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地理学-第二章总结要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生物地理学-第二章总结要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0cdc9377cd184254a353516

第二章 生物群落 教学目的

学习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学习同一生境中共同生活的种,各自是什么样的特征构成生物群落 学习生物群落的生态、动态、分类知识

第二章 生物群落

第一节 生物群落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重点)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生态☆ 第四节 生物群落的动态☆ 第五节 生物群落的分类☆

第一节 生物群落及其基本特征 第一节 生物群落及其基本特征 一. 生物群落的概念

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某一地段上各种生物有机体的有规律组合. 陆地生物群落——草原(亚洲草原上的蒙古野马) 二.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具有一定的群落外貌 2.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3. 具有一定的优势现象 4. 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 5. 具有一定的群落环境 6. 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 具有一定分布范围 冬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一. 群落的种类组成

生物群落都由一定的生物种类所组成.

群落环境条件愈优越, 群落结构愈复杂, 群落中的种数愈多, 群落的多样性愈强;

群落环境条件愈单一, 群落结构愈简单, 群落中的种数愈少,群落的多样性愈少, 而个性愈明显, 即少数或个别种的数量多. 怎样了解某一群落的种类组成? 植物: 采用逐步扩大样地法.

具体方法: 在群落中选植物生长比较均匀, 有代表性的地段, 用测绳或事先做好的框架, 圈定一定面积. 形状可以是放形称为样方, 也可以是圆形称为样圆.

对不同类型的群落, 起始面积的大小不同, 草本群落一般采用10cm × 10cm的面积, 森林群落一般采用 5m× 5m的面积, 登记这一面积中所有的植物种类, 然后, 按着一定面积成倍扩大样地边长, 每扩大一次, 登记新增加的种类.

动物: 不同类群采用不同的方法, 通常采用随机取样法.

例如: 鸟类, 通过在群落中所走过的样线, 听到左右鸟类的鸣叫声记载鸟类的种类; 昆虫中的蝶类, 采用网扑法; 怎样了解某一群落的种类组成? 二. 群落的数量状况

一个生物群落的特征不仅取决于它的种类组成, 也取决于每个种在群落中的数量. 了解并获得群落中的个体数量, 通常采用以下一些方法和指标; 多度: 指某物种在群落中个体数量的多寡. 在植物群落中, 测定多度有两种方法:

一是, 个体数的直接计算方法(此方法工作量太大); 二是, 目测估计法(普遍采用) 目测估计法可用各种等级来表示:

布郎 -布郎 (Braun-Blanquet)喀的多度等级 (2) 胡里特(Hult)的多度等级 (3) 德鲁捷(Drudo)的多度等级 (4) 德鲁捷简化的多度等级 2. 盖度

盖度: 是群落特征的重要指标, 它不仅标志了植物所占有的水平空间面积, 反映植物的同化面积的大小, 而且还表明了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处于主要层的植物种类, 其盖度的大小决定了群落内植物环境的形成和特点, 并影响次要层的种类及群落内各种生物的个体数量和生长情况.

盖度的大小不决定于植株的数目, 而决定于植株的生物学特性. 盖度可用百分比来表示.也可用等级单位表示 盖度可分为投影盖度和基部盖度;

投影盖度: 指植物枝叶所覆盖地表的面积. 基部盖度: 指植物基部所占的面积.

草本植物的基部盖度以离地0.03米处的草丛断面积计算,树种的基部盖度以某一树种的胸高(离地1.3米)断面积与样地内全部断面积之比来计算,这种基部盖度又称显著度(dominance),有人称之为优势度。

3. 密度

密度: 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某个物种的个体数. 用公式表示为: D=N/S,

D为密度, N为样地内某物种的个体数; S为样地面积

对于植物来说, 重要的是计算样地中所有个体(不分种类)的密度和平均面积. 在此公式基础上有可推算出个体间的距离公式; L = √S/N – D L,平均株距; D,树木的平均胸径

密度的数值受分布格局的影响, 而株距又反映了密度和分布格局. 动物数量统计的面积单位, 通常为 1 ㎡. 4. 频度

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即该种个体出现的样方数/调查样方总数。

在植物群落内, 测定频度时, 至少取20个以上的小样方或小样圆, 登记某物种出现的次数, 然后求出百分数, 计算公式如下: F = r / R × 100%

F为频度; r 为某物种出现的样地数;R 为总样地数

草本群落: 0.1 ㎡

森林群落: 10 – 25 ㎡ 长白山高山苔原: 0.5 c㎡

某物种在群落内频度指数高, 表示它的个体数量多, 并且分布均匀, 因此它在群落结构中起的作用也较大. 5. 重要值

重要值是指以综合数值来表示群落中不同种的相对重要性.

