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现代汉语词性专题复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初中现代汉语词性专题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0fe05b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2f

——慢慢(的)

双音节:AABB老实——老老实实 整齐——整整齐齐;清楚——清清楚楚 大方——大大方方 或A里AB式

马虎——马里马虎 胡涂——胡里胡涂;慌张——慌里慌张 小气——小里小气

重叠后一般表示程度加深。用在名词前表示程度适中,兼带有爱称的感情色彩。如“高高的个子”、“红红儿的脸”。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端正、纯洁、坚定、健全、壮大、活跃、严格、丰富”等是形容词又是动词,“端正态度”是使态度端正的意思,“丰富文娱生活”是使文娱生活丰富的意思。这里的“端正、丰富”是动词。“直着身子”、“红着”、“花了眼”中的“直”、“红”、“花”表示事物存在某种状态,也应看作动词。

(四)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零”。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此外还有倍数、分数、概数。 倍数是由数词加量词“倍”构成,如“一倍、五倍、十倍”。分数常用固定词组表示。格式是“几分之几”。概数的表示法有两种;第一,在基数后面分别加上多、把、来、上下、左右”等,如“一百多”、“一千左右”;第二,相邻的两个基数连用,如“三四(个)”、“十七八(个)”、“五六百(个)”。此外,“三两(个)”。“三五(个)”等两个基数连用的习惯用语也表示概数。 数词的语法特点:

1.数词经常出现在量词前边,例如“一个”、“五本”、“两次”等等。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不直接同名词组合,文言格式或习惯用法中,数词才直接修饰名词。例如“一针一线”“一草一木”“千山万水”“三心两意”等。 2.倍数只能用于数目的增加,不能用于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用于数目的增加,也可用于数目的减少。表达数目的增减必须拿原来的数目做基数,不能拿增减后的数目做基数。数量增减有一套习惯用语。 1. 第一、表示数量增加的: 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了四倍”,不能说“增加了五倍”。

增加到(为);增长到(为)、上升到(为)——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到五倍”,不能说“增加到四倍”。 2. 第二、表示数量减少的: 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指差额。例如从十减少到一,应该说“减少了十分之九”,不能说“减少了九倍”. 减少到(为)、降低到(为)、下降到(为)——指减少后的余数。例如从十减到一,以分数计算,应说“减少到十分之一”。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可分两类: 1.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1)有专用的,如:

度量衡等单位:尺、丈、升、斗、两、斤、磅、吨、分、亩、顷、刻、元、角、米

个体单位:个、位、件、本、间、把、条、根、棵、张、匹、块、片、只、架、枝、艘、辆、幅、座、句、段、篇、章、首

集体单位:双、对、副、堆、批、群、帮,班、套、串、打(dá)、伙 不定单位:些、点

(2)有借用的,如: 摸(摸了摸、摸一摸)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和外语相比,其中量词特别丰富,这就使现代汉语增加了区别同音词的功能和形象化的表达手段,如“一口剑、一枝箭”,“一线阳光”,“一小串珠子”。

近几十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复合量词,例如: 架次、人次、吨公里、吨海里、秒立方米 2.动量词:量词表示动作的量,也有专用和借用两类。专用的如“去一次”“念一遍”“哭—场”“走一趟”的“次、遍、场、趟”。借用的如“看一眼”“砍一刀”“玩一天”的“眼、刀、天”。

(六)代词: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叫人称代词;表示疑问的叫疑问代饲。指称或区别人、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可分三种: 第一人称指说话一方,单数用“我”,复数用“我们”或“咱们”。第一人称指听话的-方,单数用“你”,敬称用“您”;复数用“你们”,敬称用“您几位”、“您诸位”。第三人称指说话和听话以外的第三方,一单数用“他、她、它”,复数加“们”,“它”不指人而指物。 “我们”和“咱们”的用法并不完全一样。“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双方,可以称为“包括式”,“我们”和“咱们”在同一场合出现,“我们”只包括说话人在内的若干人,排除听话人,可称为“排除式”。例如几位客人向主人告别时说:“我们走了,咱们再见吧。”但是,普通话“我们”可以是“排除式”,也可是“包括式”。例如:

①你以为妈怕穷么?怕人家笑我们穷么?②王先生,你放心去吧,过几天我们一定去看你。

例①“我们”是“包括式”,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例②是“排除式”,不包括听话人。“咱”有时相当于“我”,有时相当于“咱们”。

人称代词:我、咱、你、您、他、她、它、我们、咱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自己、自个、儿、别人、人家、大伙儿、大家、彼此

