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外名词解释(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口外名词解释(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fad228471fe910ef12df8c9

口腔颌面外科学: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在面外科学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研究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 颌面诸骨、颞下颌关节、唾液腺及某些颈部疾病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感染伤口:指细菌侵入与繁殖并引起组织急性炎症化脓坏死的创口。

一期愈合: 一期愈合——指在 7-10 天临 一期愈合: 床创口全部愈合。

局部麻醉: 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从而使该区域疼痛消失。阻滞麻醉:是将局麻药液注射到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被 阻滞的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注射局麻药液于上颌结节,以麻醉上牙槽后神经,因此又称上颌结节注射法。

晕厥:是由神经反射引起的一时性中枢缺血所致的短暂的意识障碍过程。

霍纳征: 由于颈深神经阻滞麻醉时,麻药浸润使交感神经麻痹所致。临床表现为同侧瞳孔缩小、上睑下垂、眼裂 变小、 结膜充血、 面色潮红、 耳廓红润、 面部皮肤干燥无汗、 鼻黏膜充血、 鼻塞等。

阻生牙:是指由于邻牙、骨或软组织的影响而造成牙萌出受阻,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 后也不能萌出的牙。 牙种植术: 是将非生物性的人工种植体,通过外科手术植入到牙槽骨内,作为牙根假体来承受咬合力,在其上方再行义齿修复的方法。 智齿冠周炎:是指乔智齿萌不全或阻生的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指在口腔、颌面及上颈部各潜在性筋膜间隙中所发生的细菌性炎症的总称。 痈;相邻多个毛囊及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颌骨骨髓炎:指包括骨膜、骨密质、骨髓以及骨髓腔中的血管、神经在内的颌骨组织炎症的总称。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在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及根尖脓肿的基础上发生,先在骨髓腔内发展,再由颌骨中央向外扩散,可累及骨密质及骨膜。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系指继发于骨膜炎或骨膜下脓肿的骨密质外板的炎症病变, 常在颌周间隙感染基础上发生。

阻塞性窒息:主要见于昏迷伤异物阻塞或组织移位,肿胀压迫咽喉部而引起的窒息。

吸入性窒息:伤员直接将血液、 唾液、 呕吐物或其他异物吸入气管、 支气管或肺泡内而引起窒息。

牙搓伤:外力造成牙周膜和牙髓损伤。

牙脱位:牙齿受到外力撞击发生脱离牙槽窝,或有牙移位、嵌入、统称牙脱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类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又有共同发病因素和临床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颞下颌关节强直: 是指因器质性病变导致长期开口困难或完全不能开口者。

三叉神经痛: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至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无神经系统体征。

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部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也称为面瘫。 贝尔麻痹:系指临床上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有其他体征或症状的单纯性周围面神经麻痹。 贝尔征:贝尔面瘫后,由于眼轮匝肌瘫痪后,失去了与受动眼神经支配的上睑提肌保持平衡协调的随意动作, 致眼裂扩大、 闭合不全、 露出结膜; 用力紧闭时,则眼球转向外上方,此称为贝尔征。 扳机点:是指在三叉神经分支区域内某个固定的局限的小块皮肤或粘膜特别敏感,对此点稍加触碰,立即引起疼痛发作。

肿瘤放疗:应用射线照射肿瘤从而杀伤破坏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肿瘤化疗:应用化学药物治疗肿瘤从而杀伤破坏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原位癌:指局限于黏膜内或黏膜表层的癌。

清创术:是对伤口的早期的基本的外科处理,是预防创口感染和促进愈合的基本方法,包括对创口的冲洗、清理和缝合。

正颌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的一个分支,以诊治和研究牙颌面畸形为主要内容。

假性动脉瘤:颌面部外伤后可发生,多见于腮腺区或上颈部,系由动脉破裂血液潴留于软组织内形成的一种波动性病损;病理检查可见纤维壁及血凝块。动脉造影多可确诊。

危险三角区:颜面部血液循环丰富,鼻唇部静脉常无瓣膜,致使在鼻根至两侧口角区域内发生的感染 易向颅内扩散,被称为―危险三角区‖。 牵张成骨术:通过对骨切开后仍保留骨膜及软组织附着及血供的骨段,施加特定的牵张力,促使牵张间隙内新骨生成,以延长或扩宽骨骼畸 形和缺损的外科技术。 爆裂性骨折:某些来自正前方的打击力可造成眶内压力急剧增加,致使眶腔下壁向下塌陷到上颌窦,发生特征性的单纯眶底骨折,称爆裂性骨折。

涎瘘:是指唾液不经导管系统排入口腔而流向面颊皮肤表面。

表层皮片:也称刃厚皮片、薄层皮片或Thiersh 皮片。它包括表皮层和很薄一层真皮最上层的乳突层。轴型皮瓣 轴型皮瓣:也称动脉皮瓣, 轴型皮瓣,皮瓣内含有知名动脉及伴行的静脉,并以此血管作为皮瓣的轴心,使之与皮瓣的长轴平行。

牙颌面畸形:主要系指因颌骨生长发育异常所引起的颌骨体积、形态,以及上下颌骨之间及其与颅面其他骨骼之间的关系异常和随之伴发的牙合关系及口颌系统功能异常, 外观则表现 为颌面形态异常。 唇腭裂序列治疗:是在病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的每一个生长发育阶段,有计划的分期治疗其相应的形态、功能和心理缺陷,以期在最佳的时期,采用最适合的方法, 最终得到最好的结果。

腭咽闭合:在发音时,由于这些肌群的收缩,使软腭处于抬高(向上 腭咽闭合 后延伸)状态。软腭的中、后 1/3 部分向咽后壁、咽侧壁靠拢;再由咽上缩肌活动配合,使 口腔与鼻腔的通道部分或全部暂时隔绝,形成―腭咽闭合‖ 颌间牵引:是在上下颌牙列上分别安置有挂钩的牙弓夹板, 然后根据骨折需要复位的方向, 在上下颌牙弓夹板的挂钩上套 上橡皮圈作牵引,使其恢复到正常的咬合关系。

颌间挛缩:即关节外强直关节外强直,关节外上下颌间皮肤、粘膜和或深层次组织的斑痕导致的张口受限。

咬肌间隙:位于咬肌与下颌骨外侧骨壁之间。由于咬肌在下颌骨下份附丽紧,故潜在间隙位于下颌升支上段外侧。

涎石病:是在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团块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 多见于下颌下腺及导管,常使涎液排除受阻而继发感染。

干槽症:是指拔牙 2–3 天后有剧烈疼痛,并可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一般镇痛药物不能止痛,拔牙窝内可空虚,或有腐败的残留血凝块,如用棉球沾取 内容物嗅之,有恶臭。