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襄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03年襄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0c2e2ff700abb68a982fbc1

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06-09-19

——2003年1月6日在政协襄樊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付明珠

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协商,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2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2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监督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拼搏,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市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结构调整有序推进。预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7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36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145亿元,增长9.7%。农业组织结构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新的进展。组建初具规模的农业公司252家,带动产业化基地377万亩,网络农户43.5万户,直接和间接增加农民收入1亿多元;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的农业格局正在形成,农产品优质品率和高效经济作物的比例都有所提高;小城镇建设特点鲜明,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退耕还林和山区人畜饮水工程进展顺利;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25,提高7个点;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7亿元,同比增长71.48%;市区经济、高新技术产业、汽车工业增势迅猛,龙头带动作用日益突出;企业创新能力增强,有33个产品被命名为省级名牌产品。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高分入围。各项改革纵深推进,体制创新初见成效。加快国有(集体)企业战略性改组步伐,市直139户企业,已改制或已进入改制程序的达70%。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0%以上。市县乡机构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组建了集行政审批、招投标管理、政府采购和招商引资为一体的行政服务中心。医疗制度改革和财务集中核算全面推开,事业单位改革开始启动。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基本落实,各项配套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种田、纳税积极性明显提高。

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改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加大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力度,取消行政审批事项821项,查处加重企业负担案件34起,向企业清退乱收费款项293.6万元。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全年新开工和续建重点工程56项,已按计划完成33项,增强了城市功能,提高了城市品位;建筑市场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3家,利用外资5300万美元,自营出口预计5900万美元,均超额完成计划,外资企业上缴涉外税收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成功举办“’2002中国襄樊国际诸葛亮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

财政金融运行平稳,投资和消费需求稳健增长。财政收支结构有所改善,全年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预计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可达15.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8.5%;本级财政支出26.3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市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76亿元,增长10.6%;支出7.7亿元,增长12.2%。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2亿元,比年初增加6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50亿元,比年初增加15亿元。投资保持稳健增长,预计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96.9亿元,增长10.6%左右。消费品市场逐步回升,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亿元,增长9.7%左右。居民消费结构有所改善,恩格尔系数逐步下降。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两个确保”得到有效巩固,支付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到100%;14.95万人进入城市低保,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实现下岗职工再就业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全年拨付救灾款物1360万元,弱势群体得到必要救助。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6500元,增加4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64元,增加85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教兴市”战略进一步深入,枣阳、樊城获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区)称号。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有112家,预计实现增加值36亿元,同比

增长20%;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在全国53家国家级开发区中的排位上升到中游。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中小学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考取得较好成绩;“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基本落实,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赛艇运动员陈征在第十四届亚运会上勇夺金牌。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文化市场清理整顿力度加大,“扫黄”、“打非”工作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全民国防意识不断增强;积极开展双拥“创建”活动,各项优抚政策得到落实,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融洽。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1‰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8.5%。加大环境保护和整治力度,关停“十五小”企业8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加强土地管理,严格土地执法,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国家安全、人事、审计、统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质量技术监督、外事侨务、对台事务、粮食、安全生产、农场管理、仲裁、民族宗教、地震、气象、人民武装、人防、驻外机构、档案、地方志、残联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以德治市与依法治市相结合。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有所提高,再次荣获国家级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称号。强化民主法制建设。各级政府坚持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人大决议、积极采纳政协资政建言,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6件,意见、建议170件;办理政协委员建议案2件,提案366件,办结答复率均达到100%。认真开展“四五”普法,坚持依法行政。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深入开展“两打两反”专项治理。继续依法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维护了社会稳定。加快职能转变和作风转变,政府各部门的行政效率和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有所提高;积极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努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密切了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各位委员,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私营个体劳动者和各级干部,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向驻樊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来樊投资建设者、国际友人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并真切希望在襄樊未来的建设发展中继续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少差距。主要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困难的局面仍未扭转;部分国有(集体)工商企业机制不活、效益不好,民营经济发展不快,外向型企业和产品不多;就业和再就业矛盾突出,社保资金收支缺口较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有待理顺,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到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三乱”问题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程度不高,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和措施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继续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把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牢牢抓住龙头企业、龙头产业和龙头经济区三大龙头,着力抓好工业强市、企业改革、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城市经营管理、优化环境、农业产业化、县域经济、维护稳定等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奋力推进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塑造“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全面完成本届政府的各项工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开局。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530亿元,增长8.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4亿元,增长8.9%;外贸出口6500万美元,增长10%;利用外资6400万美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7亿元,增长10.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500元,达到7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86元,达到265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以内。实现这些目标,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