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儿、哪里、哪会儿、多会儿、几、多少、怎样、怎么、怎么样、多

指示代词:这、那、这儿、这里、那儿、那里、这会儿、那会儿、这些、这么些、那些、那么些、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这么、那么

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一)副词——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1、【表程度的】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 2、【表范围的】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 3、【表时间频率的】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赶紧

4、【表肯定否定的】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 5、【表语气的】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

注意:1.副词只有“很”、“极”可以作补语。例如: ①这办法好得< 很> 。②这办法好< 极> 了。 2.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

(1)单用的:说了又说 吃得下就吃 说清楚再走 下大雨也去

(2)前后配合用的:又…又 越…越 也…也 不…不 既…又 非…不

(3)和连词配合用的:不但还 只有……才 既然……就 虽然……却 如果……就 不论……

都 即使……也 除非……才

3.“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

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例如: 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副) ②你没有《诗经》吗?(动) 4.有少数形容词和某些副词,都经常作状语,要细心分辨。例如: ①雨后青山格外秀丽。 ②这件衣服特别好看。 ③你不能持一概否定的态度。 ④大家一致同意大会的决定。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词的组合来分辨它们的词性。例如:我们可以说“任务特别”, 也可以说“(特别)任务”,但“格外”没有这种用法。可见“特别”是形容词,“格外”是副词。又如:可以说“意见一致”,也可以说“(一致)意见”,“一概”没有这种用法。能作谓语、定语、状语,而意义不变的是形容词,不能作谓语、定语的是副词。

5.“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合时是形容词,同动词、形容词组合时是副词。因在两

个位置上意义是不同的。比较下边两组词:

甲:白布、老朋友、怪事、净水 ; 乙: 白跑一趟、老说不完、怪好看、身上净是泥

(二)介词——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虚词。例如: 1、【表时间】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趁、乘、随着、赶、临 2、【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顺着 3、【表方式、方法的】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经、通过、根据、据、以、将、 就、

凭、用、靠、拿 4、【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 5、【表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 管、 论、顺、连 6、【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 7、【表排除的】除了、除非

注意:1. 介词结构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例如: 〔在阅览室〕看书(表处所),〔从早上〕作<到晚上>(表时间), 〔沿着河边〕前进(表方向),〔对学生〕负责(表对象) 〔连根〕拔起来(表对象),〔比过去〕更好(表比较) 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例如:

①他作了一个(关于诗人杜甫)的学术报告。②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正确的。

2.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来的,有的介词跟动词的界线是清楚的,如“从、被、对于、关于”等。有的词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场合是动词,如“在、比、给”等。例如: ①他把书放在桌上。(介词) ②他在家里.(动词) ③许多同学都比我学习好。(介词) ④我们要比干劲,比速度,比质量。(动词) ⑤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 ⑥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

区别: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也不能用肯定否定并列方式提问,动词可以。介词后边不可

以带时态助词“了、着、过”(“为了”、“为着”、“当着”中的“了、着”不表时态),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它们的意义也不同,如例①中的“在”表示“放”的处所; 例②中的“在”是“属于”或“存在于”的意思。能作介词用又能作动词用的还有“由、让、朝、往、用、拿、经过、通过”等词。 (三)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

例如“和、跟、同、与、而、而且、及、以及、不但、不仅、或、或者、虽然、但是、然而、如果、即使、那么、因为、所以、因此”等。 “和、跟、同、与”四个词都有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例如: ①我和他都去过。(连词) ②我曾经(和他)去过。(介词) ③([和他]去北京)的人都回来了。(介词) 上述三例中的“和”都可以用“跟、同、与”替换。用作介词时,口语常用“跟”,书面语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用“和”,“与”带有书面语色彩。 连词“和”与介词“和”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两者共作一个成分,可以互相调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的词语不是并列关系,不能互换位置。第二,介词“和”前面可以出现状语,连词“和”不能。第三,介词“和”有时可以出现在一个句号或一个成分的前头,连词“和”不能,如例②。 “和”等用作连词和介词,在有的句子里会有歧义,如“我和地谈话”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他”可能谈话,也可能不吭声。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在书面语中一般把“和”用作连词,把“同”用作介词。例如:④不多时,许大嫂快手快脚的收拾了碗筷,拈了几块烧饼带给阿细和阿娇,便同秀英、凤容一道离了家,走回小艇去了。 (四)助词——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常见的有下面这些:

【结构助词】的(底)、地、得、所 【时态助词】着、了、过、来着, 【比况助词】似的

【语气助词】的、了、吧、呢、着呢、嘛、呗、罢了(而已)、也好、也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