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生的职业幸福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浅谈医生的职业幸福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19fa6e89b6648d7c1c746d9

浅谈医生的职业幸福感

陈懿 62014096

摘要:医生的职业幸福是医生在医疗工作实践中感受职业理想与实现工作目标而得到的精神满足,以及在追求理想与目标过程中得到的愉悦的心理体验。本文认为影响医生的幸福感的因素有:职业观、个人期望、成就感、社会待遇、医院评价、劳动强度、婚姻生活;提高医生职业幸福感的方法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及组织文化、丰富医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自身专业成长、学会情绪调节、实行人本化管理、培养坚强的心理素质及良好的行为规范、不断提高自我认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关键词:幸福感

一、什么是幸福感

幸福感是指个体对幸福生活的一种主观感受,是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时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不同的个体面对同样的客观条件其主观幸福感不同。幸福感的实质是持续性的愉悦。人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产生幸福感。

一个美国学者在2009年曾提出来一个模型,将一个人的幸福分成五大部分:生理幸福感、情绪幸福感、知识幸福感、社交幸福感、精神幸福感。医生这一个救死扶伤的职业是精神享受大于物质回报。医生职业幸福感是指医生们在平时工作中通过不懈地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是医生通过辛勤努力把病人从疾病状态带回到健康之路之后,因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感受到的职业乐趣和人生欢愉。北京协和医院一位老专家曾告诫年轻医生:“有志从医者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为了患者的利益,常会加班工作,打乱个人安排和家庭生活,而金钱和名誉却不能成为追逐的目的。医生应该自问能否永葆奉献精神,否则会充满矛盾、

[1]

懊恼和不悦。”这位老专家认为,医生的快乐之本就是怀着一颗悲天悯人之心,帮助病人解除痛苦。

二、医生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1、职业观

对医生职业的正确认识,是影响医生职业幸福感的关键因素。医生的幸福就是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不辞劳苦,勤勉敬业,帮助病人战胜疾病。美国医生特鲁多将医学概括为: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医生需要耐心、细心、爱心,这些能帮助医生找到职业的认同感和幸福感,从而消除职业倦怠,觉得医生是一个能给人带来健康和幸福的职业[2]。医生用天使的情怀创造快乐,用伦理道德播撒幸福的种子。

2、个人期望

有的医生个人期望过高,没有正确了解医生的职业发展现状,没有形成自己合理的社会定位和物质、精神及心理需求上的合理期待,也没有从长远角度正确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及合理设计自身的专业发展,并进行必要的反思和自我修

正。当个人期望未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职业倦怠,感受不到救死扶伤的幸福和快乐。

3、成就感

医生的成就感来源于外在的评价。当自己的工作和行为满足了外在所要求的标准时,就会得到一种正面的评价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当医生用自己的才智辛劳换来病人的康复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反之就会影响他的幸福感。

4、社会待遇

待遇是一个多元的概念,它不仅仅是工资、奖金。现实中的金钱、地位、权力以及消费水平上的差距,最易诱使人们产生心理上的失衡,使医生感到某种程度上的不安。美国十大年薪最高的工作最具吸引力的岗位中,有7个属于医疗行业。相比之下,国内医生的薪酬则显得非常“寒酸”。2012-2013年度,我国医生年均收入为67516元人民币。其中心胸外科医生以年收入73851元高居我国医生收入榜首。其次是神经科73680元和老年病科73657元,垫底的是中医科55507元及全科49284元。《医学界》的调查显示,有92.7%的医生认为自己工资偏低,其中43.3%为副主任医师、41.8%为主任医师,每月工资仅3000-5000元。同时,社会给予医生的过度期待和舆论压力,也易使医生的内心感到疲倦甚至产生厌恶这个岗位的念头。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带来的暴力伤医事件不断发生,更是极大地影响了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感。

