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5 自相矛盾 公开课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20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5 自相矛盾 公开课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16a27f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28

15.自相矛盾

课题 自相矛盾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 “吾、弗、夫”3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矛、盾”等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矛盾、何如、弗能”等词语,联系上下文教学 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目标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7.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教学 重点 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第一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 “吾、弗、夫”3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教学 目标 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设计意图 “矛、盾”等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矛盾、何如、弗能”等词语,联系上下文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 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 导入 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 (5 )分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 钟 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 【出示课件2】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 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

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 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 作品的一种体裁。简单地说“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 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引导交流:说说自己了解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农夫和蛇》等。)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板书课题:自相矛盾)学生齐读课题。 交流寓言,导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4.理解题目: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对课文题目的理解。(矛 是古代人作战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是古代人作战中保 护自己的盾牌。“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难一》。) 5.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 韩非子 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 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 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所写作品后来集为《韩 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 6.谈话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非子的寓言《自相 矛盾》,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引导学生了解什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整个故事,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么是寓言的基础上,告高潮和结局,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寓言告诉我们诉学生学习寓言的方的道理。 7.教师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新课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学 (33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分钟 (3)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法,并把这一方法渗透在整节课的教学之中。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 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了解文言文。 【出示课件4】文言文的简单演变 【出示课件5】文言文与白话文的简单区别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6】 (1)楚人:楚国人。 (2)鬻(yù):卖。 (3)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4)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5)利:锋利。 (6)以:用。 (7)弗:不 。 (8)应:回答。 (9)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三、再读感知,交流学法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 思。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事的?是按照什 么顺序来写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借助注释读懂古文。 (1)方法:读懂古文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结合课文中的注 释。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 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 个词、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实在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借助外 界的各种力量来进行理解。 (2)运用:比如文中的句子,就可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 上借助注释就能把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理解了,还能根 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来把握课文内容的要点,从中明白读书 的方法。 四、指导朗读 1.【出示课件7】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 指导学生掌握朗

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读节奏,为更好地朗读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和理解课文奠定了基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学生练习朗读。 3.小组学生互读互听,互相评议。 4.教师范读。 5.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2)分钟 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出示课件8】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读熟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加的字注音。 楚人有鬻( )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 )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 )曰:“吾( )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 )...子之盾,何如?”其人弗( )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二、把下列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楚人 卖。 鬻 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誉 楚国人。 陷 锋利。 利 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以 回答。 弗 用。 应 不 。 【答案】 一、yù dùn máo wú xiàn fú 二、楚人:楚国人。 鬻:卖。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