雪不是最厚,A错。第5题,烟台位于渤海南岸,山东半岛山地丘陵北侧,冬季来自渤海的水汽受到山地抬升形成降雪,C对。如果没有充足的水汽,即使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也不能形成降水,A错。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B错。受地形逆温现象影响,空气对流运动受阻,不易形成降水,D错。第6题,持续的低温、暴雪,会使病虫害减少,B错。冬季暴雪使土壤水分增加,来年小麦可能增产,C错。积雪覆盖时间过长、积雪过厚使植物光合作用减弱,D错。积雪过厚可能压断苹果等果树枝条,从而使果树减产,A对。

(2019·合肥调研)传统民居蕴含丰富的地理信息。我国地域辽阔,传统民居呈现诸多不同。下图为我国行政区划图。据此完成7~8题。

高考 文科

7.①②③④四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分别是( ) A.内蒙古、秦、藏、滇 C.滇、内蒙古、秦、藏

B.秦、内蒙古、滇、藏 D.秦、内蒙古、藏、滇

8.与①②③④四个省级行政区对应的传统民居分别为( ) A.“竹木的家”“地下的家”“流动的家”“石头的家” B.“地下的家”“竹木的家”“流动的家”“石头的家” C.“石头的家”“竹木的家”“地下的家”“流动的家” D.“流动的家”“地下的家”“石头的家”“竹木的家”

解析:7.A 8.D 第7题,由行政区划图可知,①为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②为陕西省,简称“陕”或“秦”;③为西藏自治区,简称“藏”;④为云南省,简称“云”或“滇”。故A项正确,B项、C项和D项错误。第8题,由上题解析可知,①为内蒙古,以游牧业为主,为适应游牧业发展,传统民居为蒙古包,被称为“流动的家”;②为陕西省,部分区域位于黄土高原上,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传统民居为地坑院和窑洞,被称为“地下的家”;③为西藏,西藏位于青藏高原上,传统民居就地取材,多以石头为建筑材料,被称为“石头的家”;④为云南,森林分布广,云南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气候湿热,典型的传统民居为竹楼,以竹木为原料,被称为“竹木的家”。综上可以判断D项正确,A项、B项和C项错误。

(2019·江西五校联考)八达岭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中非常雄伟壮观的一段,而穿行于该区的京张铁路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其“人”字形的设计更是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读图完成9~11题。

高考 文科

9.从图中可以看出,长城的走向特点为( ) A.沿等高线 C.沿山谷线

B.沿山脊线 D.连接聚落

10.图中能眺望到八达岭关城的地点是( ) A.甲地 C.丙地

B.乙地 D.丁地

11.图中“人”字形铁路线的设计目的是( ) A.避开河流,节省建设桥梁的成本 B.绕过山岭,减少开挖隧道的成本 C.既方便列车停靠,又可降低坡度 D.尽量平行于等高线,缩短运输距离

解析:9.B 10.C 11.B 第9题,根据等高线图的判读规律可知,若等高线的凸出方向指向较小的数值,则凸出处为山脊。读图可知,长城是沿山脊线延伸的,故B选项正确,A、C选项错误;山谷地势较低,靠近水源,聚落往往位于山谷,故D选项错误。第10题,图中丙地和八达岭关城之间是山谷,不影响通视,所以丙地可眺望到八达岭关城,C选项正确;甲、乙、丁三地与八达岭关城之间均有地物阻挡视线,不能通视,故A、B 、D选项错误。第11题,图中“人”字形铁路沿山谷延伸,地形起伏较小,均绕过山岭,目的是减少开挖隧道的成本,故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方便列车停靠不是铁路线设计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故C选项错误;“人”字形铁路线会加长运输距离,故D选项错误。

B级——重难提分练

(2019·福建三校联考)下面图1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m),图2是风力曲线图,其中两条曲线对应图1中甲、乙两地。读图回答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