5、医院评价

医院评价公正与否对医生成功时的情感体验是不同的,评价指标的科学和评价过程的公正能有效激励医生的积极性。反之则挫伤医生的积极性。医院要建立公平合理、公开透明、公正廉明的考评体系和管理制度。在收入分配方面,应用先进的绩效考核体系,制定合理的收入调节政策,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适当拉开不同岗位的薪酬差距,体现知识含量和劳动价值。在职称晋升、评先表优方面应向临床一线倾斜,向技术好服务优的医生倾斜,与学历、医疗、科研、岗位挂钩,增强医生职业的认同感。在干部任用方面要敢于创新,大胆任用有突出业绩和贡献的人才。只有评价指标做到面对全体职工没有任何的私心偏见,使成员得到平等的成功机会才有助于医生幸福感的形成。

6、劳动强度

现在医生的工作量普遍偏大,就诊病人多,在加上劳动时间长,有时中午休息时间还在加班赶病案。从早晨8点起来到晚上5点下班是常有的事情,一整天呆在医院不是看病、写病史,就是坐班开会、案例分析讨论,这样特别会使年轻医生对此工作产生厌倦感。加拿大一所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医生的角色与医生的幸福感具有相关性。Vivienne Walters通过邮寄问卷调查的方法对5205名医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多数医生认为工作超负荷、轮班、家庭的责任、孩子的照顾对幸福感的影响较大。此外,缺乏上司的支持也是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之一[3]。

7、婚姻生活

婚姻生活被人们视为幸福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国社会经济学家调查发现,人通常在结婚后变得更幸福快乐。在打算结婚的2-3年之前,人们会觉得比以前更幸福,而结婚的这一年对他们来说则是最幸福的时光。诺丁汉大学社会与社会规则教授斯蒂芬·约瑟夫说,“当家庭关系满足了人们的归属感,我们就感到自己成功了。”所以,婚姻因素会有助于提高幸福感水平。关注医生的婚姻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因婚姻、家庭、子女的后顾之忧,可以提高医生的职业幸福指数。

三、提高医生职业幸福感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幸福,没有一个划一的界定。例如,相同的生活环境遭遇,甲会倍感幸福,乙或许会深感痛苦。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不同。作为医生,对于我们的职业是否感到幸福,关键在于是否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观。医生要获得职业幸福感就应当把这门职业当作实现自身价值的事业;把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酸甜苦辣当作是幸福和快乐,不为委屈、劳累、不被人理解而烦恼。

医生要安于平凡,医生的劳动是平凡的,但其中却又孕育着伟大。当医生就要培养从平凡中见伟大的救死扶伤精神。

医生要淡泊名利。这一工作性质是属于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的社会型工作。当医生就要努力排除追名逐利的“小市民”心理,以平常的心态,高兴的心情,去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医生要乐业。何谓乐业?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喜”、“爱”的情感。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本来是使人幸福的事业,应该让人充满幸福感。那些做出成绩的医生,他们最突出的特点是工作中充满着有滋有味的幸福感。医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找到了兴趣和热爱,就会以饱满的热情去帮助别人,就会成为一个好医生。

2、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及组织文化

医生的幸福感的提升需要有一个好的组织文化。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医生职业幸福感的基础。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应当有领导的关爱,同伴的互助,公正的评价,社会的认可。医院应努力创建充满爱心、理解和支持氛围的人文环境,营造一种沟通、包容、诚信的温馨和谐氛围,使医生感受到现实中的幸福。良好的组织文化可以使员工产生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个人的发展与组织未来的发展统一起来,使员工在组织的发展中不断成长与进步,获得持续的动力与团队协作的快乐,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一种积极、奋进、向上、和谐的组织文化。一个和谐的组织文化能让医生在幸福的环境中工作,使他们有自豪感与使命感。良好和谐的环境对于一个人工作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假如医生在一个待遇福利等各方面都很好的的单位工作,但是整个单位的环境对于个人的发展、兴趣爱好等都感到非常的压抑,这样的工作环境,即使再好的报酬,工作起来心理也是感觉很累,工作不痛快,心理压力大。反之,在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就能激发人的一工作热情,这种热情就是来源于对事业、对工作、对理想的追求,医生始终对组织充满使命感和责任感,对组织充满希望,工作时充满快乐。和谐的组织环境能使医生知道珍惜工作岗位,增强对组织的凝聚力和忠诚度。有了与组织同呼吸,共命运的意识,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工作有了良好的氛围、恰当的岗位,工作,学习,生活相辅相成。在这样的组织文化中,员工才会感到幸福与充实。在组织中,提倡学习性文化,大家在一起相互交流与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组织的凝聚力。

