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3 鉴赏表达技巧专题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8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3 鉴赏表达技巧专题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0dac12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e7

考点3 鉴赏表达技巧

时间:40分钟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11分)

[双调]折桂令·九日

[元]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 ①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②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③苏轼曾有诗句:“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1)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前三句,写诗人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

B.接下来,“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写尽了自己现在所居官场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采用了实写的手法。

C.七、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是诗人有感于眼前之景,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有思于今昔的境况而发出深沉感慨: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D.七、八两句化用了古人诗句,由于添加了“西风白发”这一意象,因而在意境上更胜一筹;同时,倒装加对偶的句式,韵律和谐,也可以看出诗人的匠心。

E.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语言清丽,对仗工整,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散曲中的精品。

答案 AB

解析 A.“秋”“归雁”之意象和“强整乌纱”的动作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家的思念;B.“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为官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应是虚写。

(2)作品末尾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表达情感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曲作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诗人在此以景结情,写出眼前的凄清景象之景:回首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

②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答一即可),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③这是景语,又是情语;这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及象征。

④苍凉微茫的景色,反映出诗人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每点2分,写出三点即可)

解析 因为这三句处于元曲的结尾,并且是写景,所以这是以景结情的手法;并且是借景抒情,由此可以进行分析,分析完手法之后再指出其中包含的情感即可。

白话诗歌

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起头上的乌纱。归雁横越秋空,困倦游子不由思念家乡。忆念昔时歌女殷勤劝酒,

分值:40分

金杯错落频举,玉手弹奏着琵琶。

西风萧萧,如今人已衰老,满头白发,面对凋谢的黄花连蝴蝶也发愁,何况人呢?回首茫茫天涯路,夕阳西下,在残阳夕照中,只见几只远飞的寒鸦。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9分)

含蓄即含而不露、隐晦曲折,它是中国古典诗歌追求的一种美学境界。诗歌的含蓄包括两层内涵:一种是内容上的含蓄,一些题旨,诗人不愿明言、不能明言或不敢明言;另一种是手法上的含蓄,诗人采用借代、暗示或象征等手法,造成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读者从中获得无穷之意蕴。

含蓄的手法,早在先秦诗歌中就有运用,如《诗经·蒹葭》,那种“宛在水中央”的朦胧,“所谓伊人”的隐约,都带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在先秦至六朝的典籍中,虽未具体提及“含蓄”一词,但已推许类似的手法,《文心雕龙》有《隐秀》篇,认为“情在词外曰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这为含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含蓄”成为一种美学形态和诗学概念,大致起于中唐皎然的《诗式》,他在解释“辨析”十九字时,在诗学领域第一次提到“含蓄”。晚唐的王睿将含蓄正式尊为一种诗歌体式。含蓄风格也成为唐代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刘禹锡就深为“言不尽意”而苦恼。他说:“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认为诗人应该在诗歌中营造“象外之象”,这样才会“言有尽而意无穷”。晚唐司空图的含蓄理论可以说是“言外之意”说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具体的“象”“景”“味”“韵”是有限的,要获得无限的意蕴,就要从中超脱出去,在“象外”“景外”“味外”“韵外”的更大的空间作无待的逍遥之游,以有“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到了两宋,含蓄作为一个主要的批评标准被广泛运用。梅尧臣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现于言外乎?”梅尧臣的话可说是对司空图的一种补充。之后,含蓄美已成为诗、文、绘画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并推至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之一。至南宋的严羽,他在《沧浪诗话》中把“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含蓄之美推至极致,还提出了“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等说法。

降至明清,以含蓄评诗文更成为惯则。清代“神韵”领袖人物王士祯直承了严羽“得意忘言”的含蓄说。他盛赞盛唐诗“蕴藉含蓄,意在言外”,认为“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意忘言之妙”。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认为诗要“神寄形中”,所以须“脱形写形”,说谢灵运诗就是“多取界外,不失环中”。明人胡翰认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以有限的语言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唯有“象外”“言外”才会“四表无穷”。

以上论述,说明不同的时代都在强调含蓄所具有的笔墨寥寥、意溢千里的美学价值。崇尚深情绵邈、含蓄蕴藉,富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神韵天然之佳作,便形成了一股文学潮流,至今天不衰。

(摘编自《中国古典诗词的显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含蓄表现在诗歌内容上是指诗人把不愿明言、不能明言或不敢明言的旨意说得隐约模糊,让人捉摸不透,如李商隐的《无题》。

B.手法上的含蓄,是指诗人采用借代、暗示、隐喻、象征等手法,造成弦外之音,使读者从有限的描述中获得无穷的意蕴。

C.先秦六朝典籍中,虽没有提及“含蓄”一词,但朦胧隐约手法的运用却受到推崇赞许,这也为含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D.早在先秦诗歌中,含蓄手法就有运用,但“含蓄”一词真正作为一种美学形态和诗学概念,应该源于中唐时期的诗歌理论专著《诗式》。