重要值是一个比较客观的数值, 在我国的亚热带森林群落研究中常被采用 四. 群落的种间关系

在一个特定的群落中, 有的物种经常生长在一起, 如寄生生物和寄主, 有的物种则相互排斥, 而趋向分隔现象.

如果两个物种一起出现的次数高于期望值, 它们就是正关联.

正关联可能是因一个物种依赖于另一物种而存在, 或两者受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子影响而生长在一起.

如果两个物种共同出现的次数低于期望值, 则它们是负关联.

负关联是由于空间排挤, 竞争, 他感作用或不同的环境要求所引起的.

在自然界中, 绝对的正关联为数不多,同时竞争排斥也是群落中物种间的关联类型. 五. 群落的结构

结构: 指群落中所有生物及其个体在空间的配置状况.

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在群落内占据一定的生存空间, 它们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在植物群落方面还有层片. (一) 层片

层片是植物群落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它包括一个生活型或几个至少相近的生活型植物, 在群落中占据一定的空间, 称为层片. 层片是群落的三维生态结构, 它与层有相同之处, 但也有质的区别; 即层片相当于层, 或者相当于层的一部分.

一般层片比层的范围要窄, 因为一个层的类型可由若干生活型的植物组成.

例如: 草原群落中, 羊草, 大针叶矛和防风属于同一层次, 但羊草是根茎禾草层片,大针叶矛是丛生禾草层片, 而防风是轴根杂类草层片. (二) 垂直结构

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空间上垂直分化或称成层现象.

任何一种植物群落在垂直方向都分许多层次, 不论是陆生群落还是水生群落都是如此. 群落分层现象,与光的利用有关。地下根系也有分层现象。 热带雨林 温带落叶森林 温带

例如, 森林群落:

乔木层:高大树木组成,高差>20%,可分亚层——单层林、多层林、复层林 灌木层:灌木和未达乔木层高度的乔木树种构成。对林木更新影响很大。 草本层:草木植物、低矮的半灌木和小灌木组成。 苔藓层:苔藓、地衣、菌类组成,常有环境指示作用 层间植物:藤本植物。 动物分层(鸟类)、水域分层(动、植物) (三)水平结构

水平结构是指不同生物在水平方向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

一个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数量比例, 在水平方向上的配制, 往往是不均匀的, 因而造成群落内的斑块状分布.

这种斑块在不同植物的数量比例, 郁闭度, 生产力以及其他性质方面都有所不同. 每个斑块就是一个小群落. 它们彼此组合, 形成群落的镶嵌性. 群落形成斑块状分布的原因? 生物的分布习性 2. 对环境的选择

3. 种间相互关系的作用

总之, 群落中每一个物种都有自己的分布格局既相关又有区别, 而使整个群落表现出明显的水平分化现象.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生态

生物群落的生态是研究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 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 一方面环境影响着生物群落;

另一方面生物群落也影响着环境, 两者不可分割.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生态

环境: 群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是围绕着生物群落的一切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

内部环境(生物环境或生物群落环境)指处于生物群落内部的, 由于生物群落本身作用而形成的特殊环境.

包括群落内的光照, 温度, 水分, 土壤和空气状况等. 一. 群落内的光照

通过研究表明,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 其强度随着纬度, 季节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 但是都能满足植物生长对光照的需要.

照射在森林群落上的太阳光可分为三部分: 一部分, 被主要层植物所吸收; 一部分, 被主要层植物所反射;

一部分, 穿过群落上层林冠进入群落内部. 二. 群落内的温度

群落内的温度与群落外的温度有明显的不同.

群落内的温度与太阳辐射以及群落的性质密切相关,总的特点是变动的程度比较缓和. 群落内白天和夏季的温度低于群落外的空旷地面; 夜间和冬季的温度高于群落外的空旷地面; 群落内的平均温度比群落外的空旷地面稍低; 群落的结构愈复杂, 对温度的作用愈显著;

通常森林群落在这一方面所起的作用要比灌丛, 草地大得多, 而且在大面积森林存在的情况下, 群落对温度的作用不仅仅在林内, 而且还可以影响到一定范围内的地方气候.

昼夜和全年的温度变幅较小.这是因为,在空旷地上太阳辐射直接到达地表, “作用面”就在裸露的地表;而在群落中, 这个“作用面”抬高到枝叶最茂密的上层.

三. 群落内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