3、丰富医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医院要注意物质、精神奖励的有机结合,尤其是进行精神上的鼓励和褒奖。医生在获得某种成功后应该给予其及时的积极评价,让医生充分体验这份职业的幸福感。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企业员工的职业幸福感每增加5%,客户满意度会相应增加11.9%,企业组织效益也会随之提升2.5%[4]。由此可见,员工心理愉悦程度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就会得到很好的提升。也就是说,员工在充分体验职业幸福感后,就会产生一种对企业的认同感,并感觉工作是一种快乐,从

而带着愉快的心情,积极投入到日常工作中。所以,医院要努力建设健康快乐的医生文化。组织开展职工们喜闻乐见的业余文化活动。比如,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岗位技能竞赛、拓展训练、文化培训、演讲书法摄影比赛等活动,一方面可丰富医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打破两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另一方面也陶冶了医生的情操,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提升审美能力,增加生活情调,化解工作劳累和生活压力,舒缓情绪,避免陷于单调枯燥的疲劳战。通过文化活动,可以加强员工之间的协作和联系,消除隔阂,享受业余生活的快乐,让医生群体中弥散一种快乐的空气,使医生获得一种幸福的感受,使医生的精神境界不断提升发展,成为高素质的医生。医生们应学会自我调节与控制,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娱乐活动,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处世心态,正视自己的工作岗位要求,以积极乐观的心境对待工作,合理规划与发展自我,将身心完全地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中去。

4、提高自身专业成长,学会情绪调节

医生的专业成长,应该包括专业精神、专业修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四个方面,其中专业精神起引领作用。作为医生要十分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强化服务意识,以精湛的教学艺术、优质的服务、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病人及家属的感动与尊重。这样医生才会感悟到自己的价值,享受到作为医生的幸福,体味到对生活和事业的挚爱。医生这个专业发展必须在临床实践中才能实现,医生必须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自主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付诸实施,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人。李桂华[5]等发现不同学历的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有差异,博士历的医务工作者职业幸福感最高,而本科生最低。这与苗元江等[6]的研究结果类似。医疗卫生这一行业对学历要求较高,一般要求硕士以上学历才能从事临床医生的工作。同时,拥有高学历的医生更容易获得患者和家属的敬仰和信,更能体现其能力和价值。因此其职业幸福感最高。而本科生这一医务群体,在目前这种人才济济的工作环境中,压较大,因此其职业幸福感最低。这提示医院管理者应积极创造良好 的学习氛围,多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提高整体的学历水平,从而提高其职业幸福感。这就是如今的我为什么需要读硕士学位的原因,提高职业幸福,必须提高自身的学历水平。

成长之路不会一直一帆风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当我们在这条成长的道路上前进时,免不了会有跌宕起伏的情绪。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学会调节自己情绪,不能让它影响我们的工作及生活。情绪调节对促进目标达成、社会适应、心理健康和幸福感都有重要意义。情绪调节能力不足容易导致情绪障碍和各种问题行为。作为一个医生,如果连自己的情绪都掌控不了,自身都有心理问题,又怎么能诊治病人呢?情绪调节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得的能力。我们可以在和环境、他人的互动过程中学到并使用各种调节情绪的方法。情绪调节的方法有很多。有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调整主观情绪体验或表达以适应目标和情境的要求、消耗认知资源少、并且不产生短期或长期的负作用;有的方法却不能有效地改变情绪,或消耗认知资源多,或给身心健康造成一些负担[7]。年青医生一般在脾气性格上过于浮躁,所以要不断培养自己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应对各种复杂境况的情绪调节能力,向资质年长的医生探讨工作经验,学习他们为人处世的方法。

5、实行人本化管理

医生的压力,有不少负面的压力来自于管理的改革,有时改革越多,对于医生来说压力越大,离幸福越远。职业的压力,常常使医生陷入职业的倦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