答案 C

解析 奠定含蓄理论基础的是《文心雕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引刘禹锡的“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来证明,在唐代营造“象外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风格已成为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

B.司空图倡导在有限的“象”“景”之外营造更大的空间,来传达“不尽之意”,这与梅尧臣的“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的主张是相同的。

C.两宋时期,含蓄已经作为一个主要的批评标准被广泛运用到文学批评中了,这种评价诗文的标准一直延续到了明清时期。

D.严羽提出了“得鱼忘筌”“羚羊挂角”等说法,可见他更强调诗歌深妙的义理,对于诗歌的语言表达则不必过于深究。

答案 D

解析 “对诗歌的语言表达则不必过于深究”错。诗歌追求含蓄,“以有限的语言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不是不重视语言表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思路,以时间为序,具体论述了“含蓄”作为一种美学追求在不同时代的发展,这也为后人的创作提供了借鉴。

B.先秦诗歌中就有含蓄手法的运用,例如《诗经·蒹葭》中就有“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的朦胧之美,可知含蓄手法当时已得到人们的推重。

C.含蓄美不仅是诗歌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同样适用于散文、绘画等艺术形式,可以说含蓄美是诸多艺术创作的普遍追求。

D.王士祯认为盛唐诗“意蕴含蓄,意在言外”,王夫之说谢灵运诗“多取象外,不失环中”,说明在含蓄理论出现之前,诗人们对含蓄手法的运用已较成熟。

答案 B

解析 “含蓄手法当时已得到人们的推重”原文无据。 三、语言基础题组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

①小剧场正上演昆曲《游园惊梦》,云台上那青衣眼神流转,碎步生莲,才一开腔便先声夺人,楼上....楼下的看客皆轰然叫好。

②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 ....

③自安倍上台以来,日本经济就一直处于悬崖的边缘,目前已是如履薄冰,尤其是今年6月23日的....英国脱欧事件,更是给了日本经济当头一棒。

④两人的矛盾本来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他却铤而走险,实施打击报复行为,最终害人害己,锒铛....入狱。

⑤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在大众创业蔚然成风的今天,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

⑥影视创作者将过多精力放在如何利用互联网融资、发行、宣传等外围层面,而对编剧、摄影、特效等内容层面的投入少之又少,实属舍本逐末。 ....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不合语境。先声夺人:指在与对方或对手较量以前,张扬声势来压倒对方或使对方畏惧、退却;后也指做事要抢先一步。此处语境并没有“压倒对手”或“抢先一步”之意。②正确。望其项背:指望见对方的颈项和背脊,意为程度与之接近,多用于否定式,表示难以追赶。③不合语境。如履薄冰:像踩在薄冰上。比喻随时都会发生危险,做事极为小心谨慎。此处语境想强调的是危险,而不是谨慎。④不合语境。铤而走险: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成语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与语境不合,因为原文已交代有更好的办法可以解决。⑤正确。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盛行于一时一地,成为一种风气,含褒义。⑥正确。舍本逐末: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指轻重倒置。符合语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如今,无论元宵佳节还是情人节,当热恋男女已经熟练掌握了互赠鲜花与巧克力,不知还是否有人送给对方一首真挚动人的情诗?

B.同样是讲述历经磨难而成功的学霸故事,《爱乐之城》不像《爆裂鼓手》那样,看上去温情其实惨烈,成为本届奥斯卡的最大赢家。

C.广大党员干部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己任,和贫困群众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带领大家从骨子里挖掉了“穷根”,让井冈山率先脱贫。

D.解决民生难点、聚焦发展重点,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高光时刻”,吸引着来自各行各业的关注,牵动着亿万百姓的心弦。

答案 C

解析 A.成分残缺,在“巧克力”后加“的方法”;B.表意不明,“看上去温情其实惨烈”指的是哪一个,不明确;D.搭配不当,“牵动”与“心弦”不搭配。

5.下列交际用语,正确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B.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D.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答案 D

解析 A.“惠存”是请别人保存;B.“斧正”是请别人对自己的作品提意见;C.“垂询”用于对方,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6.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5分)

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画面中一个孩子无奈地看着窗外,窗外飘着一只风筝,紧接着画面上打出了三句话:楼下有人放风筝……我一点也不喜欢弹钢琴;星期天,我好想去公园玩,可爸爸给我报了英语班。

请结合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句广告宣传语,要能鲜明地表达广告主旨,并说明理由。

(1)广告宣传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关注孩子,不要管住孩子。(3分)

(2)不要只注重孩子的成绩,要多关注孩子真正的渴求。(2分)

解析 本题为“拟一条公益广告宣传语”,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答题时应注意“公益广告”的特点及要求,一定要突出“公益”二字;且结合所提供的材料,需从孩子心理需求和成人理解的角度去设计。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