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00f015751e79b8969022642

C世界件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2、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 )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 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

1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14、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 ) A.真理变成现实 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15、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

二、多项选择题

1.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 A.唯心主义认识论 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经验论 D.唯理论

2.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 A.必须通过实践 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3. 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 )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具体性 4.实践的基本特点是( )

A、客观性 B、 革命性 C、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5.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

A、渔民捕鱼 B、运动员比赛 C、工人炼钢 D、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 6.认识的主体包括( )

A、自然界 B、个人主体 C、集团主体 D、类主体 7.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 )

A、自然性 B、客观性 C、对象性 D、社会历史性 8.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实践决定认识

C、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9、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10、2005年12月6日,《南方都市报》C26版文章《就业,拿什么来拯救你?》中指出:“据日本的一项科学统计,人一生中所用的知识92%是通过社会实践学到的。”( ACDE ) A、这证明拿破仑·希尔关于普通知识与专门知识的划分是有道理的 B、大学生们应立即放弃学校学习生涯走向社会

) C、应该想办法把学校学到的普通知识转化为社会实用的专门知识

D、在校大学生们应重视各门科学知识的学习,更应重视社会实践 E、围绕目标学习,形成自己的专门知识系统

11、要实现由感性认识飞跃到正确的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BC )

A、在实践的基础上观察大量生动的现象,尽可能地占有丰富和真实的感性材料 B、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制作

C、深入实践,掌握大量的、丰富的、全面的感性材料 D、必须依赖伟大的理论家、学者

E、一定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12、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包括( AB )

A、对客体的属性、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B、对主体的规定性、需要和发展规律等的认识 C、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 D、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

E、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4、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四、辨析题

1、假象就是一种错觉。 2、、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3、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 4、绝对真理就是绝对不变的真理。 5、有用就是真理。

6、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想统一的。 7、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 8、认识开始于经验。

五、论述题

1.如何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运用这一原理批判唯理论、经验论和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

2.怎样理解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运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 单项选择

1、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 C )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C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义的根本标准是 ( D )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

B、是否承认人们的思想对社会历史发展有重要作用 C、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构成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并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要素是 ( B ) A、地理环境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C、人口因素 D、政治和思想文化

5、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B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6、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状况是 ( D )

A、人口多、密度大 B、人口少、增长慢 C、人口不增也不减 D、与物质生产相适应 7、政体是指 ( C )

A、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 B、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里 C、统治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的组织和管理形式

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

8、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C ) A.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矛盾 B.先进和落后之间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9、社会革命是 ( A )

A、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 B、社会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 C、社会政治体制的根本变革 D、同一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10、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C )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D、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11、下列说法中,正确表述了人的本质的是( C )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 C、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自由、平等、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

12、人的自我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D )

A、人对社会财富占有的多少 B、人的才能的大小 C、人的文化水平的高低 D、人对社会贡献的多少

13、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 C )

A、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创造历史

B、不受必然性制约的自觉创造活动

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按照人们共同拟定的计划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 14、“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 C ) A、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 B、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 D、社会形态的发展与主体的选择无关 15、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C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16、“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17、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18、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C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19、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 ) 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20、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C )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政体

2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A )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

1. 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 ABCDE )

A、阶级斗争 B、科学和教育 C、社会革命和改革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E、社会基本矛盾

2、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