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项检测卷(八)现代生物科技专题A卷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项检测卷(八)现代生物科技专题A卷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0fe67e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f

基础保分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在获得目的基因时使用 B.重组质粒的形成是在细胞内完成的

C.目的基因必须整合到受体细胞的DNA中才能复制 D.通过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定向地改造生物的性状

解析:选D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重组质粒是在细胞外构建完后再导入受体细胞的;重组质粒上有复制原点,不整合到受体细胞的DNA中也可复制;由于目的基因是已知的基因,所以可以定向地改变生物的性状。

2.下列关于核酸分子杂交和抗原—抗体杂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酸分子杂交是指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的杂交 B.抗原—抗体杂交的原理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核酸分子杂交可检测目的基因的存在和转录 D.抗原—抗体杂交常以目的基因产物作为抗体

解析:选C 核酸分子杂交可以是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的杂交,也可以是 DNA单链和RNA单链的杂交;抗原—抗体杂交的原理是抗体能与对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核酸分子杂交可检测目的基因的存在和转录;抗原—抗体杂交中目的基因产物常作为抗原。

3.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若将白菜和甘蓝两者的花粉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得到杂种细胞,再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幼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培育出的“白菜—甘蓝”植株不能结子 B.该诱导融合过程一般使用灭活的病毒 C.该培育过程中的变异为染色体变异 D.该过程中需要向培养基中添加植物激素

解析:选B 白菜、甘蓝的花粉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得到的“白菜—甘蓝”植株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不能产生正常生殖细胞,不能结子;灭活的病毒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植物细胞杂交的后代染色体数目与亲本不一致,为染色体数目变异;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向培养基中添加植物激素调节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4.(2018·启东高级中学期末)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苗,获得具有抗病毒的新品种 B.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人工种子,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C.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获得紫草素,实现了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D.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萝卜—甘蓝”,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1

解析:选A 因为分生组织的病毒极少,甚至没有病毒,所以将分生组织(如根尖、茎尖)进行离体培养能获得脱毒植株,但不能获得抗病毒植株;经细胞培养技术产生的胚状体可直接制作“人工种子”,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组织培养技术除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外,还可广泛应用于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如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获得紫草素;白菜和甘蓝不属于同一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的“白菜—甘蓝”,能够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5.下图为培育甘蔗脱毒苗的两条途径,研究发现经②过程获得的幼苗脱毒效果更好。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所取茎尖中的叶原基具有较高的分裂、分化能力 B.②过程的作用可能是阻碍病毒等进入茎尖分生组织 C.③④过程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了细胞脱分化 D.培养基A、B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不同

解析:选C ①过程取带叶原基的芽进行培养是因为芽具有较高的分裂和分化能力;②过程经过热水处理后脱毒效果好,与阻碍病毒进入有一定的关系;图中③和④均为再分化;一般情况下,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高有利于分化出根,比值低有利于分化出芽,所以培养基A、B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不同。

6.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下列处理不恰当的是( ) A.提供种类齐全的营养物质 B.提供纯氧以保证细胞的呼吸作用 C.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要进行无菌处理 D.提供适宜的温度和pH等环境条件

解析:选B 动物细胞培养所需的气体环境是95%的空气加5%的CO2。 7.如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的简明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效应T淋巴细胞 B.②过程使用胰蛋白酶有利于杂交瘤细胞的形成 C.③同时具有脾脏细胞和鼠骨髓瘤细胞的所有特性

2

D.④是经筛选培养获得的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解析:选D ①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效应B细胞(浆细胞);胰蛋白酶常用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其作用是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图示②过程应使用促融剂如聚乙二醇(PEG);图示③为杂交细胞,但不一定是符合要求的杂交瘤细胞;图示④是经筛选获得的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8.在核移植时,通常将整个体细胞而不是细胞核注入去核卵母细胞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体细胞太小因而获取细胞核较困难 B.细胞质中遗传物质少因而对遗传的影响很小 C.直接将体细胞注入卵母细胞简化了操作程序 D.体细胞的核离开了原来的细胞质将不能存活

解析:选D 体细胞太小,获取细胞核较困难,将整个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中操作简单一些,且细胞质中遗传物质少,对遗传的影响很小。

9.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卵裂期细胞的体积随分裂次数增加而不断增大 B.囊胚的滋养层细胞可发育成生物体的任何组织器官 C.动物胚胎发育的早期有一段时间是在透明带内进行的 D.培育试管婴儿涉及体内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解析:选C 卵裂期细胞的体积随分裂次数增加而不断减小;囊胚的滋养层细胞可发育成胎盘和胎膜;动物胚胎发育的早期有一段时间是在透明带内进行的,因此孵化前的早期胚胎处于游离状态;培育试管婴儿涉及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10.供体的胚胎移植到受体后,游离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形成胎盘与受体相连,并通过胎盘与受体的血液发生物质交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受体为供体胚胎发育提供条件

B.受体与胚胎血型应相同,否则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C.受体与胚胎血液混融在一起 D.游离的胚胎心肺功能都能正常运转

解析:选A 受体对移植的胚胎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受体与胚胎血液不发生混融;游离的胚胎没有心肺器官。

11.“1+1>2”体现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是( )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 D.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

3

解析:选D 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12.(2018·扬州期末)通过转基因技术,人类培育了众多的转基因生物并开发了转基因食品。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转基因生物体内导入了外源基因 B.转基因食品一定对人类健康有害 C.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成分不一定改变 D.我国十分重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解析:选B 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动植物体内,从而产生具有特定优良遗传性状的个体;目前,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在科学上还没有定论;外源基因大多数是自然界已存在的基因,所以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成分不一定改变;我国十分重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13.(多选)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相关工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限制酶能识别并切割DNA任意序列 B.DNA连接酶与Taq酶作用位点不同

C.没有与目的基因重组的质粒也可以进入受体细胞 D.使用质粒载体可以避免目的基因在受体内被分解

解析:选CD 限制酶具有特异性,能识别DNA上特定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置上切割DNA分子;DNA连接酶与Taq酶作用位点都是磷酸二酯键;进入受体细胞的有普通质粒和重组质粒;质粒的特点之一是能够在宿主细胞内稳定存在,故将目的基因与质粒重组可以避免目的基因在受体内被分解。

14.(多选)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培养时常用胃蛋白酶制备细胞悬液 B.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

C.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的杂种植株含有两个亲本的遗传信息 D.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对细胞进行多次筛选的目的和方法相同

解析:选BC 动物细胞培养制备细胞悬液常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组织;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第一次筛选是利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得到杂交瘤细胞,第二次及后面的多次筛选是利用抗原—抗体杂交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15.(2019届高三·南京、盐城联考,多选)梅花鹿属于单胎动物,季节性发情,育种工作者希望通过胚胎工程技术对优良品种进行扩大繁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给供体母鹿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使其一次排出多个卵子 B.培养早期胚胎的培养液中含有维生素、激素等多种能源物质 C.当受体数量有限时,可采用胚胎分割技术以获得更多的后代 D.梅花鹿的胚胎形成后一直处于游离状态,为胚胎收集提供可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